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青春 情牵两岸

2018-08-17 13:45:56  阅读 134 次 评论 0 条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虽已落下帷幕,但两岸舞者激情碰撞的思考还在延续。进入现场决赛的41件暖心之作,释放中华文化特有的价值,既是情感的表达,更是美的体悟。正如活动总导演,福建省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缪丽容所说:“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地域文化始终是两岸舞蹈作品的共同特色。两岸的舞蹈流派、编导理念在这个舞台上碰撞,激发、释放两岸青年舞者的青春活力。”

  “之前我在台湾很少看到这样高水准的民间舞蹈艺术。台湾舞者还缺乏专业的民间舞蹈训练,所以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和结交朋友的心态而来,相比比赛结果,真切感受大陆舞者的活力和情绪更有价值。”台北艺术大学的徐珮嘉说。

  她的同学兼搭档林则安对这话深以为然。他说:“大陆舞蹈风格多元,令人兴奋。我们在台北的训练相对宽泛,除了学习舞蹈,还需要学习舞台和剧场的相关知识。”他很高兴,能借这次机会吸收大陆同行的艺术精华,为今后做一名专业舞者和编创积蓄能量。

  在紧张的决赛环节,由徐珮嘉和林则安共同表演的双人舞《一只手的距离》惊艳全场,以“静谧中的力量涌动”征服了裁判,斩获专业组表演及作品双料金奖。此外,台北艺术大学选送的群舞《离》获专业组群舞表演及作品双料金奖;台北大学生街舞联盟的《HiZam》荣获大赛“组委会特别奖”。

  和多数台湾高校参赛者的心理境遇相似,参与表演群舞《离》的台北艺术大学大一学生杨致远表示,能在舞台上和闽南拍胸舞相逢,他一见心喜,“那种律动,特别有张力,格外喜欢”。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讲师王元俐告诉记者:“作为编导,我更注重通过作品帮学生拓展他们的表现力,所以走出去见识不同的舞蹈格外重要。”

  对于非专业组的大学生来说,参赛更像是人生的历练。首次参赛的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带来了街舞《西游记之又见女儿国》。领队吴玮玮告诉记者,这支舞蹈取材于《西游记》中女儿国的部分情节,她用一周时间独自完成编导,带领队伍排练了一个月。“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对舞蹈的编排、动作的设置、音乐剪辑以及舞蹈完整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吴玮玮说,比赛让所有人明白了团队的意义。

  尽管稍显稚嫩,但他们的节目依旧得到了大赛评委的肯定。知名舞蹈家滕爱民认为,即便是街舞、国标舞、现代舞等外来舞种,只要能注入民族地域风格,用国际流行的肢体语言表达中国人的思想和审美,也是很好的讲述中国的方式。

  由福建省文联、省教育厅主办,省舞协承办的本届舞蹈大赛,是我省专门为两岸大学生搭建的舞蹈交流、学习平台。在这场高校青年的舞蹈深度对话中,两岸青年舞者走进彼此心田,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衬,各有收获。舞动青春,相约来年。

  本次决赛,台湾高校带来的舞蹈作品以现当代题材居多,强调编导创作手法、技术技巧的创新和身体语言的表达,有意识地通过作品帮助大学生开发、拓展身体的表现力。

  与此对应,福建高校的节目更加注重挖掘本土文化题材,或以福建名人林则徐、林纾等为主题,或将客家生活、非遗技艺寿山石雕融入其中,或以诗经、古乐作为创作灵感,呈现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思考中华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原创作品《温陵醉伞》,以泉州古老的梨园音乐及戏曲科步等作为舞蹈基本元素,一举摘下普通组唯一的作品金奖、表演银奖与组织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表演的民族民间舞蹈《上元灯嬉》,再现了上元闹元宵的莆田当地民俗,将少女制灯、嬉灯、游灯,为家人祈福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获得“表演铜奖”。编导老师林琳说:“我希望通过这段表演,将两岸的地域特色继承下去,把文化传统融入舞蹈中。”

  同样,不论是颂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石刻传承》《文脉》《纸·精灵》,还是展现闽派民俗文化的《芋盘留香》《客纸龙灯》《茶情婆韵》,都在萃取中华传统舞蹈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舞蹈表现新时代。

  群舞《文脉》的编导马俊强说,福州人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文脉》反映了林纾晚年寻书、读书、研书、传书的书海生活历程和钻研态度,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传承书魂精品,延续苍霞精舍之精神。

  在评委张晓雄看来,通过这样的舞蹈聚会、感官认知,青年舞者看到了彼此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会加深相互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台湾青年学子,能在相互切磋和携手共舞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这种无形的文化资产会慢慢沉淀下来,在今后的交流与创作中开出更美的艺术之花。(本报记者树红霞通讯员钟秋香)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44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