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这所小学每天上演着奋斗的故事用8年时间书写青春传奇

2018-07-07 12:22:28  阅读 133 次 评论 0 条

  一群年轻的教师,如何在几乎一无所有的大楼前建设一座美丽的成长花园?一所新学校,如何用8年时间完成三级跳,迅速在区域内崛起并领跑改革?一位体育出身的校长,如何带领教师团队迎风而行,走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沿?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有一所树人景瑞小学,50多人组成的教师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大多数都是师范毕业后直接走进了光秃秃的学校。8年多时间,这群人在校长李华的带领下,从一砖一瓦、一花一草的学校建设,到一课一课打磨、一日一夜拼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教学三级跳!

  不说外界参观者的高度肯定,也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展示邀请,单单学校教师们屡屡在全国性课堂教学比赛斩获一等奖,就足以证明这所年轻学校的优秀。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记者走进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探访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倾听他们与学校共同奋斗的青春故事。

  如何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由调入教师、新入职教师、顶岗实习教师组成的混合部队迅速凝聚在一起,李华抓住当时特色立校的契机,想到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地处兰溪谷地。兰,清而不浊,幽而不冽,让我们意识到,人当如兰,学校当如兰,我们就想通过兰韵的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达成一种文化共识,统领学校发展。李华说,从兰外形的了解,到兰内涵的充实,再到兰品质的提炼,教师牵着学生,学生带着家长,大家全情参与,掀起了景瑞校园的共生效应,每一个人都成了兰韵文化的创生者、参与者、践行者。

  人心齐了之后,李华开始动起了课堂的主意。沙坪坝区是文化大区,有许多百年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一所新的学校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2011年,恰逢沙坪坝全区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李华决定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年轻学校的突围。

  当校长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全体教师达成了改革的共识后,全校1-6年级集体行动,只用一个下午时间,就将教室插秧式的座位全部变成了协作式。心理上没有负担的年轻教师团队大胆冲锋,展现出超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一个多月的实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已经成型。

  当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这所年轻学校的名片时,李华依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2014年9月,慕课开始进入大众视野。随即,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让求新、求变的景瑞人兴奋不已。李华当机立断,全面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

  2015年开学的第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了平板电脑,全校教师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学校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具有全方位、多功能、校本特色的未来教育智慧校园统整平台,借助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以此升级建构兰韵智慧课堂学习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思维碎片整理成可观测的数据,搭建起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途径,实现了个性化教育;搭建兰韵综合素质评价平台,通过手环伴随式评价、课堂可视化评价、云端记录式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

  2017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成果荣获重庆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景瑞人终于迎来了教育信息化的绝对阀值,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首批获益者。随后,李华受邀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还出席2017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挖掘学校改革背后的动力源,教师们也一直在思考,除了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策略,那就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权,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所以,当课堂一旦转型,学生迸发出来的展示欲和学习活力,超越了教师的想象,逼迫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的这种改变,并将改革后的成效不断放大。

  如今,树人景瑞小学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师生人手一块平板,每间教室配备大屏幕触控一体机,安装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平台,使教师端与学生端、移动端、PC端之间的相互链接被打通,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

  课前,熊攀做了一个微视频,出了几道题目,并将做题的方式给了学生,学生做完后,后台给出反馈,正确率很高。预习时,熊攀发现有学生能做得更好,就让这部分学生进行延伸性学习,自学更难的知识。课堂上不再就某一知识点过多讲授,而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课后,熊攀布置拓展性练习题,一键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中评分自主进行个性化练习。

  这节课的重点不是解题,而是找到解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化教学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的思想看得见,沟通也更容易了。如今,学生们沉迷于这样的智慧学习中,而熊攀对这样的课堂已经驾轻就熟。

  在树人景瑞小学,课堂成为每一位教师成长的练兵场,他们开启了集体备课-专人授课-同伴观课-互助磨课-专家评课-形成优课的练优模式,把信息化深度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的练优实行课文负责制:课文负责人作为课文首席教师,首先进行文本解读,再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习优秀课例,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接着与年级备课组进行深度研讨,梳理教学思路,形成教学资源包;然后由课文负责人现场上课,备课组成员认真观课;最后反思总结,邀请专家评课,形成优秀课例。每一位教师都有任务,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这样的练优模式让年轻教师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正如语文教师周洁琼所说:这些磨课的经历让刚进校迷茫的我迅速成长起来,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如兰花一般,用心思考、倾力钻研。

  来到学校后,黄渊与副校长王波一起赛课,每天对他来说都是新起点。一次全区赛课,黄渊抽到的是韵律与舞蹈课。起初,他担心自己经验不够,但在同事们毫无保留的帮助下,他拾起了信心,与学生一起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最终站到了最高领奖台。

  当一些学校还在思考如何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时候,树人景瑞小学却已经开始朝下一个方向走了。今年新学期,学校1-6年级全部开设源代码编程课,学生已经能运用编程语言自主编写程序,设计学习小游戏,操控机器人等,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与此同时,传统文化AR教学课程也在学校全面铺开,借助AR技术,学生在教室能身临其境地观看各民族服饰,如果想深入了解服饰,伸手触碰就能听到关于服饰的介绍。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穿戴设备,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安全监测定位、身体健康、心率问题,完成智慧校园的管理。

  从建校开始,树人景瑞小学每周三和周五都向社会开放,家长可以随时走进自己孩子的班级或同年级教室观课。学校周围的社区民情调研,学生的午餐菜单设置,学校整体运营的监督,都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而变得务实高效。更重要的是,因为家长可以随时推门听课,让每位教师每天都不得不提高警惕。

  开放办学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由于家长要听课,作为新教师的我,总要提前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如何备课。语文教师唐敏和众多年轻的新教师一样,最初就是在这种疯狂的学习中每日精进--谁也不愿意因为上不好课而丢脸。

  同时,开放的学习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生命成长之窗,包括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各式各样的教师授课、讲座,也为学生打开了眼界和心窗;不同层面的接待和学校解读,学生作为主角答记者问,又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对外开放中进一步落实……

  时至今日,体育教师李强依旧对刚来学校时的场景历历在目。2010年,李强一行6人在荒地中找到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楼,也就是当时的学校,心都凉了!但就是在当年几乎一无所有的状态下,李华带领新教师们一砖一瓦建设、一草一木绿化。

  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用心血倾注出来的,同事之间也是多年战斗的友谊!谈起学校的创业史,每一位老教师都有故事。用李强的话说,大多数教师的人生都与学校紧密相关,谈恋爱、分手、结婚;一起嗨歌,一起经历挫折,一起享受成功……

  学校就是一个家,一个更多生命碰撞的家。在这个家里,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探讨解决,困难是大家的困难,幸福也是大家的幸福。为这个家贡献智慧,是人生的一种幸福。李华有着自己朴素的幸福观。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05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