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在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这是一篇散文诗,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刻画了勇敢的精灵——海燕的战斗英姿,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以下我们一起来学习全文是如何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文章主题的。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象征的概念,它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就本文而言,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但沙皇的反动统治还比较强大,人民的言论还没有自由,因此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与统治阶级进行斗争。
文中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而且通篇的象征义只是蕴涵在形象之中并没有揭示出来。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及波涛象征了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狂风、乌云、雷电象征丑恶而又虚弱的沙皇反动势力;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同时,这些象征义随着形象的发展逐步加深。其中海燕的形象渐趋完整,随着情节的发展愈来愈鲜明突出;乌云、狂风则是作最后的垂死挣扎。这样作品就动态地呈现20世纪初俄国形势的发展趋势,而大海熄灭闪电的情景有力的预示着反动势力的最终结局——那就是灭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就由此透露出来。
文中为了表现海燕的英勇战姿和对暴风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的海面变化作为烘托,详细描绘了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等三个海面景象,写出了当时斗争环境的恶劣,反衬海燕的英勇形象。并且把海燕的形象与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乐观。另外,又以风、云、雷、电一齐出击来烘托海燕已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散文诗由于兼具散文与诗的特点,因此有它的独特之处。语句不分行,不押韵,却精练、形象、优美。文中描摹出海燕的声——从“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闪电”;一系列的动作,如“飞翔”“穿”“掠”等刻画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矫健勇猛的“直冲向乌云”。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形象更为鲜明。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尤其是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当时的形势决定了这种极富战斗激情的文章是很难在报刊上发表的,正是文中通篇采用的象征手法,再加上当时审查官的疏忽,《海燕》这篇文章终于发表在1901年4月号的彼得堡《生活》杂志上,也正是这个原因《生活》杂志被查封了。
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