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散文写作训练及导引

2018-08-12 05:45:32  阅读 119 次 评论 0 条

  (一)。抒情型——坦陈情怀,表述情趣 (二)思辩型——抒写感悟,评点万象

  这样的地方,只有这样的时刻,才会有了点宁静,我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宁静。默然坐在书桌旁,桌上只有一杯浓茶,雾气氤氲。我不喜欢浓茶,因为妈妈不许我喝。可每当这时,我总把茶泡得很浓,茶色很深,带点秋日落叶的色彩,这样我的心会更静,这样的夜晚,烦躁便从心中一点点渗透出来,飘散在这静静的夜空。

  就这样坐着,有点迷糊,看着茶的雾气缕缕上飘,一点点凝成一个身影。“你来了。”仿佛约好似的。你用那种深邃柔和的眼神看着我,在这眼神之下,我心中的一切都藏不住。“想什么呢?” ……

  其实,我就是你,你我本是一人。记住,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需要的是直面苦难的坚守、乐观和勇气,用积极奋进的态度去面对,你会过得很好……”随着声音,身影消失了。我才发现茶已冷,天亮了。我听见窗外第一声鸟叫,很脆。

  智者忙着思考,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盈利,医生忙着救人。忙只是过程,决不是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

  许多人已无暇思考,因为太忙了。忙到忘记儿时捉蟋蟀的青草地,忙到没有机会静心地闻茶香。恬然在他们心中溜走时义无反顾,只剩浮华招摇。甚至,来不及后悔。我总想我生活的地方正在越来越缺少某种东西。顺应着忙碌,快餐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精神快餐也适时而起了。

  像《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这样的“慢”餐只能不得不蒙一层灰了。有多少人还会再读施玛姆,遥想那有银色波光的茵梦湖呢?

  像书法这样的荟萃是根本没可能碰,连笔杆子都已被电脑键盘所代替,毫无美性的印刷字取代了流传千年、灵动飞扬的手写汉字。

  忙使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忙也使我们的心灵无所依傍。曾经的质朴人情正在变得淡薄,曾经的经典正在被人遗忘,那种久久品味、欣赏名家之美的感觉已变成了一种奢侈,龙井在角落无意义地散发淡香,可乐披着闪亮的罐头高高在上。

  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

  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

  脏乱的站台, 喧嚣的车厢,闷热的天气,还有什么比酷暑中的长途火车旅行更让人烦闷的呢?!我坐立不安。

  “充斥着车厢的汗臭味,窗外烤焦了的烧烤味,还有……”“好了”,老者止住我,“我闻到了野茉莉的幽香。”

  苏轼与禅师的故事吗——禅师心中有佛,故其观万物 类佛。而兄心中唯牛粪,故观禅师类牛粪耳。”

  “小姑娘,这就是心态,是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出身高贵的幸运儿,生在福中不知福是一种心态。一些出身贫贱的强者,不怕困难,在困境崛起,纵然失败了仍微笑地面对生活,这也 是一种心态,心态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深渊;也可能送你高朋满 坐,畅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态是披荆砍棘的镰刀,是通往快乐的指南针……

  禅师、野茉莉、心态……我想起冰心的小诗:“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一路 撒种,一路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地香气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 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是悲凉!”

  《菊花飘香的时节 》触发点——一个景:秋风,南飞雁,绿叶换上橙黄,菊花飘香的时节 。

  事物:菊花(《菊花飘香的时节》)、一首诗(《归人,归人,归何处?》 )、一个故事(《最美丽的微笑 》)

  “又停了!”我抱怨着把头扭向窗外,不知名的小站。脏乱的站台, 喧嚣的车厢,闷热的天气,还有什么比酷暑中的长途火车旅行更让人烦闷的呢?!我坐立不安。

  对面坐着的那位白发飘然的老者正微笑着看着我。“老先生,是什么让您心如止水?”我不禁问.“小姑娘,闻闻看。”老者依然微笑,“看你能闻到什么?”

