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一个中国版“爱迪生故事

2018-08-14 23:27:14  阅读 134 次 评论 0 条

  两名外国客商日前不约而同地来到湖州富升炭业有限公司,一个提出要购买富升公司开发的废气净化处理系统专利,一个提出要做富升

  富升公司缘何会这般吃香?总经理李观德说:“日本制棒设备每小时耗电22千瓦、生产100公斤密度700至900千克/立方米的机制炭,我们的制棒设备每小时耗电11千瓦、生产200公斤密度1200至1500千克/立方米的机制炭,不仅省电高效,而且产品质量更好,生产出的机制炭具有易燃、耐燃、无烟、无味等特点。”

  让我们看看富升公司去年创下的一组数据:炭类产品产销额3200万元、利税1600万元;公司的粉碎机、制棒机等设备及技术合作产销额2400万元、利税840万元;公司以技术合作方式在广西、湖南和省内建立了多个制炭基地,年产销总额超2亿元;公司的秸杆发电成套设备、机制炭、工艺炭等产品产销量年增幅达190%。

  金融危机使国内外企业越来越重视压缩成本、节能降耗,“富升”人今年更是感受到了他们的设备和产品之金贵。这不,公司业绩一路上扬不说,目前还正与德国、捷克的两家投资公司商谈,计划投资3亿元左右,兴建一个总装机量10兆瓦的发电机组呢!

  看今日之风光,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家富升公司,几年前却是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企业。“调整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是李观德的这条思路,让他的企业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演绎了一个中国版“爱迪生故事”。

  李观德老家在丽水缙云,祖孙三辈都是烧炭的,他16岁跟着父亲在陕西、河南等地烧炭。因为手艺祖传,当时烧的又是最好的原木炭,他也曾赚了不少钱。但是烧炭毕竟是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2000年国家开始封山护林后,他的行当就支撑不下去了。其时,他与许多同行不同,他想得更多的是怎样用现代化生产去发展烧炭这项传统工艺、怎样通过创新来实现循环型取代消耗型。

  2001年,李观德筹借500万元来到南浔区创业,成立了富升炭业有限公司。他看中了南浔区两点:交通便捷,距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近,便于和同济、复旦、浙大等高校联系,产品进出口也方便;南浔是木业生产和水稻种植大区,木屑、竹屑、稻谷壳等有机废料取之不尽,这正是废物再利用、生产机制炭的最好原料。

  富升公司于2002年9月投产。让李观德没想到的是,企业亏损了。为什么?设备与技术是买来的,不仅他自己对生产流程不了解,就连请来的技术人员也不甚了解,能耗太大,成本过高,生产也不正常。3年亏了400多万!到2005年时,企业已生产停顿、面临破产。

  “那4年是最艰难的,上门要债的不断,孩子还在上大学,家庭矛盾随之而来,连早年在上海购置的房子也卖掉了……但我相信自己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应该横下心走下去。”

  说到企业起死回生的艰辛历程,让李观德最有感触的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他说,只有通过持续创新不断调整、转型、升级,才能驱动企业避开竞争锋面、进入“蓝海地带”、立于不败之地。

  这几年,李观德不分白天黑夜,边生产边钻研创新。“富升”人都知道,企业能有今天,赢就赢在“钻”有所长、“钻”有所获。

  湖州富升炭业有限公司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坎坷发展历程,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其一,企业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对企业而言,创新是生命力、是可持续发展之源,必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必须永不止步地把创新付诸于实践、融入从计划到运营的每个环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企业更要高举创新大旗,努力从一次创新走向持续创新,从单一产品创新走向系列产品创新,从能人创新走向集体创新。其二,企业家要自信自强、永不言败。争取成功是种考验,从失败到成功更是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会停歇前进的步伐,走不出失败的阴影则更会错过成功的机遇。以自信鼓起从头再来的勇气,以自强激发不断求索的潜能,面对当前企业发展中已出现或也许会出现的困难,自信自强、永不言败应该是企业家追求的境界。▲▲(上接第1版)

  2004年,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第一套烘干设备;次年,又研制出高技术含量的制棒设备……伴随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的步伐,公司能源利用率大提高,生产经营出现大转机,产出的机制炭开始销往日本、韩国。

  尝到科技创新的甘甜,公司以每年200万元投入技术革新,又相继研发了高温燃烧工艺和设备、可燃气分离收集设备、燃气发电设备等,去年12月还研制出秸杆发电成套设备。至此,公司已形成炭类和设备类两大产品系列,并掌握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顶级技术。

  这是让所有“富升”人骄傲的: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申报40项专利,已获得证书的有10项;申报的专利中有8项发明专利,其中5项处于公告期。

  这边,成堆的秸杆被粉碎机粉碎后从管道中喷射出来,然后被送入烘干炉烘干,再将原料压制成棒状后高温燃烧炭化,生产出机制炭、工艺炭等产品;这边,将高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分离收集起来,一部分用于燃烧发电,另一部分冷却成焦油加以利用……这是如今富升公司生产车间的常见场景。“秸杆到最后制成产品并发电,不产生任何废弃物。”据透露,他们公司的清洁机制炭、工艺炭卖到国外的价格每吨达3800元至4300元,而原料仅为每吨450元左右。

  “制炭过程中产生的木焦油、沉淀液甚至可燃废气,都有极高的价值。”眼下,李观德还有着新的想法——产业化开发附加生成产品,做大新能源。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41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