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临门一脚:古诗词鉴赏题型和满分技巧大全

2018-07-20 19:32:17  阅读 107 次 评论 0 条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

  ①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泽》。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越中:泛指今浙江绍兴一带。

  ②轻寒:微寒。霏霏:飘洒,飞扬。玉管春葭:古代候验节气的器具叫灰琯,将芦苇(葭)茎中薄膜制成灰,置于十二乐律的玉管内,放在特设的室内木案上。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玉管,指管乐器。玉管亦作“玉琯”。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也泛指管乐器,或毛笔的美称。葭,芦苇,这里指芦灰。

  ③满树幽香,满地横斜: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化用其意。横斜:指梅花的影子。

  ④小帖金泥:宋代风俗,立春日宫中命大臣为皇帝后妃所居之殿阁撰写贴子词,字用金泥写成。士大夫之间也彼此书写了互送。

  庭院的背阴处还留有残雪,寒气微微从帘间透入,玉管中密密的芦灰已传出春天的讯息。此时,不知谁还写金泥字立春帖,也不知春天落在谁家。我做了一夜相思梦,窗前的梅花都已开放,怎奈我思念的人却被江水阻隔,被云天遮没。凄然相看的,只有满树的清幽芳香,满地的疏影横斜。

  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扬鞭。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如何能在信笺之上,真切地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

  圈定答题区间: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①情景交融,以哀景衬托哀情。描写庭阴残雪、帘影轻寒等意象,表现了初春时节气候的特点,从正面渲染凄凉的气氛。

  ③以乐景反衬哀情的手法。写梅花的满树幽香,枝影的满地横斜,进一步反衬凄然心情的沉重。

  ④直抒胸臆。“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直接表达相思之意凄然之情。

  【圈定答题区间】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

  ①虚写江南之人的境况。想象那个想念的人此时正羁旅于江南古道,内心满怀离愁之苦,骑马游行古道,雁落平沙。从对方入笔,虚写其人(置身江南),其情——离愁苦,其事——骑马游行,其景——归雁、平沙,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对那个人的思念之情;

  ②虚写自己,分别后登高远望。想象在这处处长满春草的时候,即使登高望远,也望不到远在天涯的那个人,直接表达对江南人的思念;

  ③虚写草年年四季的荣衰和青春年华的流逝。想象到春草如果经几度春风,几度飞花,也会衰败,以此比喻年华的流逝,表达好景不长的感伤。(每点2分)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首先用萧条的柴门这一细节描写,正面直接写生活的贫困居处的破落,接着通过狐狸、兔子的自由出入,侧面描写百姓住室的简陋寒酸破旧危险,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本文以白描(边海民、草墅、行止、林阻、禽兽、狐兔)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吃穿住行、窘况)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3.“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塑造了“妻子”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总括形象特点:塑造了蓬头垢面,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粗俗艰苦,愚钝颓废,与世隔绝的妻子和儿女的群体形象。

  (2)地理环境险阻僻塞,住室简陋破旧寒酸: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3)日常生活蓬头垢面,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粗俗艰苦,愚钝颓废,与世隔绝: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衣食住行艰苦困顿寒酸:寄身于草墅。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总括感情:通过塑造窘困的群体形象表达了诗人同情悲悯怜爱关心百姓,痛恨当权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广施仁政救助贫苦边民。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简笔概括)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总结:主要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白描边海百姓的贫寒蛮荒生活。

  不要再舞那穿着银灰色的貂皮衣服的“小契丹”了,满堂宾客完全来自边防前线。从此以后,谁还能认真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

  表演时模仿流泪容易,要抒发悲愁就难了。潇湘江上的斑竹枝,人们容易看到上面斑斑泪痕,这泪痕所表示的内心无比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想念你们而得不到你们的书信时,大概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了。

  ①总括画面:夏日傍晚旅途中空旷渺远冷寂苍茫的意境。(2分)(时间地点特征词两个以上)

  “寥落烟中一雁”写出自己在凄清冷寂的羁旅漂泊中如孤雁般形单影只,象征比喻(1分)

  ②羁旅在外的孤寂伤感:离开桂林远赴成都,“从今袅袅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③即将赴任前途未卜的担忧:“休舞”,这热闹这盛情反倒让人恐惧散了的寂寞伤感别了后的孤独失意