  “充斥着车厢的汗臭味,窗外烤焦了的烧烤味,还有……”“好了”,老者止住我,“我闻到了野茉莉的幽香。”

  幽香?我使劲吸一口气,刺鼻的酸臭扑面而来,我愕然。 老者呵呵笑起来,长长的白眉像两只欲要飘然飞去的仙鹤。

  听说过苏轼与禅师的故事吗?苏轼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寺里跟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坐禅, 一个时辰后,苏轼觉得全身毛孔顿开,畅快至极,便问禅师:“禅师看我坐禅的姿式如何? ”禅师睁开眼睛,微笑着说:“很好,先生坐禅像尊活佛。”苏轼顿时心花怒放,随口说: “我看先生坐禅像堆牛粪。”禅师没有反驳只是浅浅地微笑。苏轼以为占了便宜,便回家美 滋滋地说给苏小妹听,小妹不无鄙夷地对哥哥说:“你上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其观万物类佛。而兄心中唯牛粪,故观禅师类牛粪耳。”

  “小姑娘,这就是心态,是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出身高贵的幸运儿,生在福中不知福是一种心态。一些出身贫贱的强者,不怕困难,在困境崛起,纵然失败了仍微笑地面对生活,这也 是一种心态,心态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深渊;也可能送你高朋满 坐,畅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态是披荆砍棘的镰刀,是通往快乐的指南针…… 禅师、野茉莉、心态……我想起冰心的小诗:“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一路 撒种,一路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地香气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 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是悲凉!”

  无不能唤起人们心中对美的赞叹。埃及的金字塔只因有辽阔的沙漠作背景,滔滔的尼罗河作点缀才给人以神秘,给人以震撼。中国的万里长城只因有重重青山,层层黄土将她轻轻托起,才让人把她想成飞龙,当成中国的象征。美丽的香港不也正是因有蓝天碧海的映衬才让人感到她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耀眼。

  六月的正午的太阳照射大地,我曾在这个时候,仰面躺在两山相夹的溪流中,溪水很浅,正好盖住我的身体。阳光已被清凉的山水消去了暑气,轻轻地沐浴着我的身体。耳中能听到山水发出的叮咚声,鸟儿的鸣叫声,树枝轻轻摆动发出的沙沙声。我闭上眼无须看什么,需要的只是用心去体会。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黑暗温柔得像深沉的海。我的感觉飘荡沉浮,好像全世界所有的雨都落在我的窗外,好像这房子是世界上最后的一只小船。传说世界最初也只是一片海,只有惟一的一只诺亚方舟;而我所看见的最初,是一片被淋湿的迷蒙陆地。斜飞的雨丝濡湿了我刚刚睁开的眼睑,我就赤足跑到戴望舒飘逸的雨巷里去。看高远的天空变成似乎伸手可及的暗蓝色小径;缠绕在老墙上的青藤透着被洗干净的苍冷,叶间流动着清润的雨滴;在青藤柔嫩的新芽上,我听见生命最初的震颤;每片叶上每条细细的绿绿的脉络,都是不同于别的美丽。

  从此以为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众不同。于是我喜欢坐在父亲的膝盖上,听他说张扬个性、解放自我;喜欢一个人独对子夜星天,让飘飘洒洒的夜色驻进我黑的瞳仁;喜欢走不一样的路,穿不一样的衣服,买不一样的花,听不一样的声音……喜欢到只想独自领受这些滋味而不愿意与人分享。因为我是我,和所有的别人都不一样的我。自由自在和我行我素,是我个性的组合。

  就这样坐着,有点迷糊,看着茶的雾气缕缕上飘,一点点凝成一个身影。“你来了。”仿佛约好似的。你用那种深邃柔和的眼神看着我,在这眼神之下,我心中的一切都藏不住。“想什么呢?”“不知道。”“想妈妈了吧。”“有点,我回去过一次,他们太辛苦了,其实,我告诉过他们不用那样的,作为父母,他们承受的够多了,我不忍让他们苍老的身躯去担负更多。他们总说这是他们的责任,可我的责任呢?”我有点自责,我选择了沉默,连灯也熄了。

  黑暗中,你犀利的目光犹在,对话也更加深入。你还是柔柔的声音“究竟是什么让你无法入眠呢?陷入了情感的沼泽,还是回味失落的感情?”“你是说爱情吗?也许追逐过,事实上这留给我的是一片迷茫的记忆,我并不清楚曾经追逐的究竟算不算‘爱情’,我只是觉得我更需要的是友情,真的。给我支持与鼓励,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而没有一点杂念,只有纯洁的心灵,灿烂的笑容。”

  《深夜对话》: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需要的是直面苦难的坚守、乐观和勇气,用积极奋进的态度去面对,你会过得很好……

  《忙兮忙兮奈若何 》:现代人的特质便是忙,然而这到底是种幸选还是悲哀呢?

