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无悔青春 定格深圳成长

2018-07-12 16:34:47  阅读 146 次 评论 0 条

  “既然青春留不住”是李宗盛即将在深圳举行的演唱会的名字,他的歌是几代人青春的慰藉,在此借用透着点文艺范儿的句子命名这个专题,献给所有把无悔青春献给这座年轻城市的人们。(深圳晚报记者 刘琨亚)

  昨天,59岁的胡正学在百花五路的师公会海鲜酒家摆了一围酒席,庆祝自己退休。他来到深圳,已经整整32年。

  胡正学和他的战友们是第一批赴深的建设者。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一代又一代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把青春和汗水献给深圳,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

  到今天,这些人有的仍然风华正茂,有的方当壮年,有的已经老去。无论他们年龄相去多远,他们的青春都被定格在这座城市的历史里,他们的付出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推出“致青春”专题,呈现的群体并不仅仅限于青年。曾经年轻或是正在年轻的他们,都是我们要致敬的对象。

  “既然青春留不住”是李宗盛即将在深圳举行的演唱会的名字,他的歌是几代人青春的慰藉,在此借用透着点文艺范儿的句子命名这个专题,献给所有把无悔青春献给这座年轻城市的人们。(深圳晚报记者 刘琨亚)

  1982年,随着中央的一纸文件,在工程兵31师服役的胡正学和战友们从贵州移防深圳。一年后,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组建成立深圳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我们刚刚来到深圳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胡正学说,当时深圳最高的楼是20层的电子大厦,也是他的工程兵战友们建设的。在他的记忆中,除了建设路、人民路是水泥的以外,深南大道都是泥路。“这里比我们过去驻扎的贵州安顺要荒凉得多。”

  胡正学和战友们住在竹子林,工作生活都在一排排竹棚中,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自来水,我们在山上的小溪下面挖了一个坑蓄水,每天喝水就靠它。洗澡也只能到山里找天然的淋浴。”

  1983年,一场台风刮倒了几乎所有的竹棚。1984年,重建的竹棚又被一场大火烧毁。但这一切都没有摧毁胡正学和战友们对未来的期盼。他说,当时大家都很单纯,没有过多的想法,每天就是铆足劲干活。

  胡正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调到了核电集团,但在第五建筑公司的经历让他充满了自豪:“我们公司一来就建了泥岗桥、电信大厦。后来的园岭、白沙岭、莲花北住宅区都是我们公司建的。”胡正学说,深圳几乎所有早年的工程中,都有转业工程兵的身影。

  胡正学退休前是深圳市核电物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他感叹说,那确实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1983年,南国的边陲小镇,酷热难耐,一地荒凉。那一年4月,袁明江随同部队来到深圳。他是北方人,刚到深圳不久,就见到了传闻中的12级台风。看着大树瞬间被连根拔起,茅草屋顶飞上了天,他觉得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了,这惊心动魄的场景至今让他印象深刻。

  那时袁明江已有10年军旅生涯,完全有理由申请回到家乡机关工作,但他怀揣着建设深圳的梦想,毅然告别了家乡的亲人。

  面对语言环境、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同年入伍来深的36名老乡中,有一半挨不住艰苦回到了家乡,可他凭着不服输的勇气选择了留下。

  1984年10月,袁明江正式分配到深圳市公安局工作,在当时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熬夜加班都是常事,这样一干就是30多年,获得市局多次嘉奖。2000年他被评为深圳市优秀人民警察,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闲暇时,他还喜欢书画和篆刻,作品曾在北京、深圳、香港等多地展出。

  今年54岁的朱艾妤是广州人。1984年,青春年少的她离开家人来到深圳。那时候,深圳的荒凉和广州的繁华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对比。

  那时的深圳,最热闹的地方全在罗湖,充满了青春朝气的她也就把家安在了罗湖。“每一天都要过得精彩,这是我对人生的要求”,她说,自己是罗湖家园网的义工,虽然青春已经不在,她还是喜欢别人叫自己“美眉”这个发源于网络的年轻称呼。

  来深30年,朱艾妤做过公司职员,试过下海创业,做过全职家庭主妇,也曾经下岗,然后再就业。她说:“这些经历让她练得一颗豁达的心,更爱帮助身边的人。”从下岗,下海到再就业;从家园网热心网友,网络领军人物,到家园网义工队长,年届五十的她,经历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冲刺。

  “我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过程,这座城市也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朱艾妤说。

  今天,是梁喆平结婚33年的纪念日。她是一个上过老山前线的战士,正是战火中锻炼出来的果敢决断,让她后来毅然放弃了政府机关的优厚待遇,随丈夫来到深圳。

  梁喆平说,按当时特区人事管理的惯例,想要调入深圳必须有半年的试用期,面对从机关干部到临时试用工的巨大身份落差,很多人认为不值得,但她硬是放弃一切,在深圳开始了全新的“打工生涯”。

  来到深圳以后,梁喆平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所在的单位6层楼高的医疗大楼紧邻气派的阳光酒店,透过周边一片石棉瓦的平房,可清晰望见深圳拓荒者引以自豪的52层国贸大厦。她说,那时候人们到深圳旅游,国贸大厦是必去的景点。“游客都是奔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的,‘一个中心’是国贸大厦,‘两个基本点’是蛇口海上世界和沙头角中英街。”

  “我虽然青春已逝,但看到深圳这么多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这一切,都是一代代热血青年的创业成果。”在她看来,自己对青春已经有了最好的交待。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这样的人生才不会后悔,只有经历过苦才能知道甜的味道。

