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木咏在散文集《人生的偶然》的序言中,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体会与思索,形成的文字,称为“偷闲文章”。正是这本在工作之余写出的随笔集,处处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的感悟,闪耀着思辨的火花。我们在阅读、欣赏的时候,就象和一位智者对话,从中得到教益和美的享受。如果留心揣摩,还可以从中学到随笔较为成熟的写作技巧。
许木咏在散文集《人生的偶然》的序言中,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体会与思索,形成的文字,称为“偷闲文章”。正是这本在工作之余写出的随笔集,处处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的感悟,闪耀着思辨的火花。我们在阅读、欣赏的时候,就象和一位智者对话,从中得到教益和美的享受。如果留心揣摩,还可以从中学到随笔较为成熟的写作技巧。
随笔一类散文往往是以思想性见长。《人生的偶然》所收的文章,大多是议论文,也有叙事写人的散文,以及一些工作札记和游记。无论是哪一类文章,都打上了作者的思想印记。正如作者说的,“书中的一些惊人见解,催着自己也写点东西,或是共鸣,或是质疑,或是对照现实生活而发出反应”。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对工作的得失总结,贯穿全书。
读史抒怀占了本书很大的篇幅。这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通过借古喻今,借历史故事抒发个人的政治见解及人生体会,读来很有亲切感。如《得失论潇洒》是一篇如何对待权力、名位的议论文。作者先从生活上的一件小事说起,说明人们对权位的看重。接着借孔子的《论语》展开议论,其中着重分析了楚国令尹子文潇洒地面对去留的事实,最后写出自己对待权力、名位的态度。“古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淡泊对之,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因为有上面的事例作铺垫,结论令人信服。
作者把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议论显得有理有据,并从中提出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对学习以及为人处世待的见解。你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被书中的警句、格言所折服。佩服作者对问题思考的深刻。如《朱子治学的启示》中,通过列举杜甫、范仲淹、朱熹等人刻苦求学的事实,特别是朱熹成名后,仍然虚心向别人求教的故事,得出充满哲理的结论,“学是耕耘,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学是造船出海,来不得半点马虎儿戏。” 在《抓住人生中的“偶然”》里,作者写道:“偶然机会不会去敲守株待兔者的门,它只是一颗播下的种子,没有辛苦的耕耘和科学的管理,依然没有收获。”这样的警语,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第三辑《大海观潮》,是工作札记,作者结合实际,提出独特见解,充满着思辨性,对做好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如针对一些人关于茂名荔枝已多得卖不出去了的糊涂认识,作者写了《荔枝也要“计划生育”》,《让水果的“腿”长得更长》、《当当“王婆”如何》等文章,提出茂名现在水果生产仍未过剩,只要加强宣称,营造好品牌,搞好流通,一定能够促进水果生产的发展。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用不着多举例了,如果你能留心去细细欣赏,就似深入宝山,流连忘返。在慢慢地回味,体会言近而旨远的含义。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仲兄字文甫说》中有这样一段讲述文章风格的话,“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意思是说,一切出于自然,形成自己风格,便是天下最好的文章。如果留心阅读《人生的偶然》中的文章,也会有这种“风行水上”的感觉。书中的篇篇佳作,看似作者漫不经心,无处不可入文,无题不可作文,好象很随意。但细读起来,就会发现,作者在选材、构思上面,也颇花了不少心血的。信手拈来,皆成文章,是作者娴熟写作技巧的体现。具体来说,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散”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内容涵括了作者的读书心得、工作体会、游历见闻。往往在一篇之中,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现实生活的生动例子、作者的思考感悟,一一道来,写作的思路放得很开。让人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如《点子与思路》这篇随笔,写的历史典故有梁山英雄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诸葛亮的“隆中对”,张良帮助汉高祖出谋划策;现实中的例子有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提出的“十年绿化广东”及各级落实植树造林的“点子”,思维跳跃,内容丰富。《卫生筷小议》是一篇工作札记,目的在于说明珍惜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者从筷子的起源,《史记》的记载,明代的“咏箸筷”诗写起,写到日本人专门进口中国的卫生筷,写到如何保护林区的木材资源。由远至近,慢慢道来,非常吸引人。