  《野茉莉的幽香》:心态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深渊;也可能送你高朋满 坐,畅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态是披荆砍棘的镰刀,是通往快乐的指南针……

  《菊花飘香的时节 》: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 。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

  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数峰无语立斜阳,也许曾国藩本人留给后人的,也是一块默默的无字碑。一个年少时就才学出众的天才,一个二十多岁就考取进士的少儒,一个当清政府在太平天国打击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挺身救驾的勇者。他曾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官至极品,也曾饱受倾轧,郁居乡里;曾在战场上带甲百万,挥斥方遒;也曾一败涂地,差点投水自尽。这截然不同谜一般的身世,也许也正是他一生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生命已是我们幸运得到的恩赐,感恩上天之余若不用美好的信念去经营,岂不枉幸运,也枉负自己。

  人生是短暂的,也许我们一生都见不到诗人所说的真正的微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让自己用内心最美丽的微笑,去应答来自生活无限深情的呼唤。

  生如风——这个比喻的真谛: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狄金森《篱笆》——爬过荆棘遍体鳞伤,身心俱毁,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我们趋行在人生的旅途:坎坷、挫折、忧愁、痛苦。——梭罗语——苏轼看见了风,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梵高看见了风愤怒的吼叫,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当那两位风尘仆仆颠沛以之的士大夫看着濮水边悠然垂钓的庄子时,他们一定想不明白这个清贫的老头为什么就这样头也不回地拒绝了身后的相位。

  然而一转身,士大夫仍然为国为民,不辞辛劳;庄周还是 钓钓鱼,梦梦蝶,在山间快乐地笑。(议论)

  这是一个让人喜欢的故事,我相信它是真实的。因为士大夫理解了平民的幸福,但没有头脑发热也跟着去曳尾——那就太落俗套了。他们,庄子和大夫都用最平静也最怀热情的心态去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人生的途中不断发现着美丽的惊喜。殊途同归,当他们各自老去,想必不会抱怨最初的选择。(议论、抒情)

  人生不是录制完毕的电影胶片,生活往往以一种支离破碎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以怎样的心情来串出一挂灿烂的珠串。一张大的白纸上有一滴墨水,悲观的人说,那是一个污点;乐观的人拿起笔,把它画成了一道风景。 (议论、描写)

  林靖和的梅妻鹤子,陶渊明的采菊东篱,我不模仿他们的生活,但我赞叹他们的心境如何在无法改变的现实中最大地描绘自己的梦想,该是此生无撼。 (议论、叙述)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天阴沉沉的,不一会儿飘落下几滴细雨。高考前最后一次回家后返校的一路上,我一直试图将那把头顶的伞推向父亲的头上,可每次都被“无情”地推了回来。父亲的那半边身子都湿透了。

  “这次回去,事事都要注意安全,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向沉默寡言、整天“黑”着脸的父亲打破了沉寂。我十分惊诧,眼神不由地向他瞥了一眼,却看见他嘴唇颤抖着,嘴角扬起慈祥却陌生的笑容,我赶紧把头转向了一侧。

  印象中的父亲总是那样的严肃、可怕。的确,我们家很穷,生活的重担与儿女成长的压力将父亲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也逐渐养成了一副急躁的爆脾气,年幼的我和姐姐整天闯祸,使原本急躁的父亲变得更加急躁。于是左一个,右一个夹在腿上,一个个鞋印落在了一双幼嫩的屁股上。而我意识到“在我的世界里,你早已淡化”。