  “想到大城市去尝试一下。”带着这种想法,10个湖南冷水江的女孩一起来到深圳布吉的一家工厂工作,20岁的俞江就是其中之一。但没过多久,9个姐妹都受不了车间流水线上单调艰苦的工作,陆续离开深圳回了湖南。

  也辛苦,也累,也想家。坚强的俞江有时也会哭,但她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再试试吧,再坚持一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给自己一个时间段。”从流水线,到仓库管理员,从办公室文员到采购销售,经过多种工作的转换和尝试,俞江慢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996年1月,一个朋友介绍她去中国平安。

  俞江性格开朗,喜欢结交朋友,她觉得做销售比较符合她的性格。加上以前有过销售类的工作经验,她决定试一下。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平安签的第一笔单,是1800元。尽管金额不大,依然令她特别开心,“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难,但只要你去做了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从一个客户都没有,到结交到朋友无数,从一个普通销售员,做到现在的业务部主任。凭着开朗的性格和出色的业务能力,俞江破茧成蝶,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回忆起青春岁月的打拼,俞江开心地说:“很精彩。”

  深圳的天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这是俞江特别喜欢的地方,在这片天空下,她一并收获爱情和幸福。1994年,她遇到了自己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如今,11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乖巧听话,俞江享受着这份幸福。

  1993年夏天,22岁的李海带着炽热的青春梦想,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分配来深,在一家银行担任电信工程师。深圳是李海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变化和机会”是他对这座城市的理解,也是他在深圳拼闯的一股力量。

  刚来深圳时,深圳就像是一个大工地,高楼大厦一栋栋竖起。在他眼里,这种变化就是机会。他在电信工程师的岗位上工作了三四年后,便想着要换换工作空间,跨行当起了营销员。当时身边的人劝他别丢了老本行,但他却坚持要尝试一番。在新的职位上,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他喜欢这种变化。

  在李海29岁那年,他萌发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加上自己爱看书,就计划开一家书店。他想象的书店是四壁皆书,与客人谈笑自如。书店开张后,李海只卖自己喜欢的书,对市面上畅销的书少有搭理,生意大都靠朋友帮衬,一直无法火起来,不得不放弃经营。

  在生意场上吃了亏,李海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寻找新的起点。他在深圳市义工联当过4年义工,获得了“五星级义工”等荣誉称号。凭借对公益事业的热忱和经验,成功应聘进入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负责管理基金会的扶贫项目。如今,他的足迹遍及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贫困乡村。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简陋在他心里产生强大的碰撞力,他觉得这又是新的机会,将用心去珍惜、经营这份人生的馈赠。

  再不疯狂就老了,刘春伟站在青春尾巴上,调侃自己的大学生活。是的,当年他放弃安逸的国企单位,选择到团市委志愿者指挥部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可谓是疯狂之举。

  2011年初,刘春伟听说深圳团市委在深圳大学招募大运会工作人员,他兴冲冲地报了名。当时他正是大四找工作阶段,已有一家国企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可他毅然决定服务大运会,从184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团市委选中并任深大学生团队队长,并成为深圳U站第一班站岗人。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是在深圳第一个试点的志愿者服务站——中信广场U站,很多市民围过来,新奇地看着U站的运作,他开心地拿着厚厚的资料,向周围的人群讲解大运会的知识。

  当时团市委志愿者指挥部的办公点设在深圳湾体育馆一间刚装修好的房间,那时深圳湾体育馆的交通不是很顺畅,他每天来回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程,然后搭上公交车。办公地点周围没有卖水和食物的地方,每天他要一大早先买好一天的饭,凌晨才能回到宿舍。

  “那个时候,指挥部所有的人都掉肉,我也急速从85公斤降到75公斤。”整个指挥部不到200人,要负责开幕式27000名赛会志愿者的吃穿住行以及流程协调事宜。8月13日凌晨1点,大运会开幕式圆满结束,当他们送走最后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车上所有的志愿者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不需要任何言语说明,只这一个动作,就肯定了他们的坚守和辛苦。

  刘春伟笑了,他也竖起了大拇指,与车上的他们遥遥相对。看着他们微笑的脸庞,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2011年大运会结束,他被广东团省委以及深圳团市委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他说参加大运会是他人生中宝贵的经历,也为他的大学时代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

  何锐红是南航深圳分公司货站机坪装卸科行李分拣室的一名分队长,货站一线装卸队伍中唯一的一名女员工。

  2012年来到南航深圳分公司工作时,来接她的货站办公室主任第一天就对她说:“货站的工作很辛苦,你做好思想准备。”

  何锐红身影纤瘦,声音温柔秀气,但古铜色的皮肤和谈话间却透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理性。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性格活泼外向的她更愿意从事与旅客、市场有关的工作。但她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用她自己的话说:“如果我连这个都干不好,又怎么去做其他的工作。”

  货站机坪装卸科是航空公司最一线、最艰苦的岗位之一,何锐红每天凌晨3点起床,乘坐3:30的班车进入外场,4:10准时来到行李分拣大厅,等待当天第一批旅客的行李。何锐红所在的行李分拣分队负责将行李从转盘上卸下,按航班装卡;航班到达后,要在规定的作业时间内将到达航班的行李、货物卸下,并将行李和货物装舱,保证飞行安全配平。

  今年春节是深圳机场转场后的第一次春运,加之客流高峰启动早、持续时间长,保障压力剧增。节前,有同事父亲病故,匆忙赶回老家。此时人员相当紧缺,何锐红放弃了自己回家过年的计划,替了同事的班。

  除夕前夜,行李分拣系统出现故障,何锐红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应急处理,忙了一个通宵。除夕那天,她来不及给父母送一声问候,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第一次独自在外的春节,对父母的牵挂也因为工作的责任而有了特别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09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