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走进大学校园,那时候掌权者还是图森破,911尚未经历周年,SARS酝酿一年后才爆发,上facebook不用翻墙,但其时还没有创造出来;没有人认为手机的屏幕可以触摸,ipod一代还没有传进中国,美剧在四年后才开始流行,棒剧和湾湾娱乐正大行其道,周杰伦刚出八度空间;女生追流星花园,而不是宅而腐抠脚看耽美,男生浴室没有隔板,一个莲蓬头洗三四个人,没有人为捡肥皂担心,而更大的现实是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还没有经历性生活。那时候我130斤,所有的衣服,没有风都能够飘在胸前。十年后我极度媚俗地随着一干夹杂着庚饭、谢顶老男人、蹭十元观影优惠、以及借黑耍流氓的观众看了一场《致青春》,实话说我一直是抱着那种缅怀的严肃去看的,希望笑里也能有泪,泪里也闪着回忆什么的。但我错了,我与十年前的我一样,那么浮躁,那么浮华,那么浮浅。我真的可能会因为一个好名字就去看一场电影,就像你们会因为我的文章标题毫不犹豫点分享一样。
这部片子是多么得不接地气,非要让所有矛盾在“自由出入男女宿舍”槽点上展开,以致于只能让我身边那些嘴里呼着臭气除了肝是硬的全身都是软的老男人们发出观赏情色片那样的坏笑。我承认我也笑了一次,就是又看到了自由穿梭时空的伊利牛奶。(妈的写日志的空当又看了钢铁侠3,粘稠乳白的奥委会终身合作伙伴又出现了。)
每个人都是那么的freak,不是不饱满,而是涨透了:有钱的就要坏,暗恋的就要屌丝,被侮辱的就要暴走,执着的就要死。女猪扣饭盒那一段,我简直要跳起来指着屏幕大骂我去年买了个表,但我忍住了,终于在男猪居然跟女猪好了的时候我爆发了,我刚要跳起来,他自己替我骂了,骂了全体卡司:你神经病啊!
如果你起名字叫《赵薇的毕业导演作品——后现代魔幻主义的立体超官能团解构》,我还花钱去捧臭脚,我甘心。关键是你他妈用《致青春》这种名字骗取了我们的冲动,侮辱了我们善良。2006-2013,七年来我在寻找一部片子共鸣我的青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理想结果未予如愿。以至于我只能自己开日志写,写大学,写中学,写小学,去回忆、去传播我所生存大时代的善与美。如今一个顶着几乎是《你看了这部片子就能哭着回忆自己的年韶芳华》的名号的片子,给你展示了一部信不信由你世界真奇妙的正大综艺,我出离愤怒了,赚钱由你,但你不能肆意践踏我的纯良,连这点底线都没有,与支共有什么差别!
生于胡赵两代的大学生,校园民主风潮没有赶上,信息爆炸时代也已错过,我们在精神和物质上或许更显卑微,但绝不讨厌。富学生不炫耀,穷学生有尊严。我们有自己的清规戒律,抽烟、泡吧、打架、滥交,并不是不会发生,但都在少数人的克制中进行,也永远不可能占据我们生活的主流。因为我们懂得礼义廉耻,知道大学生三个字的表征。
我们不会擅自闯入异性宿舍,就算没有宿管大妈拦着也不会如此猖狂。我们更不会糟蹋粮食,尽管此时物价真的很低,以致于我至今认为一顿饭超过六块就是奢侈。
校园生活可以艺术化、戏剧化,但绝对不能弄得逼格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起码那个时代走进任何一片校园,分贝和温度都会低上些许。
如果每一部韩剧都充斥着姐弟,失忆,治不好,不通过三星和现代广告的植入你都不知道是李承晚时代还是李明博时代,那任何一个健康正常的韩国人站在你面前你都会有莫名的喜感。如果把发生在我们那个年代的自残、去餐厅吃别人的剩饭、偷女生内衣、做出台小姐等极端的孤例,被无限放大,或者被主抓意识形态的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唯一批准为时代纪录电影,那这部据说首周票房已经过3.5亿的电影,在十年后、二十年后的国人看来,将会如何评价我们?“你们这一代人神经病啊!”
