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好处_14_山西新闻网 - 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18-08-17 13:50:24  阅读 108 次 评论 0 条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读了很多书,但都忘记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写的这句话就是在为我们解释读书的好处。

  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赶走我们身上的愚昧和粗野,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信心,提升了气质,深化了内涵,优雅了谈吐,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的气质、修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人是不是爱读书。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你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过话后,你的心灵就会成长,你的精神就会发育完整;当通过阅读,大多数人的气质都发生改变的时候,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改变。

  书是思想的载体,开卷有益。说实话,痴迷于书的人,总是少于迷恋游戏、追剧、刷手机的,为啥?依稀觉得,后面几样虽诱惑更大,娱乐性更强,更能抓人,可是论起对一个人成长成熟的益处,后面几样哪里比得过书。

  习惯看电视剧甚至痴迷电脑游戏的孩子,你让他看书,大都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总是觉得无趣。不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书,这是很多人的一种缺憾。女儿小时候,我怕她看电视坏了眼睛,基本就只给她看书。但这无心之举却替我教育了女儿,那些好书真是很好地滋养了她。记得她八九岁的时候,我跟她提到一句“瓜田李下”,她马上说:“是不是瓜田不拾履,李下不整冠”?我惊讶地问她哪里知道的,她笑嘻嘻地说:“书里看的呀!”问她哪本书里看的,她也忘了。后来,为了给女儿挑书,我会到实体书店、网络书店,甚至打电话到出版社给她搜寻好书。平时并没有跟女儿刻意多谈过做人道理,可是她的幽默与擅于沟通,她的勇敢与善解人意,那种在我看来刚刚好的分寸拿捏,我觉得都是她从书里得来的。

  有的书,譬如说有一类型的好小说,在讲述的过程中,既陈述了事件,又分析了世情与人心,这样洞悉人间事理的贴心话,除了父母孜孜授于儿女,你很难从别处听来,宝贵的人生领悟,吃过亏、流过血泪的教训,谁肯轻易告白于你?世界是沉默的,没有人天生就是讲解员,很多东西要靠自己领悟,除了书,你难以找到这么倾心吐胆、慷慨相授的老师——阅读的好处就在这里。你在《悲惨世界》里感受过冉·阿让的大爱与德纳第夫妇的贪婪,在《雾都孤儿》里感受过费金的狡诈凶残,在《名利场》里见识过蓓基的虚伪,在书里识别人性,即使涉世未深,你也有了一双慧眼,有了最初入世的准备,也许能保证你到社会上少摔跟头或不摔跟头。

  好书、好作家的笔触,饱含智慧或自有一番风骨在内,你寂寞地坐在家里,捧一本好书来看,经常会如沐春风、开怀一笑。那种阅历深厚的老人写的回忆录,字里行间流露的岁月沧桑,常常会让阅读者沉湎其中,未曾经历而有所悟,岂不像空手套白狼;有时说起各种离奇经历,扯出一个失传的秘方,其所指正是你比较关切的健康问题;有时披露一段纯粹私人体验的阅历,而这个事件也许与你熟悉的一段历史大相径庭,岂不是有了新的认知;有时或是一道简单的菜谱,是你喜欢而想不到的,这些体验难道称不上美妙?个人生活实录,你能看到真实的世道人心,看到某段历史投射在个人命运里的真实细节,会让你更贴切地体察,如果有一天生活给出类似的考题,书有可能帮你做出胜算更大的选择。

  读过的书,时间长了,大部分都忘了,但是读书的过程中留下的关于世间万物的种种印象,就像是一块块基石,它们造就了你需要做出判断时的取舍标准。

  看过一个段子:平昌冬奥会上,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夺得花样滑冰冠军,央视主持人解说如下:“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有些人只能憋出一句:天啊,这小哥哥长得好看,滑得更好看……真是不多读点书,夸人都没水平。

  虽是段子,却简单而深刻地说出了读书的好处——凡有所学,皆成习性,说个话就能表现出来。

  我们从小就算只读学习要用到的课本,就已经读了很多书了,再加上课外阅读,可以说每个人都读了不少书。但有人说读过的书都忘了,背过的诗也记不清了,那么读书有什么用?

  说到读书的用处就想起了一句话: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知识存在的价值远超过知识本身。读书,亦然。

  我初中时的同桌不太喜欢学习,有一次她问老师,“每天都背单词,可是第二天就忘了,背单词还有什么用呢”?当时老师的回答是:这就好像你用铅笔在纸上写了字,虽然你用橡皮把字迹擦掉了,可是纸上总还是有点痕迹吧,至少上面有你用力的印子了。

  我的表妹从小到大就讨厌数学,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考到北京一所高校的考古专业,就是为了不学数学,结果大学还要学高数。表妹郁闷,怎么我一个学考古的要到北京去学高数了呢?难道考古还需要现场算年代?她父亲跟她说,如果你学数学就为了买菜,那你大可不必学习这么多,可是数学锻炼的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的是你的智力,就算你以后忘记了微积分,不会概率论,连线性代数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可是你的思维还是受到了锻炼,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还是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你学考古更需要缜密的思维和合逻辑的推理。

  她爹一席话让表妹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还埋怨她爹咋不早点讲这道理。她爹说:早点讲你听不进去啊,就和读书一样,先储备,需要用时就是你的点金石。我这姨夫,厉害!

