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 忧思赏析

2018-08-30 16:59:20  阅读 108 次 评论 0 条

  第1卷 作品是客体,读者是主体,是客体异彩折射和朴质纯净的美,感染了读者,激发了读者对美的领悟,对美的追寻。作品是客体,读者是主体,是客体异彩折射和朴质纯净的美,感染了读者,激发了读者对美的领悟,对美的追寻。

  早在十多年以前,一册《七里香》,浓浓的味道,就传遍了中国大陆,也许很当年还在求学的学子的书架或抽屉里,至今仍保留着这样一本深蓝色封面的薄薄的诗集。当年在中学或高校校园中,只要提及台湾作家席慕容的名字,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可见席慕容的作品是怎样的深得-从十多岁到二十几岁的青年人的喜爱。

  虽然,追席慕蓉一族,已过了《无怨的青春》的年龄,但对其所表达的那种深刻而美好的情愫,很多很多人,如今仍是难以忘怀,也许这是席慕容作品的魅力所在了。

  在时光的幽谷中,不断反覆回想着的,是你我心中无数次呼唤的回音吧。一次比一次微弱,一次比一次遥远,却又一次比一次地更让人诧异。……多年以后,如果我在一片遥远的旷野上呼唤你,你会不会如约前来?带着我们年轻时洁白无邪的胸怀,带着长路上淡淡的星光。…….据说,当年席慕容的一首关于新娘的诗作,由于脍炙人口,被当作宣传某商品的广告词在电视中播放,起了意想不到的烘托效果,可见其语言的经典和丰富函意。纵读席慕容的作品集掩卷之余,会觉如仰视暮色西沉的天际云空里,一条绮丽璀璨、宏伟绚奇、浩瀚的繁星汇流的银河,给人心胸荡漾、心旷神怡的感悟。作品是客体,读者是主体,是客体异彩折射和朴质纯净的美,感染了读者,激发了读者对美的领悟,对美的追寻。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席慕容是如何审视她内心、周围环境中的美呢?显然,她是清楚的看见了、感受到这许多的美丽事物、美好情致,在心中酝酿成文字以后,才能把这一切写下来。而这样形似注脚的解释是很单纯的,没能从深层次分析更多的为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不能直面对她采访的条件下,我们只能通过对她作品的解析来寻求更多答案。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希望你们领悟到,所有面积,好象是正在它后边推动的体积的最外露的一面。你们要设想形象正迎着你们,向你们突出。一切生命皆从一个中心上迸生出来,然后由内到外,滋长发芽,灿烂开花。许多人都看到过罗丹的代表作《沉思》,给人的是一种凝聚的巨大的立体的内在美感,同时也体现出了其炉火纯青的雕塑技艺。似乎他的每一作品无不以由内向外开花为主题,作品的魅力经久不衰。而席慕容在其字里行间悠然遐思,把所憬所悟特意设置在一个意象中,淙淙道来,不仅是在一个平面上勾勒事物的轮廓,通过一个立面上,描摹事物的内在质美,就是美的理性从事物表面,自己潜意识中升华出来,形成一种感情的外流,凝聚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情感冲动的情绪,写成文字,这与罗丹的创作构思不谋而合。席慕容抓住读者对美的渴求和感悟,扣住读者的心弦,一层一层,一个一个立面的深刻展示出她发现她感悟到的美,以清新、优雅、雍容的美的气息吸引读者不断读下去,读者在细细品味中,也深被席慕容浓郁艺术魅力所陶醉了。她笔下美的核心是一个爱字,在这个字眼里谁知道又蕴涵着多少哲理呢?

  席慕容才情皆胜,是位素质和能力都很强的作家,也许这是她的作品为什么那么大受欢迎的原因。

  狄德罗总结人: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不是责难人,是对人下定义。罗丹也认为: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席慕容从开始写那种充满诗味的散文时,就很重视人.罗丹还认为:在艺术家看来,一切都是美的,因为在任何人与任何事物上,她锐利的眼光都能发现性格,换句话来说,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美本身。也许,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席慕容,就这样以自己对人生的深切心理感受,写出了蕴藏在内心深层的美。也可以这样说:给读者流下了一个可供共鸣的心理深度。

