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感情的心灵鸡汤

2018-08-19 09:43:12  阅读 123 次 评论 0 条

  每当下班或者放学回家,心里总是充满太多的牵绊,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即使是休息,也仿佛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让人疲累。这时候,我会打开微信,进入公众号,选择人民日报夜读,那里总会给我一丝心灵的慰藉。

  我向来是一个不相信所谓心灵鸡汤的人,那些仿佛童话般的励志故事,却给我莫名而来的压力,看了也只能空产生失落感,但是看“夜读”,仿佛有一位朋友在旁边诉说往日的人情故事,看来倒也觉得亲切。

  这不是为夜读做广告,而是觉得,心灵鸡汤也得做的那么“人性化”一些。唠唠嗑、聊聊家常不好吗?天赋、努力、命运是不应该常出现在心灵鸡汤里的,读多了也总觉得乏味,每当不想努力的时候,喝一碗“鸡汤”,仿佛注入了“鸡血”,引起自己一番“高谈阔论”,但努力之时,却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当再次疲累下来,由此产生的无助感,却比以前更强了。

  “这段坚持的经历,让我更加相信,沉浸书中的时光,自我沉淀,会发光。”夜读中这一句话我得好好拿出来品评一番。这仿佛是在聆听旁人的故事啊!

  感情,得是心灵鸡汤的“灵魂”。我喜欢妈妈式的唠叨,爸爸式的责骂,爷爷式的关心,奶奶式的爱护。在异国他乡奋斗拼搏,没有家人在身边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或许有朋友在身边,倒还能落得一丝欢乐,如果是“独孤求败”,坚强的外表下总还会是有一颗需要抚慰的心。

  泰戈尔曾经提到:“爱是理解的别名。”何谓“爱”?曰:非坚韧拼搏所为能事。有人说,再努力,赚再多的钱,最后也只是以三厘之地寄隅山中罢了。这句话虽不合理,但却也值得我们驻足思考。心灵鸡汤的任务,不是引导社会如何拼了命的努力,拼了命的赚钱,而是使人们真正停下来,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微博、微信往往是这些励志版心灵鸡汤的“重灾区”,它是独特的“朋友圈现象”。七大姑八大姨顺手转发再配一段激动人心的文字,大家再贡献100000+的点击量,足矣。

  可惜,这样的鸡汤喝了只会让人觉得“口渴”,喝了一碗还要一碗,我疑惑:这得喝多少碗啊!

  我喜欢夜读中播音小姐姐那绵细悠长的声音,我喜欢夜读中那意蕴丰富的文字,我喜欢夜读中最后那一句亲切的“晚安”,或许仅仅只有那短短的八分钟,我可以做一个好梦,可以驻足今天快乐的事儿,而不去想那些烦人的作业、业绩和上司的责骂。

  于我们每个人均是如此,或许心灵鸡汤那“屌丝”逆袭的故事不会发生在你我身上,但我们总能感觉到这人世间的关怀,这种关怀是:

  为了爱, 我们才存在. 有爱慰籍的人, 无惧于任何事物, 任何人。——戈培尔

  今天,个人该怎样保护隐私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72亿,超过了中国总人口的一半。这些数据中有个人的姓名、性别、生日等信息,还有在互联网上的行为轨迹等等,很多都属于个人隐私。在大数据时代,隐私是什么?怎么保护?这是所有人都回避不了的两大问题…【详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46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