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讲“杜甫的形象”:反对把唐诗单纯当成美文来阅读

2018-07-31 14:00:24  阅读 136 次 评论 0 条

  6月2日,由十月文学院策划主办的大型系列文学讲座活动“名家讲经典”第十场讲座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办。著名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批评家、翻译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老师,为广大文学爱好者讲解了中国古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出席讲座活动。讲座由十月文学院副院长吕约主持。

  本场讲座重回中国古典文学单元。去年金秋时节,李山教授在十月文学院讲解了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重温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西川教授的讲座则顺流而下,进入了唐代这个诗歌辉煌时代的现场,以诗人的敏锐与学者的洞察力,还原了唐代盛大的诗歌氛围,更新了杜甫的形象。

  杜甫与李白在唐代双峰并峙,互为同道,合称“李杜”。诗风沉郁顿挫,深切硬朗。杜甫以儒家者流自居,心怀尧舜之政治理想,继承孔门之人生态度,既“日夕思朝廷”,又“穷年忧黎元”,心怀家国天下,忠君,爱国,爱众生。同时,他又是一个对诗歌保有虔诚信念的诗歌信徒,立志将诗歌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诗是吾家事”“自吟诗送老”。他留下的诗篇至今光芒不减,动人肺腑,已经成为中国文学永恒的美的来源。

  在《唐诗的读法》中西川一再强调要回到唐诗的现场,而反对把唐诗单纯当成美文来阅读。在当天的讲座上,西川教授即带领读者们回到唐诗的现场、回到诗人杜甫的历史现场——杜甫创作高峰时期,恰逢安史之乱,这个重大历史变革深深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杜甫处理的是此时此刻此地的景象和历史,杜甫又不仅仅是处理此时此刻,所有的此时此刻又跟万里之外或者是百年之前,或者是百年之后,或者是跟时间的远处和空间的远处,跟这些东西又是勾连在一起的,所以我说杜甫的诗歌里包含了三种时间,一种是自然时间,一种是个人时间,一种是历史时间。”西川从杜甫的经历切入,旁征博引,细致入微地重现了唐代的生活细节与杜甫的生平交际,从诗歌梳理出杜甫的“朋友圈”、杜甫的喜怒哀乐、杜甫的趣味喜好……以不同于主流评价史的独特视角,捕捉到了杜甫崭新的精神特质,超越了“现实主义诗人”这一局限性的固见,带领听众发现了作为一个复杂的“人”的形象而存在的杜甫。他丰厚的学识,动人的讲解,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文学听众。

  前来参加活动的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美院等高校的学生,鲁迅文学院的青年作家以及各界文学爱好者。幸运观众获得了主办方提供的《杜诗镜铨》,以及西川教授的著作《唐诗的读法》。

  “名家讲经典”是一项公益性文学品牌活动,2017年4月份开始举办。讲座面向首都各大高校学生、社会各界群众,以“名家讲堂,雅俗共赏”的形式,每期从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中精选出一部名作,邀请北京与全国著名专家学者、作家与文艺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细腻解读作家和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内涵。通过名家效应与经典效应,使文学经典普及化,文学作品生活化,高雅文化通俗化。十月文学院将通过此项活动,营造城市浓厚的文学氛围,为每年的“北京十月文学月”做好预热,并在“北京十月文学月”期间集中展示,将活动凝聚力推向高潮。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27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