  我们打小上语文课,老师会让我们多背诗和古文,反复地背,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要背。后来慢慢地,我理解了许多当时背过的古文和诗,也许它的具体内容,比如这句下面是哪句我忘却了,但这样的积累却改变了我对很多事物的看法。

  我想很多书如果只读一遍的话,可能读完了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但是读书时的思考与感悟却会留在脑海里。阅读,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历史的眼光”。什么是历史的眼光?如果你能意识到,你所处的当下,也是一种历史阶段,你能用一种历史距离感的眼光,去观看当下这个时代,你就能保持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另外,拥有“历史的眼光”也能让我们更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消极面。

  最近给孩子买书,花了不少钱,抱回来一堆,装帧漂亮,图文并茂。孩子也很高兴,拽开塑料封膜就看了起来。毕竟是童书,不一会儿就看完了,随意摊在床上就跑到别处玩去了。我不由得轻叹一声,这些书,恐怕会和它们的许多同伴一样,被整齐地插在书柜里,然后等待落满灰尘。

  现在是个物质非常丰裕的时代,对于城市中大部分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会挨饿,不能敞开吃零食的唯一原因只是家长们对于他们身体发育的担心,他们更加不会缺少书看,假如能让他们把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上转移开,家长非常愿意给他们建立一个图书馆。一切都唾手可得,一切都理所当然,00后和10后的孩子们压根儿不会想到,不用往上追溯太远,回忆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那些年代,就是他们的父母这代人,童年的记忆里也有着匮乏、不足这样的关键词。

  在我小时候,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可是不像现在七八岁孩子一到什么地方就开始打探WIFI密码,那时互联网这个词还没有出现,收音机就算是稀罕的东西,电视更只在少数人家有,频道和节目也非常少,而且你也不能人憎狗厌地呆在人家家里不走,所以唯一能获取知识、得到精神乐趣的只有书——我们叫小人书,正式名称应该叫连环画,而现在有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叫绘本。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的钱总是很好挣。我记得那时候,在街头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总有那么一个人,搬来几箱子小人书,还有几个小马扎,他自己靠墙坐着,身后的墙上,钉几个钉子,连几排绳子,小人书就那样挂在绳子上,简单到了简陋的程度,然而那依然是我们的乐园。无论我去得多早,小马扎上总有人坐着,于是就只好蹲着或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看还不能安心,因为你知道人家摆摊出来是为了挣钱的,所以,要装模作样挑选,能多看一本是一本。最后,下定决心挑好一本最吸引人的,然后掏出几枚钢镚儿,递给人家,再细细看。正是那个时候对读书的渴求和喜爱,让我想尽办法去读书,从而也让书指引了我的人生道路。

  作为父母算有些文化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我其实也有不少小人书的,大概二三十本,不能和现在孩子动辄一书柜比,但在小伙伴里,也算小小的“富翁”了,不仅是书的“富翁”,也是知识的“富翁”,还是精神上的“富翁”。是,三十年过去,这些小人书都已经不知去向,人们当年的那种对图书的渴望、喜爱也消散了许多。而我,最想给孩子传递的,正是那种对书的渴望和喜爱。有了这样的渴望和喜爱,就能去读书,就能品味读书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读书,小学时就看完“金庸全集”,那时热闹的江湖比较吸引我,容易把书读下去。而到了初中我就爱看张爱玲、三毛的书了,高中时《红楼梦》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大学时看的书就更多了。但工作之后,再加上有了孩子,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听到书名,知道自己看过,但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难道那么多书我就白看了吗?当然不是,我非常确定这一点。比如张爱玲的书我基本都忘了,但是她的很多观点和性格一直影响着我。我一直觉得自己和张爱玲很多地方特别像,应该就是受她的书的影响,潜移默化地让我活成了她的模样。

  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读了 《岛上书店》,去读是为了治愈,而这本书做到了,多么神奇。书中的男主人公费克里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着一家书店,但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自己唯一值钱的宝贝书《帖木儿》也丢了……而就在这个时候,老天还在和内心已经成为一座荒岛的费克里开玩笑,给他的书店扔了一个弃婴!但恰恰是这个仿佛要将他的生活推向深渊的婴儿为他带来了转机,他与小岛上的几个人紧紧相依,走出了困境。看过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自己的那点不如意也许是新的开始。

  读书的好处,对我来说,就是让我知道在面对挑战时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不是像个文盲一样不停地问:这是啥?这又是啥?这怎么办?就像龙应台在写给孩子的信里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十几岁时第一次看 《了不起的盖茨比》,没看懂,只是抱怨作者写东西怎么东一句西一句的;二十几岁时再次捧起《了不起的盖茨比》,心想着:名著啊,一定要看明白。这次看明白了盖茨比有多爱黛西,可能当时正是追求爱情的年龄吧;三十几岁时又看了一次《了不起的盖茨比》,终于看懂了盖茨比的“美国梦”,黛西是一个多么粗俗浅薄的女人,也看出了作者对“美国梦”的失望,读完后充满悲伤。书,伴我成长,从精神到心灵,从曾经到今后。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了。读书也是一样,读过的书就算记不太清楚,但它已然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在阅读中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放下。阅读很美妙的一个地方,就在于可以感受那么多美好的际遇,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的人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44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