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熟悉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主编朱金平的人,都知道他在新闻的采编实践和新闻研究上取得过斐然的成绩,获得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长江韬奋奖,也知道他在报告文学和散文创作上收获颇丰,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然而,当看到他近日出版的大型系列摄影画册时,还是令我们吃了一惊。
这套印刷精美的摄影作品集,分《影像的思想》《大地的画卷》《世间的面孔》《视觉的盛宴》《绚丽的夜晚》与《社会的表情》六大卷,由长城出版社出版。虽然我们也获知拍摄者曾获得过中国摄影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最高个人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理论研究奖,没想到他摄影实践的成果竟这么丰硕。画册里的这4200多幅图片,不能说每一幅都是精品,但每一幅都倾注了一个业余摄影人的汗水,也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留下一幅幅珍贵的影像,值得读者好好品味。
《影像的思想》,是朱金平的哲理摄影作品集。这是他在摄影领域多年探索的特色成果之一。所谓哲理摄影,就是将哲理渗透到摄影图片里的一种拍摄方法,是画面与思想的交响。它能使读者在感受到图片感染力同时,又能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2006年,朱金平就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哲理性摄影散文作品集《风景中的哲理》。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认为它把哲学、文学与摄影融合在一起,是中国哲学界、文学界、摄影界独一无二的作品集。该书曾获得全国书评二等奖和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作者也被誉为“中国哲理摄影第一人”。此后,朱金平在哲理摄影领域不断探索。如果说他过去的哲理摄影偏重于用文字解说图片,现在更注重于让图片自己说话,通过图片更好地反映某种哲理,并更注重图片的视觉冲击力,由此推动哲理摄影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从2017年1月开始,《解放军报》的《军人修养》专版为朱金平开设了《影中哲丝》专栏,一篇短文配一张图片,每幅作品都取了一个形象与思维相融合的双标题,让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图片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的图片,既适应了读图时代的需要,又适应了读者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受到军内军外、社内社外、圈内圈外读者的普遍好评。
哲理摄影,图片是载体,关键在说理。朱金平总能在常人司空见惯的景象里,揭示出能够激发读者思想共鸣的哲理。比如《雪峰巍峨——云雾遮不住高山》这幅照片,展现的是巍峨挺拔的雪山在飘渺的云雾中闪耀着银色光芒的景致。一般读者看到图片都会惊艳于雪山的壮丽和云雾的壮美,而作者却能探幽灼微,将其与“云雾遮不住高山”的哲理联想起来,指出“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不要埋怨一时的怀才不遇,总有一天会像那些刺破云雾的雪峰,在无限的天空下显露才华”。再如《山路十八弯——登高之路总是曲折的》,展示了盘山公路蜿蜒向上的雄奇景观,揭示了“人生的登高之路总是曲折的,每一道弯都是成功到达山顶的阶梯”的哲理,给人启发。
《大地的画卷》,是朱金平的风光摄影作品集。风光摄影,以大自然之美为拍摄对象,既体现了拍摄者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人类对美的共同期望。作者怀着对祖国山川河流深切的热爱之情,用镜头精心记录了这个绚丽多彩的自然世界。
这部风光摄影集,分“春之歌”“夏之情”“秋之美”“冬之韵”4个部分,记录了祖国大地的四季风光。其中既有云南哈尼水田的粼粼波光,也有新疆杏花沟的繁花似锦;既有密云水库的云蒸霞蔚,也有雪山草地的祥和静美;既有红草滩的落日余晖,也有大兴安岭的氤氲晨雾。其细腻丰富的影调表现、真实生动的色彩还原、浓淡相宜的光影呈现,带读者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每一幅风光摄影作品的后面,都配有作者的拍摄体会、感悟或照片后面的故事。图片与文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这对摄影爱好者来说,很受启发。透过那些优美的风光摄影作品,也使人看到作者为拍摄这些图片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世间的面孔》,是朱金平的人物摄影作品集。人物摄影,无疑是以各种人物为拍摄对象。收入作者镜头里的那些人物,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也有儿童;有男人,也有女人;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功成名就的名人大腕,也有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这些图片,大多是作者在旅途中、在候车室、在展览厅、在公园里、在会场上,或在练兵场抓拍的,共分“艺界明星”“时尚模特”“业界人杰”“军人风采”与“芸芸众生”5个部分。