  “不要紧张,放轻松,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假设你真的‘不成器’,我和你妈,永远都是你的依靠,记着回家。”父亲的话把我“拉”了回来,听到这,我的心里忽然起了波浪。一阵凉风吹来,我瑟瑟地抖了一下,而父亲立马将我搂在怀里,我分明感受到那久违的温暖,一颗雨滴砸在我脸上,更砸在我心中。

  “这世界里,我不需要他。”我极力地回忆那个“真实”的父亲:就算小时我考得全班第二,拿着试卷给他看,他会将试卷搓成一团:“有本事你就考第一。”六月的烈日下,他把那柄锋利的镰刀给我:“今天就割完这半亩小麦,割不完就别回家吃饭……”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校门口,“我到了,你早点回家吧!”一路沉默的我终于开了口。“我再送送你吧!”父亲的手紧紧握住背带,我默默地低下头却看见父亲那双破布鞋早已湿透,裤腿也湿了大半截。雨越下越大。“不用了,就两步,你回去吧!”我口气中略带强硬。无奈原本强硬的父亲如今却“软弱”了下来,他手慢慢地松开背包,我把行李接了过来,而父亲趁机把那把伞塞给了我:“这几天都有雨,注意多穿衣服,别感冒。”

  我转身离去。而父亲仍旧默默地站在门口,踮着脚尖张望着儿子那越走越远的身影。“别忘了,多给家里打电话,记住,注意身体……”淡漠的我眼角流出了一颗晶莹的泪珠,伴着雨滴,划下脸庞,砸在湿漉漉的地上,碎成几瓣:原来,父亲是那样的爱我,对不住,父亲!我明白,什么时候,对我而言,世界上需要你,我的父亲!

  父爱是手纹里的河,流淌父亲对孩子无言的爱。无论何时何地,这世界需要你——那早已不再年轻的父亲。

  【简评】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成为阅卷时的一类卷样卷,深得评卷者的好评。原因有三:一是以情动人。平淡的语言里,似乎藏着神秘的吸引力,那就是情感的魅力。我们忘不了江苏省前几年的一篇文章,考试前与父亲割麦子,被阅卷核心组热捧,于是引领了真情实感的热议。本篇文章亦是如此,纵贯全篇的情感是真诚的流露,是自然的流露,也是发自内心的流露。

  二是对比烘托。记叙文如何写得好?变化是一个秘诀。有的变化是递进的变化,有的变化是空间的变化,而本文是用了今昔的变化。过去对父亲的不理解与今天对父亲的感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冲击。且这个变化是在一个时间里同时呈现的,一个是眼前的“有情”的父亲,一个是过去“无情”的父亲。一边叙述当前,一边回忆久远,这种叙述方式是“花开两朵”,并列推进的。可见这位考生的“老辣”烘托艺术。

  三是细节突出。作者用父亲的话贯穿全文,引领情节,其语言十分贴切传神,原因是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如“每次都被‘无情’地推了回来”; “一颗雨滴砸在我脸上,更砸在我心中”; “他会将试卷搓成一团”;“看见父亲那双破布鞋早已湿透,裤腿也湿了大半截”等等,这些细节都是十分真实的、意蕴深沉的。静看都是常见之语,而细想且非一时之就,一日之功。

  本文评为一类卷,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初评59分。扣错别字2分(急燥、不在年轻),最后总评57分。

  十八年如一日,你是我的依靠;剩下的五十年,七十年,或更长远,依旧能给我信念和力量。我要为你撑起一片天空,做天之骄子。

  我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孩子,却从不在你面前流泪。当年求学之路的选择是你“日夜掺白发,旱烟凝皱纹”,替我争取的。贫困没有错,幸福却有家。把苦咽下,芬芳的是你给我的天下。

  你是那衣衫褴褛的摆渡翁,摇曳记忆的竹筏,穿越无数个没有光线的湖面。农村贫苦的孩子们的梦想只能是土筑石铺。我在电话的那头终于哭出了声,抽泣着,心绷着。你一天工作二十四个小时,直接躺在饲料棚里,本来别人可以换班,你为了两个人的工资毅然扛起了无日无夜的活儿。

