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经典的文章为何渐渐的从教科书里删除了?原因有4点

2018-07-24 14:39:41  阅读 109 次 评论 0 条

  鲁迅先生作为教科书中的“一哥”,常年占据小学乃至高中课本的榜首,更是夺得了很多试题出题人的喜爱。

  从曾经的“请问你从文章中读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请问这段文字表达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诸如此类的“鲁式问答”,让莘莘学子们“头疼不堪,谈鲁色变”。但是从近年来教科书中的鲁迅先生越来越少见,这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带你来一探究竟吧!

  鲁迅先生的文章,写作技巧不用说,必然很优秀,但是抛开技巧谈内容,也同样高人一等却又入骨三分,及其锋利。正如一句老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而孩子们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过多的尖锐思想就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不好的影响,这就使得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选择。

  鲁迅说过的话成为名言的很多,也都为人所熟知,写作中我们经常用来凑字。那些:“横眉冷对”,那些“正视淋漓鲜血”,都显得颇偏执激进。十五六岁的孩子们正是热血沸腾的年纪,本就冲动任性、缺少考虑,再从教科书上看到鲁迅先生说过的这些偏激的话,怕是年轻人们也是要上了梁山。

  鲁迅最早出国从医,想从国人体质改变,以为国人强壮了,就能反抗。然而慢慢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的,国人最悲哀的不是体质,而是长期的封建压迫造就了人们无法更改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弃医从文,想通过写作让国人觉醒,但是最后却痛苦地发现依旧无路可走。最残忍的是自己明白一切却无能为力,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让人痛苦。孩子们年龄尚小,成人世界的诸多无奈痛苦,他们还不能理解,这也是鲁迅的一些经典文章逐渐被删除的原因之一。

  鲁迅那个时代,正需要有人站出来做领头人,人民大众也需要一个主心骨。而现在,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完备安全保障,太平盛世一片祥和。时代的变迁,使得大众的思想也已经变化,我们已经抛弃了旧社会所带给我们的那种奴性,正在以一种新的思想迎接新的未来。

  艺术的取材来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很多。所有的历史应该被铭记,而不是忘记。鲁迅的作品鞭辟入里,当一个人经历的足够多了自然能够产生共鸣。无论如何,鲁迅的伟大不应该被否认。在孩子们还在成长的小小年纪,就给足他们天真烂漫和碧海蓝天;等孩子们长大以后再去读鲁迅的作品,自然会有更独到铭心的理解。当一个人思想成熟以后,随之而来的不是更加独特的想法吗?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21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