  ④仕途不顺的悲伤对享乐者的愤恨复国的壮志长在:“舞银貂小契丹”,这“舞”使送别的宴会更是”满堂宾客“的享乐,这“小契丹”是辽国的舞蹈更是入侵者的霸道。这“关山”是穷兵黩武无尽无休的征战。

  【赏析】筵席前歌舞正欢,一群穿着白色貂裘的舞女跳着辽国的舞蹈,舞姿婀娜美好。宴席间的宾客们全是羁旅异乡之人,满怀思乡之情的人,想到很快就各奔东西,而前路又未卜,不免怅惘失意起来,这热闹的场面这优美的舞姿,难以再承受,情不自禁喊出一句“不要再跳了”。

  这个别筵真是太叫人惆怅了啊。从此以后,谁还有心情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

  这进一步写出了他们的惆怅,也写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朋友分别,也大有柳七郎那种“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感喟。细体会这两句,还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歌女也是怀着深深惜别之意的:目前的轻歌曼舞,以后谁还能看到呢。这样的情意在下阕表现得更明显。

  这里意思是:表现流泪是容易的,把愁充分地表现出来就很难了;潇湘江上的斑竹枝,人们容易看到上面斑斑泪痕,这泪痕所表示的内心无比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刘禹锡的《潇湘神》写道:“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这里用湘妃泪洒斑竹典故,表现了离别时难以言状的痛苦。用这个典故,也切合将来的行程,暗示舟行潇湘时也会有这样的相思之苦。

  这两句是说,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想念你们而得不到你们的书信时,大概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了。最后一句亦兴亦比,很有意境;途中景况的苍茫、清寒,正映见心境的迷惘、冷寂:“一雁”既表示来书的渺茫,又比喻自己的形影相单。真是“模泪易,写愁难”,作者下片写愁并不直写愁的具体情况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典故、景象去暗示、去渲染,启发读者的想象力,这个“愁”就变得更具体可感了。这不是避难从易,而是因难见巧。

  离别的愁绪,从歌舞场面的感触和旅途景况的拟想中可见出很耐人寻味。与“宾客”分别的怅惘中又揉和了对歌女的柔情,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体现了这首词的婉约风格。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yū: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

  春日里遥望荒郊悲伤极了,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高原上春草殆尽。耕耘田地时发现一处古碑,可惜被撞破了。云层叠叠笼罩着积雪茫苍的山峦;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泾水萦纡傍远村”“春草尽”,“数里黄沙行客路”哀景衬哀情:“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①【顾注】萼,花蒂也。蕊,须头之点也,花须多是黄色。②周弘正诗:“带啼疑暮雨,含笑似朝霞。”③潘安,西晋,仁为河阳令,令全县种桃花。④卫玠,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以为玉人。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此联为互文,萼和花都指的是花瓣,蕊和须都指的是花蕊。

  此诗咏花,有妍华易谢之感。上四句,对花惊喜,下则意在惜花也。紫萼包乎蕊外,黄须映自花中,花之内外俱丽矣。行暮雨,见花润。入朝霞,见花鲜。潘安县,见花多。留卫玠,见花美。莫委泥沙,不忍睹其零落耳。此咏梅花也,在下章点明。《晚出左掖》诗亦言花底,乃指桃花,有春色醉仙桃可证。

  花色浓重温润,让人一忽间产生一个错觉,怀疑是傍晚下起了潇潇的雨;不知为什么眼前又出现了一道绚烂的朝霞飞入朵间。

  心神恍惚间怕是来到了栽满桃花的潘安县,足以留下风神秀异犹如玉人的卫玠驻车观赏。

  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万萼”“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忽然天上下起雨来,光线像是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霞。

  C.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长相“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一一美丽。“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E.这首诗作者追求辞藻,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参考答案】B、C(选B得3分,选C得2分。B项颔联运用想象和比喻的手法写花。面对着的温润可爱的花,诗人忽然怀疑是暮色朦胧的雨雾沁入花朵,不知为何又觉得像是那绚丽朝霞飞入其中。C项“正面写花”错,应为侧面衬托)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⑥香尘莫扫:香尘,指遗留有郎君香气的尘土,古代民间习俗,凡家中有人出门,是日家人忌扫门户,否则行人将无归期。