  你在那头憨笑,不累,你说。你沙哑的声音,女儿怎会不知。你说刚睡一会儿,其实我知道这是夜的深刻。它加重了父亲的爱,一如那烟波浩缈波荡的水面假装风平浪静。

  我听着你语无伦次的“谎言”,疼痛在心底绾成了一个结。我无法接受自己身处校舍宽敞明净的环境,吃着和城里人一样的伙食。

  而我仿佛听到你急促的呼吸声,像警世的长笛,炽烈、缓慢、深长。爸,你的祝福已收到。

  你近六十,庄稼活实在不能扛起,前年种棉花,喷雾器只能颤栗着背起。你只能背井离乡,卖小吃,卖豆腐,上工地,最后安营扎寨,做起了没日没夜的饲料工人。

  苦难一直在我的人生里“兴风作浪”,除了微笑还有夜里的哭泣。这些都难不倒我,去构建完美的人生。

  你教我强大,给我生命繁华。世间有苦,但这并不是悲哀。苦中有爱,有你对我永不放弃的执著信念。

  沧桑世间,有苦有累,亦有甜有爱。你让我懂得直面人生,拼搏为命。与你结父女之缘,是我一生的福祉。

  我笑曰:爸,你是我的财富。人生因你而美丽,苦甜相伴,愿下辈子还相会。剩下的日子,我来背负青天。

  【阅卷人语】该文感情真挚,是考生在用自己的话语表述自己的感情。作者能从父亲所受之苦与父女相爱之甜以及女儿期许回报的感恩之心来切入命题,既切合题意,又感情浓烈,尤其是对父亲对女儿的付出,描写细腻,感人至深。女儿“背负青天”的回报誓言,难能可贵。

  文章语言凝练,富有意蕴。文章叙写精彩,如“当年求学之路的选择是你日夜掺白发,旱烟凝皱纹替我争取的”,有些地方颇有韵味,朗朗上口,如“贫困没有错,幸福却有家。苦咽下,芬芳的是你给我的天下”。在叙写考试一节时,着墨不多,但父女之间的心有灵犀却展现出来。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还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记忆的竹筏”之类比喻的新奇,文中“苦”与“甜”亦对比显明。

  语言凝练但不乏细节。例如考前电话一节,没有详写父亲的谆谆叮咛,却用比喻渲染了他急促的呼吸声,既切合父亲朴实的性格,又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期许,可谓言简意丰,韵味无穷。

  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地方语言欠流畅,是不是作文的命题触发了作者的感情,作者情不自禁,致使“竟无语凝噎”了?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但没有苦难的阴影,乐观这束光便也没有如此珍贵,生命也便没有如此美丽。——题记

  阳光穿越云层,映在外公写满沧桑的脸上,散发着温暖的气息。阳光喜欢在他的额头上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使他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其实,外公是一个历经沧桑的人,年轻时的苦难像一座山,驻立在他的眼前,遮蔽了阳光,将外公笼罩在阴影之中。

  在那个捉襟见肘的年代,春秋鼎盛的外公内心承受着丧妻遗子、背井离乡的苦,拖着沉痛的身体四处奔波。在东北那广袤荒凉的土地上,有过外公勤苦劳动的身影,他用汗水去浇灌生活的贫瘠;在山西那黑洞洞的矿井里,有过他奋力掘进的声音,他用辛苦去掩盖思乡的寂寞;在这片河山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脚步,他用半生沧桑去书写那个年代的苦。

  外公在苦难的阴影里坚毅地走了很远很远,这沉重把他的脊背压弯,却没有压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的情怀。似一束光,照进了充满阴影的心,照亮了那坦荡的胸怀。

  现在的外公开心地笑,那爽朗的笑声穿越人们之间层层的隔膜,直抵人内心深处的快乐。他的皱纹舒展开来,让人觉得那纵横的时间的痕迹只是老天犯下的错误,其实他还年轻得很。

  他安静地钓鱼,面对碧玉般沉寂的湖水,一竿云淡,一柄风清。往日的苦难随风而散,惟有此刻的恬静才美得如此真实。

  那么多年来,我从未听过外公有过一次哀愁的叹息,但我知道,外公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一挤,便会散落万丝哀愁,只是别人无法看见,外公的哀愁只居住在自己的心里。于是我便更珍惜外公的微笑。

