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话猴之成语俗语歇后语

2017-12-09 20:09:58  阅读 128 次 评论 0 条

  猴是十二生肖之一,相传人类在远古时候由猿猴变化而来,因而与猴有许多相似之处,对猴的生性特点也都极为了解,从而在我国的汉语中,出现了不少有关猴的成语、俗语等。

  “沐猴而冠。”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这是说猕猴虽著人衣冠,但其心非人类。比喻外表虽像样,但本质却没有改,讽刺那些依附权势、窃据名位的人。

  “教猱升木。”语本《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猱(na),是古书上说的一种猴子,性善登木、不用教而能。后比喻教唆引导坏人去做坏事。

  “心猿意马。”语本佛典,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同猿马之难以控制。猿猴喜动,马善奔驰,以二兽为喻体,真是神来之笔。

  “猿鹤沙虫。”语本《艺文类聚》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皆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人即用以比喻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尖嘴猴腮。”常用来比喻貌丑者或无福之人;“杀鸡骇猴”则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猴年马月”比喻不知道哪年哪月之事。

  有关猴的五字成语也出现有好些。如“猕猴骑土牛,”语本《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比喻职位提升缓慢;“猴狲入布袋,”语本《景德传灯录真寂禅师》,比喻放荡之情性受到约束;“树倒猢狲散,”语本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比喻以势利相交者,为首者倒台,依附者四散景况,形象鲜明。

  与成语比较,有关猴的俗语就更难数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其讽刺意义不言而喻。用“猴儿急”一语形容急躁者或不沉稳之人,也很形象。

  歇后语作为俗语家族的一支,有关猴的内容几乎铺天盖地,虽有地域的差别,但猴大都被作为嘲弄或揶揄、讽刺的对象。“猴吃麻花满拧。”比喻将事情全搞错,是活跃于日常生活中的熟语。“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如同说“人模狗样”,是骂人之语。“毛猴子说话不知轻重。”常用来教训年轻人。“属猴的没个稳当劲儿。”常用来教训调皮的孩子,当然那孩子未必属猴。“猴子看书假斯文”“猴子的脸说变就变”等,都是抓住猴子的某一特征、传说等加以提炼的,不乏生动之趣。有一些歇后语,也绝非猴子的专利,如“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另有一些歇后语随地域或场合的不同而有褒义、贬义的不同,如“猴儿戴胡子一出没一出”用来比喻人没本事,是贬义;“猴儿戴胡子还真有一出”则比喻其人有看家的本领,是褒义。

  “猴”在汉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正说明猴与人的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丘祥昌)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