  拂晓时分,早莺初啼,残月西沉,绣阁里才刚刚吹灭了香灯。门外马儿嘶鸣,情郎又要离别,何况正是这春暮落花的时节,更让人惆怅难堪。

  她梳妆之后却无心描画蛾眉,满含愁怨地独自倚着金扉,思念远去的情郎。她不愿扫去他离去路上的那些香尘,行迹长留还能告慰相思,只怕扫去香尘,他就会久久不归

  写别情而通过生活画面的组接来表现,是此词的一大特色。上片首句写户外景:残月当空,夜莺啼鸣;第二句室内景:绣阁香尽,窗前灯灭。三、四句又转户外:征马频嘶,落花纷纷。几个曲折将离别气氛渲染得萧瑟而紧张。“绣阁灯灭”与“门外马嘶”的对比,能触发读者许多联想,让人们几乎窥探到身处漆黑绣阁之伊人的伤愁和苦心。她那不愿灯明看爱人离去,但门外马嘶声又偏入耳来的烦愁心理活动,十分细腻地传达出一种别离人的普遍情感经验,既典型又富深刻性,既生动又富人情味,表现抒情主体复杂的内心世界之积愫:因不忍分别,遂爱人临行也不愿出门相送,但爱人走后,她虽梳妆却不画眉,独倚门扉,久久发呆,怅然有失。词的下片即通过别后伊人孤独之情境和心境,突出其思人念远的愁绪。她甚至不愿去洒扫门前尘土,因为那是情郎离家时踏过的“香尘”啊,如扫了,他一定会归迟哩!此一心理,于理不合,于情却已入木三分。表现思妇盼望郎归之天真、淳朴、缠绵的痴情。这是端己向民歌学习、接受民俗观念影响结出的果实。亦可见端己作词法门:以疏宕之笔,摹生活之景,用具体生活细节及人物心理活动,表现抒情主体内蕴情愫,以真动人,以真取信,潇洒风流,感人至深。

  总括画面:上阕四句状写暮春时节凌晨时分(时间)绣阁里(地点)的一对男女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无奈痛苦(两个以上的特征词)的别离画面

  描述画面:(紧扣特征词)一弯残月还悬挂在西天,黄莺对着天边的残月哀怨地啼啭。绣阁中的灯盏尚未点燃,一对年轻的夫妻还在喁喁话别,门外已备好鞍辔的马又嘶叫起来,马嘶催人走,落花成阵、柳絮飘飞的暮春天气里,年轻的女主人公的心纷乱、痛苦、无奈、难言。

  手法和效果:运用白描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词句具有了更丰饶的内涵,使读者更深地体味到离愁别恨对青春的摧损和凋残。

  4.张炎云:“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请结合末句加以分析。(6分)

  翻译诗句内容:他骑马远去的路上定然会扬起一溜黄尘,这尘土可千万不要扫去呵;如果扫去了,我那心上人就要迟迟不归了。

  表达主人公情感:远去路上扬起的尘土因为是他骑马扬起的,因而也是亲切的,她听不见、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望望这路上的飞尘也感到一种安慰。表达了主人公孤独寂寞、思念郎君望其早日回家的感情

  艺术表现手法和效果:联想想象。主人公思念而成幻觉,一个可怜的、天真的念头忽然从她心中闪过,这完全是人物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天才的词人独出心裁地捕捉到了这微妙的一闪念,突出了孤寂思念和期盼回家的急切之情。

  扣题干总结:“扫即郎去归迟”,当然是女主人公一种一厢情愿的设想和翘盼。表露人物急盼郎归的心态而已。从此词的结尾,读者就可以体会到“有余不尽之意”的佳味。

  【解题】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抒写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观念,故取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萧疏旷达,气格遒健,借“赠程处士”而一吐胸中块垒,兼引程处士为同调。

  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阳光自在随着心意曼曼洒落,河水闲适,听任心情恣意流淌。

  礼乐拘箝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不做事),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拟人:颔联,把人的情感“意”和“情”赋予自然物象“阳光”和“河水”亲切生动可爱,把自然现象写活了,表达了世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比:颔联和颈联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是自由的,人是被束缚的,突出了诗人的感情,对自由向往,对当朝制度憎恶