  正因有了苦难的身影,乐观这道光明才更加绚丽。人生的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没有夜的黑,便没有阳光的珍贵。生命,正是这样的道理。

  这篇作文从标题看就充满了辩证思维,瞧“阴影,让光明更加珍贵”就把能够表明作文意义的两个关键词语嵌入其中,并揭示出二者的关系。再看文章内容,外公的曾经的苦难彰显了如今的快乐,题文一致,与命题题意严丝合缝。

  本文文体上颇有优势,由于命题的特点,不宜写记叙类文章,本文写外公,写人物来阐明道理,构思颇具匠心。

  写记叙文不宜,记叙文出彩不易,但本文却很出彩,这得益于考生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文章用词出格出彩出色,如“阳光喜欢在他的额头上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使他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又如“在那个捉襟见肘的年代,春秋鼎盛的外公”。文章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文章第三段排比句的运用,不仅概括了外公一生的辛苦,而且富有文采。还有比喻,新奇精妙,如“外公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一挤,便会散落万丝哀愁”。

  写记叙文不易点题扣题,小作者很聪明,小作者题下先用题记这个辅助性的工具。本文的结尾也颇有特色,考生借用汪国真的小诗,收束全篇,点明题旨,增加文采,一石三鸟。

  老家的庭院中有一棵很高的梧桐树,每年都会开很多的花。我总会在树下,偎依在奶奶身旁,仰着头向上看,直到脖颈很酸。据说这是爷爷奶奶结婚时栽的。

  还记得爷爷总在树下乘凉。我曾问过奶奶:“这棵树是不是你们种的。”奶奶只是抿着嘴笑,说:“还不是那个糟老头的主意。”说完看一眼爷爷,爷爷也只是呵呵一笑。

  后来爷爷因病去世了。奶奶仿佛并没有太伤心,每天依旧拿着板凳来到树下坐着,我依旧偎依在奶奶怀里。奶奶抚摸着树干,很轻,很轻,有时听她说一句:“今年的花怎么开得少了?”我抬头仰望,却丝毫没有发觉。

  后来,我们搬了家,奶奶却执意不肯走。没办法,我们只好没过几天就去看她一次。

  每次回去都看见奶奶坐在梧桐树下,我坐在她旁边,听她讲小时候的事。讲她用竿子打下梧桐花,让我吸里边的花蜜;我有时不听话,不肯好好吃饭,她绕着树追我;后来,便讲到了爷爷,她笑着讲,眼中却有泪花在闪烁……

  奶奶生病住进了医院,我依旧每隔几天去一趟老家,抚摸着梧桐树,祈祷着奶奶赶快康复。 不知是不是我的祈祷灵验,奶奶得病真的好了。我们强烈要求她跟我们一起住,以方便照顾她。她仍然坚决不肯,依旧住在老宅里。

  当她知道我为了准备高考,得有一段时间不能来看她时,她没有很吃惊,却说:“怪不得老头子最近老托梦给我,说咱家要出个状元哩!”我握着奶奶的手,仰望着梧桐花,沉默无语。 我搀扶着奶奶进屋吃饭,奶奶走了几步,突然停住了,望了望头上的梧桐花,说:“你看那花又大又多,你今年一定能考好,老头子也会保佑你的。”我说:“奶奶,你又迷信了。”抬头望了望梧桐花,低头看看奶奶,不觉间,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也许这棵梧桐树永远都生活在这里,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见证,爷爷与奶奶之间爱的见证,家庭温暖的见证,更是奶奶那颗执着心灵的见证。

  【点评】 “梧桐花又开了,很美。”梧桐花很美,人情更美。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这种美表现出来,作文就能成功。这篇文章从爷爷奶奶的爱、家庭温暖等美好人情入手,在选材上就占得先机。

