这个老太太的心里,始终住着一个鲜活的小孩儿,换言之,她一直都拥有着一颗萌萌哒的少女心,年纪对她只是一个数字,却从来不会给她增添暮气。是的,她的脸上布满着皱纹,却拥有着世间最有趣的灵魂。她的一生,都鲜活而优雅,相比现在公众号上讨伐的油腻中年男人和油腻中年女人,贾母是一个生动的例外,人家一直到耄耋之年,也从来不曾油腻过半分。
成熟稳重的宝姐姐年少时偷看过,贾母少女时代曾淘气地偷偷溜进花园掉到水池里,也如此调皮如此任性过。但是,宝姐姐很早就练成波澜不惊的模样了,稳重妥帖程度无人可及。不过,我觉得整个贾府,也就贾母看出了宝钗藏愚守拙背后的玄机,只因她也曾经这么年轻过,成长过。唯一不同的是,贾母把那份鲜活移植在了骨髓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看清了生活的残酷但依然热爱生活。而宝钗,把鲜活生生剔除,用云淡风轻做底色,硬是把生活过成了寡淡无味的白纸。
我认为,这就是贾母不太喜欢宝姐姐的原因。细看下来,贾母最喜欢的,都是漂亮伶俐娇俏的那类,换言之,就是喜欢鲜活的原生态,喜欢透着生命鲜亮活色的那一挂。
喜欢凤姐,是因为贾母年轻时也是凤姐的加强版。她经历过荣宁二府的最鼎盛时期,贾家上有三层公婆,妯娌姊妹又众多,她游弋穿梭在府内大小事务中,年轻时候的她,该有多“来得”才能诸事妥当?阖家满意?这是一种怎样厉害的修炼? 宝钗那句乖巧的评语:“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就是最高的评价——老太太任何弯弯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只是不显山不露水而已。
那次中秋,老太太带领大家在园子里赏月: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 看到这段,我只有惊叹的份儿,正像众人都说的那样:“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得老太太带领着,我们也得开些心胸。” 在众人听来,这大概已经是很好的意境了,但是,老太太怎么说?人家悠悠一句:“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 这欣赏水平如何呢?那一刻,我觉得贾母又回到了她的青春时代。大观园里有溶溶月色,有桂花,有竹林,有笛声。岁月倒转,浪漫文艺如贾母,怎会没有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情怀?只是,岁月的河已经悄无声息地流过。
她欣赏一切有个性的年轻人,哪怕孤僻如妙玉,也早与她默契有加,在贾母面前,妙玉决然不会再端着那一副孤高清冷的架势,因为她明白,老太太是人精中的人精,什么样的道行能逃过老太太那双厉害的眼睛?那次带刘姥姥到妙玉处,妙玉给她泡茶时,她轻撂一句:“我不吃六安茶。”妙玉便立刻心领神会:“知道,这是老君眉。”彼此间一目了然,全无半分代沟。这样有情趣的老太太,即使孤僻如妙玉,也有几分知音感吧。老太太那种贵族范儿,已经不动声色地修炼到了骨髓里,带着天然的大家气韵,这份气韵比世间任何一种武器都管用,任谁都在它面前乖乖缴械,全无半分抵挡。
我总是怜惜地想,那些她欣赏的姑娘们,老了之后未必能活到她这般模样。因为生活的风霜,向来只眷顾真正的强者。那些大观园的姑娘们,是没有老太太这种福气的。黛玉过于敏感忧郁,湘云也没有老太太那般优渥安闲,曹公把这份一直到老的幸福优雅只赐给了老太太一个人,她们身上,都有老太太年轻时的影子罢了。
而老太太,年幼时的淘气,少女时的娇憨,青春少妇时候的“来得”,那样妙然天成地融合在她的成长岁月里。从娘家千金小姐到史家老太太,她已经百炼成钢,“一百年滋养一个贵族”何其有道理啊。娘家是真正的金陵世族侯家,人家老早就见识过家族戏班排演的《西厢记》之《听琴》,《玉簪记》之《琴挑》,所以才懂“只提琴至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这份审美上的卓越就在于这份见识,于是,她才那么懂“借水音听戏”,那么懂银红蝉翼纱与软烟罗的区别,那份随意便能拈来的审美情趣,整个《红楼梦》中没有比她更强的。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五十四回中,贾母有一段批评才子佳人戏文的话犀利而风趣:“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我当时看这段时差点笑倒,老太太这些趣评,放现在批判那些狗血俗套剧也是铿锵有力的。
人都是会老的,老了就不由自主地油腻而俗气,这似乎是生活的一种残酷法则,因为,老了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意味着负荷与劳累。而贾母,却把阅历和手段化作羽扇化作清风,于轻摇善舞中春风润雨般做了贾府的精神领袖,自得其乐地引领大观园的女孩们追求高品位和高审美,培养了她们,也成全了自己那颗永远熠熠闪亮的少女心。
有人说过,日常生活,乃是最大的修行。只因贾母深谙此道,她才能这么越老越可爱,充分浸染在日常生活的一粟一菜里,沐浴在由自己调教出来的少男少女们的美好倩影里,尽情欢乐。她曾乐呵呵地这样说:“嚼得动的我就吃两口,能睡就睡一觉,闷了时候,就和这些孙子孙女们玩笑一下,也就完了。”老祖宗的平和淡然、随遇而安就藏在这样懒洋洋的话语里。于是就懂得,她这样的福分,当真也是自己修来的。
有一句经典的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小王子》里的这句话,我们都还记得吗?而贾母,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让小孩永驻心底的人,正因为她是少数这样的人,岁月才对她格外宽厚,格外容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