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题解析。(来源: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新东方在线&东方优播联合出品)
本次北京中考以“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为主题,追忆历史,紧随时代步伐。北京新东方优能教研团队分析2018中考语文试卷指出,整体难度中等偏上,形式新颖,对学生的知识扎实程度和灵活运用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语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均为常规考点,其中包括:文学常识、字音、笔顺、字形、词语含义、标点、病句、修辞手法辨析、书法艺术欣赏。其中文学常识卷土重来占据试卷第一题和第四题,涉及到国内国外作家作品,但均在“考试说明”范围内。字音、笔顺、字形部分考查相对简单,难点在于词语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标点和病句部分是常规考点,但考生在完成题目过程中可能会因知识点细节掌握不扎实和未能较好结合语境分析导致丢分。文常部分考查雨果,国外作家首次进卷,难度较低。书法题目知识不难,需要关注的是出题形式较为新颖,除了书法书体特征知识之外,还要结合图文内容和书者情感进行综合分析,较前几年要求更高,能力需求更综合。
第一部分为根据上下句进行默写,考生只需注意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第二部分古诗词鉴赏首次进入中考真题,但在模拟题中已经进行过大量训练,因此考查诗歌《次北固山下》整体的分析难度并不大。其中第八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第九题以图画形式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和意境的理解。第十题为开放性默写,课内外均可,难度不大。文言文考查《出师表》,属于近十年内中考未考查的文章,但已在海淀一模中出现。知识点部分以翻译实词为主,难度不大。十二题句子翻译和文章理解首次以选择形式合体出现,本体略有难度,学生在完成过程中除了关注到翻译准确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关注文本理解。十三题考查相同精神品质在不同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因此需要考生结合链接材料文意进行准确理解,最终得出答案。
名著阅读部分引用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谈自己的理解,关键体验在于“智慧”和“一部长篇小说”。因此需要考生关注好两个关键词,结合给出的名言进行合理的展开和分析。本类题型在一二模考试中已经见过,只要回答问题符合题意,难度不大。
整体选取故宫博物院的相关材料,内容上阅读过程中没有特别大的障碍。在十五题中综合考查近义词辨析、语序和语句逻辑并结合语境进行综合判断。十六题为图标信息提取概括,与西城二模题型接近,但要注意“结论”二字,需要综合文本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而非直接表述图标信息。十七题为概括信息,需要结合三则材料进行高度概括,需要注意题目要求“每空限填8字以内”,整体难度不大。
文章为关于传统文化类型的散文。全文以信天游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叙事来组织文章内容,抒发情感。命题思路较之前略有变化,但整体考查的核心知识点并没有改变。首先,十八题把近两年当中出现的“提问型”探究题放在了最前面;十九题把常规的情感脉络梳理题放在第二问。二十题则是更常规的语句赏析,只不过侧重考查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二十一题考查的是结合文章内容并揣摩作者情感,回文填最恰当的词(与《沙枣》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体命题思路明晰,形式新颖,细细揣摩,精读文章,结合方法和技巧,难度不大。
文章整体内容围绕“读书的方法”展开,整体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层层铺陈展开论述。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摸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再去完成题目。二十二题考查知识点为中心论点,结合全文结论,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字数限制。二十三题以选择题考查各段的论证思路,回文逐段分析即可。二十四题综合了名著《论语》来考查对文本观点的理解,属于结合文章内容发散的题目,学生只需要认真阅读文本并结合观点进行分析。
题目一为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略有难度,一定要注意具体结合引导语提取关键词进行分析。北京新东方优能教研团队提醒考生,在审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瞻仰历史”“心怀敬意”“选取一处古迹或一件文物”补充题目,形成构思。其立意方向必须与所填古迹或文物所具有的历史特质相关,同时综合体现出“敬意”情感。因此本作文当中建议立意分出主次,做出深层立意。素材可以从旅行感悟(人文古迹)、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阅读书目(名家散文,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中选取。结构形式上没有明确限制,语言组织真挚细腻即可。
题目二为想象类作文,题目要求内容利用“伙伴”“困境”“成长”组织,同时限制了开头必须为“在幽深的峡谷里”,并完成一个故事的组织。题目自拟。学生可结合备考的成长励志类文章发挥想象,合理构想故事情节,设置合理波澜,符合题目要求,文从字顺,立意明确,思路清晰即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