我经历过我自己的大学时代,每个人都会认为它不够完美,但大家都足够努力和上进,单凭这一点,无论程度和结果如何,在同龄人看来,我们彼此已经足够优秀。
大一那年,新东方来我们这里演讲,能盛两千人的礼堂堵得严严实实。那时候的孩子没见过这阵势啊,老师试个音也笑,抬手腕看个表也笑,现场工作人员带来的一千张宣传页一分钟就被抢光了。我作为活动组织者坐第一排,团委书记挨着我,问我:“你也去学个新东方吧?”我头也没歪:“我将取而代之。”
后来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每一次讲座的孩子们听,每一次都收到了潮水般的掌声。但我为了现场效果,唯独刻意漏掉了一句话,是书记接的那句话:“我看你行,那就加油吧!“
在我们那个年代,连十足的反派角色,也这样光芒万丈。而我担心现在这个年代的书记,只会呵呵两声:“操,你是个傻逼吧?”
青春这东西,始于荷尔蒙和多巴胺的触动,但它们又是那么容易失控,《致青春》里面的人,除了赵又廷,透出来的精神头不是青春,是膨胀。准确说我看到杨子珊的状态,丝毫没有觉得她可爱,而是可憎可耻,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李天一的影子,目无法纪,肆意妄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可算是让丫从上到下糟蹋了一个遍。
所以我坚持认为我最喜欢的青春片竟然是《霸王别姬》——程蝶衣是一个永远活在青春里的人,哪怕他也有背叛,有惶恐。但他有追求,有信仰,不疯魔,不成活。壮烈而婉约地死去,连个背影都不留,也比那些苟活于世的废物要强。
我曾经一直在恐慌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怕大一放弃赴德读书的理想后,大学四年只剩了蝇营狗苟。我怕我荒废了人生最美丽的四年,即使我转而那么努力地去在国内的大学里争取成功,学业上,事业上,情感上,我都做到了极致并得到了同学朋友老师的一致肯定,但我内心还是存在着那一层芥蒂——我怕我活得对不起自己,怕我没有能力在自己的青春即将逝去时去致我即将逝去的青春。
下面这件事发生后,我觉得我的青春已经结束了,不是把它毁了,而是终于在心里把它放下了。
大四那年,我采访郑渊洁——我毕竟是做记者的,据说这期访谈节目在山东卫视反复放了好几次,但我没看到——我给他先讲了个故事,逻辑异常混乱,但他听懂了,抑或说他早就设计好了答案:
我从八岁起开始看你的《童话大王》,实话说我是被你的名字骗了,我以为是童话,但里面有很多儿童不宜的内容。(全场大笑)
对,所以我帮很多孩子进行了各种启蒙,不管是不是家长想要的。(其他人才开始跟着笑)
我今天其实是想讨伐你的。(导播脸色有点不对)我小学时代是个乖孩子,成绩每次都是双百,还是班长三道杠,但你告诉我这不能证明我是个好孩子。实话说我并不抵触皮皮鲁,我不认为一个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坏孩子,但你总是把他的班长写得那么挫,以致于我开始抵触自己。(笑点很奇怪的学生开始鼓掌)
我小学时代有个好朋友,跟我一样拔尖,都愿看你的《童话大王》,拿你当偶像,但在小升初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跟同学们继续一起读书,就放弃了选拔考试,进了一所普通的初中(如果我后来知道燕山中学出了那么多名人就不会认为它那么普通了),而我那个朋友还是保持了他的优秀,考进了一个全都是尖子生的私立学校。后来我们的路就越走越叉了,如今我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的学生,而他在世界名校风生水起。为什么听你话的活得那么差,没听话的混得那么好?你觉得你是导师,见惯了媒体对你的追捧,但它的负面你有意识到吗?(全场鸦雀无声)
成功的定义没有写在书本上,而是活给自己看的。(全场掌声)你们俩都把我当偶像吧?
他可没见到我吧?没跟我握手吧?没跟我说话吧?你比他成功多了!(已经有人起立鼓掌了)
不是我无能反驳,敌人终究太狡猾,他自始至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但让我自己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因此我宁可能够再拍一部《致青春2》,在这个片子里的人物,哪怕在大学里是平庸的,但进入社会,起码做人是成功的。这才是一帮告别青春的人,拍给那些正在青春的人看的东西。
这几天我又回了一趟自己的母校,那里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五四青春艺术节,这是我们全校每年最大的学生活动,我有幸筹备指挥了三届。
出于惯例,广场上会在活动前展出前几届的活动实况,有文字,有图片,我很感谢我那个时代已经有了数码相机,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活在当下的校园。
我端详着每一张照片,有些老照片被粘贴了几年,用胶带纸都理不平了折角,有些更是被钉来钉去,戳满了针孔。那时候的孩子,比现在营养是差得多,瘦,而且黄,头发都不大整理,衣服穿戴也没有讲究,但每个人脸上映着笑。他们想象不到自己在十年后依然能够以自己虚幻的力量来支持学弟学妹们的青春,还在传递着正能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