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考年年都有,复读生也何其多。大多数走入“高四”行列的学子们,都是在勇敢地面对现实之后,做出了自己的慎重选择。然而,复读并不轻松,特别是对于那些高考失利的复读生来说,这更是一条艰难的路。选择之后,我们是否会感到迷惘无助甚至再次受挫?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心理上,我们该如何应对考验,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俞敏洪,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新东方创始人,原新东方学校校长。
1962年,俞敏洪出生于江苏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78到1980年,他高考考了三年,最终成为北大西语系的一名学生,却是沉默寡言而被人冷落的“后进生”。毕业后,同学们纷纷出国,他却被大使馆数次拒签。1992年,已身为北大教师的俞敏洪又一次出国受阻,他毅然辞职,开始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里打工,而后自立门户。1993年,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里,俞敏洪拎着浆糊桶在漏风的违章建筑里贴广告,广告还没贴上去,浆糊就冻成了冰。
曲折的经历使他总结了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忍受孤独、忍受失败和忍受屈辱。他曾说:“面对失败我常常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
曾经有一个高考失利后选择复读的学生对我说:“那一年,我好像背着沉重的精神十字架,但又没有退路,只能艰难地往前走。”他的话道出了大多数复读生的心声。对绝大多数复读生来讲,从高考失败或录取学校不理想,到决心加入“高四”的行列,都要经历一段痛彻心肺的日子,以及激烈而复杂的思想斗争。在孤独地体验挫败感之后,他们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鼓起勇气,面对命运和自我的再一次挑战,重新走上这段坎坷的求学之路。
所有复读生的勇气和志气都是值得称道的。然而,复读的路上布满荆棘,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承担那样的身心压力,经受住严峻考验。勇气之外,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在复读过程中,那些直接妨碍和影响学习的不良心态是我们的“绊脚石”,它们甚至有可能导致再次高考失败。因此,对于复读生而言,勇气诚可贵,但良好的心态更可嘉。只有正确对待复读,才是成功的关键。
高考失利,是复读生在人生中所遭遇的一次较大打击。在沮丧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高考失败作出消极的归因和评价。尤其是那些因低分而落榜的复读生,他们甚至会将考试失败的影响泛化到生活中去,缺乏自信,动辄便说出“我不如别人”、“我真的不行”、“我非常无能”之类的话,无论在父母面前,还是在同学、朋友中间,都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低人一等。另外,低分考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起点低,这也是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分考生虽然没能进入理想的高校,但是有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在手,便多了些底气,然而在“高四”生涯中,当他们遇到成绩优于自己的同学或者考试失利时,自卑心理也会油然而生。而那些与应届生一起学习的插班生,则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
自卑心理容易造成复读生心境压抑、注意力分散,非常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考试。因此,在复读时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当重要。只有富于理性地面对现实,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复习方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接近来年的考试目标。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的复读生起点不同,能够提升的空间也存在差异。正所谓“因材施教”,每一个复读生在树立新的目标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过分苛求,只会使自己陷入低落的心理状态。
相当多的复读生都难以逃脱焦虑的困扰。相对于应届高三生,复读生的紧张和压力更具份量。除了高考失利带来的精神压力外,高昂的复读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以及难以预料的前途等等都催生了其内心的忧伤和焦虑。复读生--特别是低分考生--相当在乎平时考试的成绩,其在乎的程度超过了普通高三学生。成绩稍有下降,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就会接踵而至。此外,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也成了复读生不能承受之重。在孩子复读的时候,家长最关心的往往是:一年后孩子的成绩能比今年提高多少?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家长的这种心态无形中增加了复读生的心理压力,容易造成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如果复读生的实际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差甚远,更会使前者感到无地自容,使其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加而产生更强烈的焦虑情绪。
心理学试验已表明,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倒“U”曲线的前半段,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学习效率也随之加快;但一旦过了曲线的顶点,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过度焦虑会让个体处于相对非理性的情绪状态,造成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学习愿望和兴趣降低,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认知范围狭窄、注意力下降等。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复读生要学会并善于自我减压,通过积极、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式宣泄和转移焦虑情绪。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日日执行,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另外,复读生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及时查漏补缺,不要纠缠于分数的囹圄中而无法自拔。作为家长,更应该时时激励孩子的自信,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复读路上与孩子携手并进。
很多教过复读班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在复读班里,人际关系容易淡漠(特别是入学初期)。这主要是因为复读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背景,突然集中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彼此的信任难以及时建立起来,导致同学们缺乏交流,没有归属感。甚至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没有安全感以及自闭,在他看来,身边的每一个同学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是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如果一个复读班里普遍存在这种心态,就难以形成一个融洽的集体。
无庸置疑,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以昂扬的斗志、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而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和冷漠的环境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压抑情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人以群居。”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个体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身处艰难困境的复读生,非常需要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而周围的“复读战友”其实就是最大的支持力量之一。复读生之间彼此的倾诉与鼓励,关心与互助是减轻焦虑的良方。因此,复读生应该屏蔽一些消极的不合理观念,共同构建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平等友爱的集体,促进同学间正常融洽的交往,增加自信心和力量感,获得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总之,复读生只有调适积极的情绪,主动适应新环境,才能够为自己的成材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走进复读行列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完备的心理素质。希望每一位复读生都能牢记巴尔扎克的那句话--“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进取者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在经受这番磨练后,更加成熟,更加勇敢!(范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