“密”形散神聚,结构严谨。《人生的偶然》包涵的内容很杂。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每一篇都有一个中心话题,根据这个中心选材。《学步人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全文围绕“学步”这个论题展开,先从身边生活小事写起,儿子不足一岁即能走路,赖于奶奶对孙子的教导。回忆自己少年时的病后重新学步的经历。慢慢写来,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真是有学不完的步,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步步熟练,步步行稳。” 然后再把话题延伸到社会现实中去,写了中的浮夸风,写了学大寨时的毁林造田,最后引用邯郸学步的笑话作结。每一个例子都紧扣“学步”,中心突出。又如《兰亭拾英》是一篇游记,但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去写兰亭的自然风光,而是重点写王羲之的书法,特别是与《兰亭集序》有关的故事,写康熙、乾隆的石刻,唐太宗派萧翼智盗《兰亭贴》真迹,以及王羲之当年被人用“鹅”去换墨迹的故事,处处都与书法相关,因此,可以说既是游记,又是一篇称赞中国书法艺术的评论。
“巧”精心构思,妙手天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人生的偶然》里的文章,写得这样生动传神,耐人寻味,有赖于作者精心的构思。里面的很多篇章构思巧妙,浑然天成。《“菜根谭”猜想》,如果单从题目望文生义,往往会认为这篇文章仅仅是谈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但细细读下去,却不仅仅是讲修身处世这个话题。而是借“菜根谭”这个题目来引出要议论的话题,因为这么多人猜想这本书名的含义,让人回味无穷。由此,作者生发议论,对一些人作报告累赘冗长的现象进行批评,“没有丰富的信息,没有精彩的语言,没有丝毫让人思考的空间,没有丁点可令人回味之处,并且冗长重复。”这样的报告,“人们有理由指责这是在浪费别人的生命。”文章分析“菜根”的含义,并由此而引申出去的话题,都显得贴切自然。构思精巧还体现在材料安排注重详略,文章过渡自然,注意照应。如《情义值千金》,先从一位朋友担保亲戚贷款,但“亲戚”得款后便杳如黄鹤,这样引出“情义是否值千金”的论题。接着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正反例子来进行分析,既有“一诺千金”,也有的无情无义。最后得出结论,“无情无义不行,无法无天更不行,人们应当争取做事合情合法”文章的过渡非常自然,照应安排也独具匠心。
一篇文章要吸引读者,就要想办法与读者沟通,防止读者读几行就放下来,突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隔离带。在行文中注意虚实结合,文做到文情并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人生的偶然》之所以让人手不释卷,就是每篇文章都能够很好地把形、事、情、理、典这几个要素组合起来而不着痕迹,成功运用“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写作方法,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虚则实之”,议论类文章善于用形用事用典。议论文往往容易写得空洞无物,让人不想看。要解决这个难题,有经验的作者就注意多写事实,用事实说话。而且随笔类的议论文,谈古论今,也适宜叙事、描形、引典。《人生的偶然》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个原则,发议论,讲道理,谈体会,都必然有事实作铺垫,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生行星的母鸡?》是一篇讽刺讲大话的文章,为了讲清说大话的危害,就用了不少事例、典故和生动的描写。小时候捡鸡蛋那一段是描写,引用“吹牛”的来历是用典,而王莽制造的几十万人的签名上书则是叙事。还有现实生活中搞花架子、靠吹牛拍马而“成名成家”,最终身败名裂等事例,使文章显得有理有据。很好地把要阐述的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在议论文中多用例子,论据充足,既能很好地吸引读者,又能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实则虚之”,记叙类的文章贵在有情有理。作者在《热爱生活的常青树》提出“散文是感情的产物,没有爱就没有散文。”记事的散文,因为是写实,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具体事例渲染,在字里行间反映出来。《我的第一个扶贫户》,就表达了作者的关心群众疾苦的爱民之情。文章中的一些语句,非常感人。“说实话,对扶贫我是一百个拥护的”、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往回走,我觉得轮子越来越沉重,发动机的呼吸声越来越粗,心中一种难言的话无法向自己解释。”真挚的爱民之情跃然纸上。
《货郎》是一篇写得相当生动的写人的散文。作者回忆小时候见到的常来村中的货郎,把货郎的言行、神态、动作都写得生动传神。如写货郎进村后的声音“有鹅毛鸭毛头毛拿来卖”、“收烂铜烂铁鸡肾皮”仅仅是这几句声音,就能引起同年代的人多少回忆!写货郎“他那笑容可掬的神态,行云流水般的吆喝顿时给山村带来欢乐。”还写到货郎的诚实善良、以及自己常常端碗米汤让货郎解喝,买一些糖果、山楂来吃。通篇文章无不表达作者对货郎的同情和赞美,抒发一种深厚的平民情怀。“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从哪一年起货郎就不来了,但做梦我也想起那香甜无比的土糖果,酸甜可口的蒜头和山楂糖。”“货郎的锣鼓声已是遥远的过去,或许以后再也听不到了,然而他那身影永远不会从我脑海里消失。”多么纯朴的感情,读到此,让人为之动容。有这样强烈的感情,真挚的爱,一定可以写出感人的篇章。
总之,能够很好地把情理与形事典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贯穿于文章之中,让读者欣然读完全篇,并乐于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文学作品就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3月11日下午,郭富城在微博中留言:“哈哈謠言止於智者,一笑置之。”这则微博的配图中,一个逍遥自在的小和尚手持串珠,站在石头上仰望前方,逍遥自得。应和了郭富城心中不在意议论汹涌,只...
针对近期少数网民围绕股市波动、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等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和国家重要活动在互联网和微博、微信大肆编造传播谣言的情况,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截至目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