作者在序言中认为:人物摄影通常可分为人物艺术摄影的和人物纪实摄影两大类,最出色的人物摄影应是这两种形态的合二为一,即在人物纪实性中又能体现艺术性。朱金平的人物摄影作品,没有单纯追求艺术之美的浮华,而是注重纪实性。他认为任何人物的形象都刻录了时代的印痕,读者可以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影子。因此,他镜头里的人物影像,着重反映其外貌形态和内在精神,以人物的真实性还原人物最本真、最自然的面貌,并折射出这个变革时代不同个体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名军旅摄影家,朱金平的人物摄影作品集里,展示了许多军人的风采,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昂扬风貌和飒爽英姿。无论是北疆哨兵挂霜的睫毛,还是南海卫士如鹰的眼睛;无论是受阅官兵严整的军容,还是训练场上血性的格斗;无论是男军人,还是女军人,透露的都是中国当代军人身上的阳刚之美,其中许多图片成为各种杂志的封面。这些影像是人们认识当代中国军人的一个窗口,可以从中窥见当代中国军人的战斗精神。
《视觉的盛宴》,是朱金平的舞台摄影作品集。舞台摄影,无疑是以舞台艺术为拍摄题材的一种摄影门类。这部摄影集分为“综艺晚会”“戏剧舞台”与“实景表演”3个部分,是作者从拍摄的100多台舞台艺术中精选的40多台节目,集中反映了我国这些年来舞台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崭新局面。
舞台摄影突出的是一个“美”字,但其拍摄的难度却很大。因为舞台的灯光变幻莫测,越是大场面的舞台演出,灯光的色彩与种类越繁多,影调的把握越不容易。舞台演出尤其是戏剧表演,哪些镜头是经典、那些造型最好看、什么时候是高潮,都需要拍摄者准确把握。再加上拍摄者也坐在观众席上,位置不能随便挪动,也不能影响他人观看节目,必须具有一定的拍摄技巧与方法。在多年来的舞台摄影实践中,朱金平积累了一定的拍摄经验,无论是舞台大场面的呈现,还是舞台人物的特写,抓拍得都恰到好处。
为了拍好舞台艺术摄影作品,朱金平平时注意对音乐、舞蹈、戏剧的研究,掌握了舞台艺术拍摄的一般规律。因此,他拍摄的舞台图片总是美轮美奂、精彩纷呈,令人既悦目又赏心。无论是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阳光路上情满怀》,还是舞蹈音乐史诗《东方红》;无论是歌剧、话剧、舞剧、京剧、越剧、豫剧,还是黄梅戏、采茶戏、秦腔;无论是在漓江上拍摄的《刘三姐》,还是在山谷间拍摄的《太行山》,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绚丽的夜晚》,是朱金平的夜景摄影作品集,也是我国第一部夜景摄影作品集。里面收录了他拍摄的全国20多个城市的美丽夜色,以及烟花、冰灯、水景、灯饰等装点夜空的景观。作者认为:人的一生大体有一半的时间是在黑夜里度过的,当人们赞美阳光下大地山河的万紫千红之时,也应歌颂夜色里的五彩缤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各地的夜景建设也越来越美好。由此,作者感受到一种新闻工作者“记录历史”的责任:要用自己的镜头将那些美好的夜景真实地记录下来。因此,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到海南旅游胜地三亚,从西部青藏高原的拉萨到东海之滨的上海,从首都北京到一些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城甚至乡镇,凡见到的美丽夜景,只要时间允许他就尽可能地用镜头记录下来。
夜景摄影通常比白天摄影要困难得多。在长期的拍摄实践中,作者探索出夜景拍摄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其夜景摄影作品七彩斑斓,别具一格。无论是《月映》还是《一路一带桥》,都给读者美的享受。
《社会的表情》,是朱金平的纪实摄影作品集。纪实摄影扮演着记录社会和反映现实的角色,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的能力。他用镜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报道了一些国家的大事、记录了社会的变迁、反映了人民的生活。
这部摄影集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既有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水北调工程大移民的镜头实录,也有“胜利日”共和国广场大阅兵及朱日和沙场砺兵的精彩影像,还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军人、老人甚至残疾人的生活,摄影题材涉及到政治、军事、工业、农业、教育、婚姻、养老等方方面面,很好地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表情”。
纪实摄影,贵在真实。在这部摄影作品集里,作者用平实的镜头,记录了自己观察到的社会风情和重大事件,不求画面的美感,但求影像的真实,以给社会和历史一份真实的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