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我的父亲 我的诗》:怀念爷爷!感恩亲人和朋友

2017-12-22 06:42:28  阅读 104 次 评论 0 条

  2012年,时隔36年,四叔萌生为爷爷写传记的想法。然而时间久远,资料湮灭,且与爷爷共事的这一代老人大部分已不在世,在世的也已是耄耋之年,想做此事谈何容易!但四叔迎难而上,历时四年,遍访爷爷当年的同事、学生、朋友,全面搜集查阅与爷爷有关的资料(特别是四叔几经周折、历经数载,终于找到了爷爷的档案,这为确保书中所叙人和事的真实性提供了权威来源),全身心致力于“写一本不仅让家人闲暇时能想起来看的书,而且让外人也就是读者能够看进去的书”。

  2016年6月,恰逢爷爷去世40周年,凝聚着四叔深深感情、睿智灵气和心血汗水的《我的父亲 我的诗》(意指父亲如诗)一书终于付梓问世。四叔为何要自我挑战困难去做这件事?四叔的书中给出了答案:“人一辈子总要干一件事。我要干的事就是把父亲、父辈门干的事记录下来。美好的东西需要文字传承。”“为了父亲,为了父亲那一代人,为了徐屯三中,为了东阿的民间文化,我要为父亲写传记。”

  《我的父亲 我的诗》这本18万字、147幅插图的传记一问世,在社会上即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先后刊发《房燕卫校长:续薪于田野 传火在乡村》、《他书写18万字为父亲立传》、《东阿首个模范教师是这样炼成的》的深度报道。齐鲁网确定开辟专栏,专题刊载《我的父亲 我的诗》一书的有关内容和书评。新华网、中国教育网、搜狐教育网、齐鲁壹点、光明网、长江网等多家媒体和网站刊发转载了该书的有关书评。

  连日来,我的心中时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不仅为四叔《我的父亲 我的诗》一书历经四载、数易其稿后终于出版,更为许多亲人、朋友对这本书给予的极大关注、支持和帮助而深深感动!

  孙西峰、于学泗、于召元、姜征亮、窦愈之,等等,很多爷爷当年的同事、学生、朋友,在四叔写作此书的过程中,不仅积极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而且主动写文章和诗词来怀念爷爷,这让我非常感激!要知道,他们大多已是耄耋之年,且写文章实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没有他们提供详实的资料,就不会有此书的形成,我怎能不深深感激他们!

  王涛,国家一级作家,当年曾对四叔说:“你父亲在我们东阿那么有名,你真应该好好写一写,你写一篇文章胜过你写十首诗,你写一本书胜过你处十本诗集。因为这本书才是你应该写的,也只有你能写。”范玮,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获得者,当年也曾积极鼓动四叔:“我未认识你以前,先是听说了老爷子的大名,因此愿与你结交,你的父亲你不写,谁写?”正是因为有王涛、范玮等人的激励,才激发了四叔的创作激情,才有了此书的诞生!而我也因此书而有缘结识了范玮、王涛等多位我仰慕已久的文坛大家,这对我来说是多么难得的机缘!

  张宗达、王承敏、殷民、高岩芳、司尚营,他们都是70后,爷爷去世时他们都是刚刚出生,平时也只是偶尔听老人谈起过爷爷的逸闻趣事,在读了《我的父亲 我的诗》一书之后,深受感染,分别写下《续薪于火在乡村》、《似曾相识燕归来》、《诗礼传家 风骨兴邦》、《诗说房燕卫先生》、《一曲父亲的赞歌 一座名师的丰碑》等文思俱佳的读后感来纪念爷爷,这令我非常感动!不仅是因为他们写作文章时连日熬夜加班、反复推敲、劳心费神,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读得非常用心,真正读懂了这本书!正像宗达所说:“很多人只看出了热闹,而没有看到背后的教育良知。我要从教育史、乡村文化、文化传承等方面立体绘制先贤教育影像、从一个全新角度解读房先生伟岸身姿。”宗达、承敏、殷民、岩芳、尚营等人所写的读后感文笔之妙、解读之深、描写之细腻、结构之大气,完全超出我的预料,令我十分钦佩!

