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轻工业大学图书馆的4名保安,因相继考上研究生而成为媒体的焦点,并被贴上“励志保安团”的标签。回顾近两年的新闻:“郑州大学5名保安成功考取研究生”、“北大保安甘相伟成功考取北大中文系”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面对“高校保安励志故事”的层出不穷,不禁让人思考:为何这样的情况会不断出现?笔者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第一、学校越来越人性化。据了解,武汉轻工业大学的物业服务中心自2010年推出“招聘应届毕业生当保安”的政策,已有13位学子受益。在保安岗位上,成功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毕业生们既能就业又不耽误考研,这样的政策彰显出学校的“人性化关怀”。
第二、正如网易热社区中网友所说:“真佩服这些学生,能放下身段当保安,曲线求学也是很机智呢。”对于职业选择,则表现的不那么“眼高手低”。这些都体现出当前学子理性的一面。
第三、职业“偏见”不再那么明显。随着近年来“清华学子毕业卖猪肉”、“大学生回家开养鸡场”等新闻见诸报端,大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似乎不再那么的“高大上”,而大众对于学子的这种“降身段”就业也更加习以为常,甚至能够理解、支持。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保安励志故事”才能不断地续写。就业者不眼高手低,脚踏实地,用人单位能够合理考量需求,加强人文关怀,最重要的,是社会环境更有包容度,给予不同选择足够的尊重,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励志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