  借景抒情:颔联描写阳光自在,随着心意曼曼洒落,河水闲适,听任心情恣意流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首联直抒感受: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尾联直写心境: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不做事),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首联写庭馆环境干净宁静。因临近水流馆舍干净无尘,用泉水流进深涧之声清晰可闻来反衬环境的宁静。

  整首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水亭周围环境的清幽秀丽,表达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①内容上:上句俯视露湿芳草,鲜花争艳,下句仰观山峰耸峙,白云缭绕。表达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悠闲自适的心境。

  ②手法上:高低兼具,俯仰、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清新空灵的山水画面,极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③结构上:露湿花草照应题目“水亭”、承接首联“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突出环境的清幽和生活的闲适。为下文写林茂鹤栖清幽少人做铺垫。(每点2分,答3点5分)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意象、意境、画面题的变体)

  【解题】诗歌的诗眼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景物特征、诗歌的主要情感,诗歌的结构关键等,此题是以景物描写为主,所以诗眼应该是景物的特征,答题时注意“诗眼”是整首诗歌的,所以分析时要联系诗歌的每一联进行分析,力求全面。诗眼必须用诗中词语,景物特征或者画面题可以用文中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提炼。

  ②结合整首诗分析,紧扣诗眼:首联写亭馆临近水流干净无尘,用泉水流入深涧之声清晰可闻来反衬环境的宁静;颔联以露湿花草、白云缭绕写山中景色的清新、淡雅和素净。颈联写群栖的白鹤、茂密的松林和神秘的洞穴,古朴而幽静,尾联直接点出此地清幽人迹罕至。

  ③总结情感:整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水亭周围环境的清幽秀丽,表达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注】①酴醿(tú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晚开的酴釄花架上,蜂儿忙着采蜜,杨柳成行的路上,燕子轻盈地穿飞。这里,重重,曲,幽,小,是一个深静的空间。蜂儿闹,燕子轻一转,又以动衬静,一倍增其静。

  下阕写到客之飘零,形成反差。词人在羁旅中面对残花,聊斟残酒,以获得片时的清静赏玩心意。一杯薄酒买来的浅醉中,任随时光流转!不管它是日落还是月出,

  【答题区间】“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析内容:层层叠叠的绿荫是静态景物,幽静而曲折的栏槛,未落尽的小小的红花都是静景。(1分)

  总结景象: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晚春庭院中生机盎然热闹醉人的美丽图景。(2分)(答题角度:时间、地点、两个以上特征词)

  【注】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小梅缀枝,堂外细雨蒙蒙,堂内屏风半掩,余香袅袅,给人衰残沉寂之感(3分)

  点明作用(修辞效果+感情+结构):营造了衰败孤寂的伤感氛围,引出下文闺中思妇的形象,面对衰败孤寂之暮春残景,心情黯然,内心满是对春色逝去的感伤惋叹、闺中独处的孤寂落寞以及对远人的绵绵思念。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②乘鸾女:此指扇画上的月宫仙女。指秦穆公女乘鸾仙去的故事,此处化用其决心书。

  ④葡萄涨绿:江水上涨,其色深隐如葡萄酒。李白诗:“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醅。”pēi没滤过的酒:“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黄莺声声把我惊醒,傍晚窗外的绿苔藓上,飘落下残花无数。这些残花又被吹尽无人看见,只有垂杨枝条在风中独自翩翩起舞。雾霭渐透暖意、天气初回夏暑。我重找画有明月的宝扇,扇面已布满灰土,却还隐约能见上有乘鸾仙女。霎时旧恨涌上心头,竟然会如此急切、唐突。

  梦到江南却融断在横江的沙州。只见长江大浪粘连着天宇,绿水频涨,如葡萄般碧绿,白浪滔天,从半空洒下烟雾般的细雨弥漫。(思绪飘渺想像佳人)在楼前倚望烟波浩渺,引起了无限相思意,可有谁能采花寄给我?两地相思呵只能怅然空望。缓缓行进的舟舆,飘泊万里的云帆何时归来?目送离群的归雁飞入群山里,视线被群山遮蔽。此刻谁能为我歌唱一曲《金缕》。

  【答题区间】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总括景物或意象:上片写了庭院中的流莺、苍苔、栊光、乱红、垂杨、暖霭等景物(总括,名词性)。