  张洪泉,资深时评人,社会评论公众平台“三尺巷”的主编;刘勇,原创文学公众平台“山石榴”的主编,为《我的父亲 我的诗》一书内容所吸引,多次在《今日头条》和微信平台三尺巷、山石榴等自媒体更新、推送该书内容及书评,引发网友纷纷点赞和留言,这让我非常感谢,也让我感到十分自豪!因为二人多年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善于运用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和多终端推送,在圈内已非常有名气,能由他们通过自媒体来积极推介该书,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周超,市委办公室一位非常有思想、有见解的优秀小伙,专门打来电话表达对作者的钦佩之情:“这本书既有文字,又有诗歌,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字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在编排上独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这令我十分高兴!因为他看出了这本书在编排体例上的不同寻常之处。

  崔亚洲,一位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是我于2013年到江苏学习考察时结识的淮安维稳系统的一位同仁,在收到我发给他的该书的手机版后,他发来微信说:“刚才一口气读完了序!一口气!!”这令我十分歉疚!因为我发给他的是书的手机版,要知道,在手机上看这么长的一部作品是多么费眼的事啊!(宗达与之相比要幸运多了,宗达看的是电脑版)。同时,对他对此书给予的极大关注,也令我非常惊讶!毕竟只是一面之缘!

  我是山东人、家乐幸福、梵语禅心、剑胆琴心,一位位素不相识的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亲情,友情,其乐融融。字里行间,浸透着一个爱字,凝结着一种精神。家事,回味无穷;家人,让我依恋。平淡之中见神奇,此书,值得一读!”“该书修辞立其诚,情真意切,难能可贵之处是不矫情,不让情感泛滥,不让感情绑架读者。再就是语言俏皮活泼,幽默生动!”“巧者劳智者忧。平凡的人,能颐养天年;忧国忧民的人,却不得解脱,生病早逝。惋惜的同时,也要欣慰,短暂的生命往往灿烂,就如天边的流星”“看了此书,被作者浓浓的亲情所感动。一个人不敬长辈、不爱长辈何谈爱国?”“人间大爱,浓浓亲情!”从这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留言和点评中,我从中体会到了读者与作者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交融!

  再次感谢每位朋友!感谢每位关注该书的朋友!更要感谢每位认真读了该书的朋友!

  作者简介:房海岫,房燕卫先生长孙,199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9月至2005年4月在聊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2005年4月至今在聊城市委办公室工作,曾先后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聊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稿件百余篇。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浩浩黄河千尺浪,风云乱世鱼山。半生倥偬杏坛前。桑梓啼燕卫,桃李泣英年。[详细]

  最近,以写诗歌见长的东阿籍作家房义军,却因为一本传记在圈内火了起来。[详细]

  半个多世纪前的东阿县流传着两句谚语:“东阿县三条龙:燕卫、宪武、刘子赢”“东阿县三只虎:燕卫、东峰、王宪武” 乍听起来,这两句谚语像...[详细]

  房燕卫或许不曾想到,在自己故去40年后,有关他的两条谚语还在流传着,并有一直流传下去的趋势。[详细]

  红楼的漆已经剥落/红楼的锁已经锈蚀/请下楼来吧/公子小姐们/请下楼来吧/让宝玉和黛玉携手走在最前头/红楼的空气令人窒息/红楼的梦幻已苏醒...[详细]

  坐在秋千架上/我腋下生出双翅/在空中飞翔/衣袖翻飞/长发飘飘/一次次跃起/因为向往天/一次次回落/因为留恋地[详细]

  我占领了你的空间/你占领了我的时间/两种最简单的色彩/繁衍出世界上最复杂的变化/世界上最复杂的变化/源于两种最简单的色彩[详细]

  古代建筑里/最永恒的 最灿烂的/是杜甫的三间茅屋/三间茅屋/是杜甫用诗垒起来的/流浪的心/就在茅屋里歇息/三间茅屋/胜过/广厦千万间[详细]

  我的世界 只有一种最原始最纯净的色彩/ 眼不见为净/面对阳光灿烂的日子 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 我心静如水/ 面对嘲笑的目光 面对怜悯的目...[详细]

  在为父亲写完简略传记后,我的心中点燃了一垄篝火。父亲去世这么多年,轶闻趣事仍广为流传,作子女的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搜集、整理。[详细]

  人们常说“三生两岁,恍惚记事。”我记忆中的父亲高额耸鼻,双目迥然有神。我什么时候有了对父亲的印象,已经记不清了。因有些事是第一次,...[详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5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