  同时,这篇文章选取角度新颖,以爷爷奶奶结婚时种下的一棵梧桐树的“见证”切入,角度小而新颖,便于表现亲情,这要比写“我”的见证更容易出彩。

  文章有真情实感,又能通过生活细节表达情感,使文章含蓄隽永有意蕴。“奶奶抚摸着树干,很轻,很轻,有时听她说一句:‘今年的花怎么开得少了?’我抬头仰望,却丝毫没有发觉。”“后来,便讲到了爷爷,她笑着讲,眼中却有泪花在闪烁……”这样的表达耐人寻味,很容易打动阅卷老师。

  文章首尾呼应,故事情节设计合理。以“梧桐树(花)”为线索,使全文不散不乱,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优点。

  高考前,在家中整理相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妈,你快来看!”妈放下切菜的刀,擦了擦手,拿过照片端详了半天,竟如孩子般的笑开了:“飞,你看,那时你妈我……真年轻啊!”

  我再仔细一看,那时的我,似乎只有一两岁的样子。母亲也只是三十出头,抱着胖乎乎的我,满足地笑着,就像现在的笑容一样,只是……

  照片中那个胖乎乎的孩子被年轻的妈妈送进了幼儿园,牵着小手进了小学——后来,母亲不再年轻了,我也不用牵了,就只能望着我一个人走进中学。

  在那些近乎幼稚却锋芒毕露的年月里自己以为自己可以跨马扬鞭去拯救世界了,却在一次次坠落马下摔得遍体鳞伤之时,黯淡地走回家门。唯一值得欣喜的是,母亲每次都在家中,翘首企盼着儿子归来。母亲是我心灵伤口上的最灵验的止痛药,那糅合着牛奶香气、苹果味的关心支撑着我一路走来,并勇敢地走下去。

  后来,在母亲谈及幼时或狼狈或快乐或令人捧腹的往事时,我却已然全忘记了:原来母亲对儿子成长的一切都铭记得清晰似昨日。她看着他的儿子——照片上那胖乎乎的孩童成长为如今她只能踮起脚来仰望的小伙子,曾经咿呀学语的孩子如今也能懂得体贴母亲了——母亲见证了我的成长,每一幕我成长的往事,都沉积在母亲的脑海中。每一次打捞,都泛着昨日美好记忆的红光。

  那时的母亲,是多么年轻啊!富有生命力的腰身扛起家里的重担。可后来,她的儿子长高了,她自己却矮下去了——原来母亲的背已经弯了啊!是被生活的压力压弯的吗?是被儿子的成长累弯的吗?记得初中时不住校,每晚回家我都会偷偷看看母亲丝丝缕缕的白发以及那被岁月的风刀霜剑所侵蚀的皱纹。母亲真的老了啊,十八年,已经成长起来的我,也见证了母亲的衰老,也渐渐地懂得,母亲的白发和皱纹,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想什么呢?”母亲还在笑着,皱纹都笑开了。“没什么,”我转过脸,拭去了眼中的泪,“妈,咱两再照一张吧!”

  十八年了啊,母亲一直见证着我的成长,而我,也见证了母亲的对我无私地付出和爱,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在母亲身上留下的印迹。

  【点评】 本文对新一届高三学生有着重要启示,那就是写作要回到生活,写出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本文作者紧扣“见证”来抒写亲情——对母亲的感激和理解,选材都是一些生活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生活细节表现了母子亲情。如“高考前,在家中整理相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妈,你快来看!’妈放下切菜的刀,擦了擦手,拿过照片端详了半天,竟如孩子般的笑开了:‘飞,你看,那时你妈我……真年轻啊!’”这样的细节描写与名著相比也许并不出色,但是在这里却体现了浓浓的家庭生活气氛,相当传神。

  当然记叙文要感人还要有动人的语言,本文得语言也相当出色,本文得语言并不华丽,而是以朴实见长,如“我噙住眼中的泪,默默无语”,朴实无华,但感人至深。又如“记得初中时不住校,每晚回家我都会偷偷看看母亲丝丝缕缕的白发以及那被岁月的风刀霜剑所侵蚀的皱纹。”句中“丝丝缕缕的白发”和“那被岁月的风刀霜剑所侵蚀的皱纹”表现了多少“我”对母亲的理解、体贴和爱啊!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 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点评】文学艺术作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感受的中学生来说,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38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