  描绘画面内容:午睡初醒,莺语间关,苍苔成片,夕阳映窗,落红满地垂杨摇曳,烟霭暖暖。(意象的状态:动词或形容词)

  内容上:表现了孤寂凄凉的心境,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对逝去青春的叹惋,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忧国忧民的深情,对统治者的愤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结构上:照应题目,层层深入,连贯自然。为下文抒发深情厚意埋下了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或引出下文的……)

  手法上: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有画面感和感染力,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总括形象:词刻画了正直清高(傲岸高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词人(爱国词人、民族英雄)形象。

  分析特征: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澄澈的清溪,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总括: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但怀才不遇(遭人嫉恨)、羁旅飘荡、疏狂自放(豪放不羁、自在随性)的浪漫诗人形象。

  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徉狂真可哀!”“吾意独怜才”“哀“怜”二字足见对朋友的怜爱和同情

  ③对其才华的赞美和敬重:“敏捷诗千首”,李白写诗快而多,表达赞美羡慕之意。

  (4)对朋友的祝福和希望:“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期望朋友早日结束飘零生活,找到安宁和快乐。

  出神京,临绝塞,是卢龙.想榆关、血战英雄.南山射虎,将军霹雳吼雕弓③.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

  问当年,人安在?流水咽,古城空.看雨抛、金锁苔红.健儿白发,闲驱黄雀野田中.参军岸帻④,戍楼上、独数飞鸿.

  【注】①卢龙,自古为北方边关要塞,汉代飞将军李广曾在此驻守.②此词作于词人被贬期间.③李广射虎而又为虎所伤,最终射杀猛虎的英勇壮举.④参军岸帻,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是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桓温极为赏识孟嘉,并重用他.

  离开神圣的京都,来到与世隔绝的边塞,这个地方就叫卢龙。联想到榆关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想当年飞将军李广曾经在卢龙南山射猛虎,随着将军如雷般震撼天地的怒吼声,一支离弦的箭从雕刻有纹饰的弓上飞射出去。视觉所见的是飞扬的大旗,鲜红的落日,耳朵听闻的是笳声鸣响,万马在秋风中狂奔。(雄浑、苍凉、悲壮、雄伟)。敢问当年的飞将军,是否安在?只听得流水呜咽,只见得萧瑟一空的古城。百无聊赖间,闲看天空间雨水淅沥而下、身上的金锁甲耀眼的光映得绿苔泛红。曾经年轻健硕的小伙儿而今却白发斑斑垂垂老矣,闲到无聊只好每日里到田野间追捉黄雀以打发时光。自在洒脱的参军孟嘉终得了重用,无所作为的我只好在戍楼上,独自数着飞鸿。

  【手法】联想想象(虚写)、场面(细节、行为、声音)、环境(景物)衬托、渲染烘托

  作者联想(想象,运用虚写),由险要的卢龙边塞联想到曾在这里驻守征战的将军李广,(1分)接着点出李广射杀猛虎的事件,运用细节和场面描写,一个“吼”字写出其射虎时豪迈勇武、威风凛凛的气势。(2分)最后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用雄浑苍凉的边关景色把李广的英雄形象衬托得更加高大。(2分)

  4.“问当年,人安在”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下阕内容分析作者此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从怀古转入伤今.(2分)(2)戍边多年而无所作为空添白发的健儿只能在田野中闲驱黄雀打发时光,自己难得孟嘉一般的重用,只能戍楼上独数飞鸿,(2分)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空自老大,功业无成的苦闷、孤独的心情.

  内容(情感)上:由怀古到伤今,表达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悲伤、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忠贞爱国、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蹉跎的无奈,年岁老迈的伤感、功业无成的苦闷、孤独寂寞的忧愁、再得重用的渴望。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怀古)由险要的卢龙边塞联想到曾在这里驻守征战的将军李广,点出李广射杀猛虎的事件,一个“吼”字写出其射虎时豪迈勇武、威风凛凛的气势。(2分)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从怀古转入伤今。戍边多年而无所作为空添白发的健儿只能在田野中闲驱黄雀打发时光,自己难以像孟嘉一般受重用,只能在戍楼上独数飞鸿(2分)

  手法上:设置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宾语前置,突出对“人”像英雄李广一样的历史人物的怀念渴望之情。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18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