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谚语有三多 鬼多鸡多沙煲多(组图

2017-12-09 20:09:31  阅读 140 次 评论 0 条

  最近一幅名为《大粤港谚语》的漫画在广州人的朋友圈里疯传,图画中隐藏的80多条粤语谚语也难倒不少广州仔女。记者了解到,尽管粤语在民间的使用仍然非常普遍,但是这些极具特色的谚语因为使用环境和对应的语境日益减少,都渐渐不被人们了解。

  此时,这张漫画再次唤醒广州人对粤语谚语的浓厚兴趣。更有有心人发现,图中有9处出现了鬼,暗藏8个有“鬼”的谚语,8处出现了鸡,对应7个有鸡的谚语,多处出现了沙煲,对应5个与沙煲有关的谚语。

  最近一幅名为《大粤港谚语》的漫画在朋友圈里疯传,引起了不少广州后生仔的兴趣,因为画风新颖,内涵丰富,一张图涵盖了80多个粤语谚语,甚至在不少群里玩起了谚语接力,大家比赛谁找得多。白领刘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看到这幅图就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里面很多谚语其实过去常常听老人家说,比如“风吹鸡蛋壳”、“大石砸死蟹”、“多个香炉多只鬼”呀,尤其是以前看香港的电视剧都能经常听到这些谚语,所以感觉很亲切,但是还有很多根本没听过,比如“鬼食泥”、“放飞剑”,感觉很陌生,即便是广州人也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刘小姐告诉记者,这张图在她的朋友圈里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纷纷出谋划策看谁猜得出,基本上广州本地人能够说出七成左右,有些外地人也能看出一两成,但是能够全部说出来的真是少之又少。

  记者了解到,其实这幅图早在2014年就已面世,是一名香港漫画家仿效16世纪的荷兰画家Pieter Bruegel以荷兰谚语创作的经典油画《尼德兰的预言》而创作的,里面隐藏了80多个粤语谚语,用图像形象地再现了一些粤语中经常使用的谚语,原作者阿涂曾经向媒体说起自己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因为广东话特别灵活,这些俚语、歇后语都有岭南地区文化的特色;粤语中的九声已经特别难学,但粤语还经常玩文字游戏,好像猜灯谜,一个音有多重意思,然后谜面同谜底都是俚语,转弯抹角地来骂人,轻松之余又很切题还很有意思,是比较严肃的北方语系没有的。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数据统计,全国使用粤语人数大约为5958万人,主要集中在两广、港澳地区,尽管使用面非常广泛,但是在年青一代中,对于粤语的功能则越来越单一。近日,广为人知的“香港儿歌之父”的韦然老师特意在广州购书中心主办了一场以“放学回家”为主题的粤语古诗词童谣活动,吸引了很多以粤语为日常用语的小朋友来参加,但是尽管这些小朋友平时也说粤语,但是用粤语诵读唐宋古诗词时立刻磕磕巴巴,而问到一些粤语谚语,更是蒙查查,不知所云。

  在活动现场,韦然用一首《何家公鸡何家猜》开场,不少唱过此歌的小朋友立刻能够边唱边跟着老师做动作,但是轮到诵读《咏鹅》等粤语童谣时,小朋友就没有这么顺溜了,记者随即在现场访问了几个小朋友,向他们询问是否了解“大石砸死蟹”、“食死猫”、“冬瓜豆腐”是啥意思,小朋友们纷纷摇头,表示“蒙查查”,一名陈姓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都是广州人,记者说的这些谚语,她都听说过也大概了解什么意思,但是好像现在很少用了,所以孩子虽然也说粤语,但是对于这些谚语则比较陌生。“粤语谚语我们平时也用得不多,孩子自然不懂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和熟悉粤语,实际上,广州教育部门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粤语文化活动,包括一些粤语童谣比较、粤语歌大赛和粤语“讲古”的活动,但也有班主任坦言,尽管活动不少,但是日常教学中,使用粤语的机会越来越少。

  越秀区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班上40多名学生中,讲粤语的和讲普通话的基本是对半开,因为学校教学基本上都是普通话,所以有些孩子虽然母语是粤语在学校也是说普通话。粤语对于讲粤语的孩子们来说,听说基本没有问题,但是书写和语法基本上就很难了,包括粤语的9个声调,大部分孩子都是凭着家庭的语言环境自学,不会系统学习,而粤语的书写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上不会认也不会写。

  孩子目前正在上四年级的家长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祖辈都是广州人,所以全家都说粤语,自己小时候学粤语除了家里的语言环境,还有粤曲、香港的电视剧、港产片和粤语公仔书,所以听说写的能力都还可以,现在依然能够看懂一些用粤语写的文字。但是到她的孩子,似乎除了在家会说粤语,在其他地方也看不到粤语的文字,更不要说学粤语的语法和谚语。那幅图中的80多个谚语一大半她马上就心领神会,但是拿给孩子看,基本上一个都看不出来?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程美宝本身就是香港人,早年在牛津大学读博士,这些年在粤语的使用状况方面多有研究,并在很多演讲活动中推广粤语的全球影响力,程美宝教授告诉记者,早在明代,粤语就开始形成以汉字为基础的书面语言体系,清代道光年间已出现《粤语讴》这样完全以粤语写就的民歌集。而今天,粤语书写更是广泛使用,很多广东人之间写信、发短信、网络聊天也经常使用粤语。

  据程教授介绍,中国方言众多,但大都能说不能写,而粤语能“我手写我口”,是有自己书面语言系统的方言。说到粤语谚语,程教授告诉记者,实际上,明代便有文献记载粤语谚语,但这不表示这些东西明代才有,因为在明代之前没有很好的条件让读书人能够留下文献。所以,粤语谚语的历史非常悠久,很多都是根据历史上的一些情境产生并广为使用的。

  而说到现在的孩子多数不了解粤语谚语,程教授说:“如果学生写作文用了粤语俗字,肯定要被老师批评。时代变迁,我们现在口语已经越来越接近书面语,粤语原来众多词汇、短语已经被遗忘。”除此之外,有些谚语的情景已经不太常见,自然使用的人就少了,比如“过桥抽板”这样的词,现在到哪里去找能够随时抽板的桥呢?

  程美宝表示,自己也曾经看到过这幅粤语谚语图解,画图者是个有心人,但是图中并非所有谚语或歇后语都是粤语独有的,其次只有两处存在误解或是图画未能表达该表达的意思,比如“过桥抽板”、“菠萝鸡”,实际上图画和原意就相距甚远。她表示,语言的使用本身也与大众媒体带动的潮流有关,现在能够让大众看到的粤语书写本身也越来越少,粤语的功能自然会慢慢削弱了。

  43 企喺城楼睇马打交(站在城楼上看马打架)—睇马交,粤语粗言。(看什么东西?)

  48 牛唔饮水唔揿得牛头低(牛不喝水也难按得下牛低头)—凡事不应勉强,强扭的瓜不甜。

  50 马死落地行(骑的马死了,唯有步行)—失去好的条件,凭自身努力继续前行。

  78 贴错门神—双方闹别扭互不理睬。79 龟过门槛—唔上唔落。(不上不下)。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