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留下“遗书”别只在穷上做文章(图

2018-08-29 12:47:37  阅读 111 次 评论 0 条

  从现有报道看,陈祎不仅在一封“遗书”中写着“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还在另外一份“遗书”上写有“亲爱的爸妈,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走了,不用找了”这样的话。因为全部遗书内容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当事人对选择“自杀”真实动机的陈述,所以,许多论者把“穷”和“自杀”互为因果,似乎有些过于武断。

  陈的家庭不算富裕,父母在上海打工期间,除吃住外一个月共挣5000块钱。他们每个月会给陈祎200块钱生活费,让他花完再要。而他所在的学校攀比风气并不严重,经济条件都差不多,周围朋友也没有很富裕的。这说明陈家虽则困难,但确实算不上三餐不济、最最贫穷的家庭。

  既然大都如此,既然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因为是“穷人家的孩子”就走上悲观厌世以至自戕的道路,陈祎也应不该这样。何况陈父说过,陈伟从小很乖,性格内向,成绩中上,属于让父母省心一类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通常更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成就感也会更多。何以会如此极端呢?就算是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性格很犟,一个17岁的孩子,也不应该坚定到“视死如归”的程度吧。可见,压垮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在“实在忍受不了”中寻找原因。

  同样是贫穷,有的人穷则思变,有的人悲观厌世;同样是面对家庭困厄,有的人早早挑上了生活的担子,为父母排忧解难。亦因此,才有了“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唱词。父母应当关爱孩子(不知道世间有几个不关爱的),这点当然没错,也应该和孩子多多交流。可是一个为家庭生计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与读书的孩子还要做到更多的陪伴和交流,这是不是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建议?

  因此,社会和学校也应更多关心留守儿童,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不能仅仅出了事了,只起一个报信的作用。而作为当事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大学生,也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与家长相依相伴,共同走出生活的泥淖。生命是无法自主选择的过程,若能,谁又不愿家境殷实啊?所以全然不顾家人感受的弃世,实际上是一种怯懦自私的表现。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55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