  外圆内方是中国历史文化、社会艺术文化的缩影。其中浓缩了东方艺术的细腻、繁博、宏雄,是一个有着美学思想的支点。古时人看地球、世界、宇宙的观点是:地球是方形,宇宙世界是圆形的,人(君子)的心胸是方方正正、累累落落的,人所生存的社会宇宙环境是圆圆融融的,不可预知,不可解释的。从古至今,数千年风雨,外圆内方被不断继承和扬弃,到今天似也无止境。透过席慕容的文章,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这个无形却有形的道理。外圆,席慕容所面对的是和每个人一样又不一样的宇宙,她以擅长的纤丽、朴直亲切的文字,描摹出的是一个异彩夺目的宇宙;内方,她所做所行,作诗成文,无一不显示她内心的方正、从容、淡泊,却又热烈浪漫的处世思想。她在《从画面里看现代人生》中对呐喊、不安有这样的感慨:真的,在东方的思想体系里,安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就算是在运转的宇宙里,人类也可以自己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席慕容继承了东方人的人文儒家思想精髓(方),容纳百川,兼及西方的思想文化(圆),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放射出别具一格的亮点。当然,这有以偏盖全的嫌疑,一句话,并不能把事物的全部本质都显露出来的,这就引出了一个疑问,她的外圆内方是怎样体现到作品中去的呢?是求真求美的审美观。

  台湾作家三毛说:我们经历了过去,却不知道将来,因为不知道,生命越发显得神奇美丽。的确是这样,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那么人的生活似乎就过于简单了。审美观不同,感受就不会一样。三毛文笔洗练、笔致清新,用笔颇为不俗,读过她《倾城》的读者,对三毛一定有相当深刻的印象,三毛如此逼真细致的描写,很令人叹服。三毛以生活为审美的平面立足点,视野开阔,一气呵成,从撒哈拉到西班牙,生活阅历十分丰富,叙事情节栩栩如生、扣人心弦。

  席慕容视野不及三毛开阔,但单从生活阅历来讲,她是很深厚的。她在:《生命的讯息》中这样写道:植物对周遭的世界其实有种敏锐的反应。你们用刀斧和盐对待它的时候,它知道这是一种伤害,一种危机,而用来对抗这种危机的植物本能就是拼命地开花,拼命的结果。也就是在察觉到生存受到了威胁的时候,它会用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把这生命传递下去。这是何其求真的审美观。如果三毛来写,肯定是另外一番模样了。席慕容为什么这样写呢?却是她对植物生存危机的一种忧思,和不想失去一种存在之美的感悟。

  带着这样的理性,席慕容对所生活的世界寻求真和美。许多人看到曾看到过席慕容的诗文和画,描述花的不在少数,尤其对其在散文当中所表现的花意境极为赞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一个欣赏和发现花之美的人有什么不好呢?心怀这份欣赏和发现的情致,通过对美的审视,人得以在其中沉醉和受及熏陶,这本身就是人生一种十分美好的事。美则喜,不美则恶,只有深深感受过什么是美的人,感受方最为深刻。读者在读她的文章过程中,受美之感染,也可身受启迪。美是一个贯穿席慕容文章的道理,美没有在开头,也没有在结尾,但总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在把美留下来(文章中)的时间,她也在想从中解脱出来,带着更多的理性,从第二者的角度上看、审视自己。《书与时光》中她一坦无遗的独白:到了四十岁,再翻开书来看,才发现,这书里的世界一直存在着,可是却有了一种不太相同的面貌。现实和感想是不同,有一段距离,但席慕容能在生活中最大限度的求真求美,不断完善自己,这是难能可贵的。

  有人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与作者一生长时间的生活积累和文学修养分不开的,作品和作者,如同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作为母亲,她先天的遗传基因素质和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生活遭遇,无不是对孩子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的模样总是和母亲相象的。席慕蓉生于战乱时期的中国,备受颠沛流离之苦,21岁独自一人赴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修油画,结婚后,于1970年回到台湾至今。很显然,席慕容是受到东西方思想文化熏陶的,只是秉承了东方心胸方正的性格和吸收了西方广博的思想文化精髓。她的审美观是:真正的唯美是从自然与真实出发,从生活里去寻找和发现一切美的经验,这样的喂美才是健康的。因为,这样的努力是一种自助,而不是一种自欺欺人。流溢言表的是如此一番坦白真诚之情。席慕容的诗歌散文留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唯美与线岁起她就开始在日记里写写给自己看的诗,令她想不到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少年时代的无心之措,多年以后却结出累累硕果。当然,席慕容的铜版画、激光画同样也是十分有名,她可谓诗书画艺两成的才女。她一直把美看作一种真实、自然与宽宏的生活态度,在那首著名诗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读完上述诗行,体验到的那真切如发生在刚才的离别,竟然是如此的感伤和凄美,给人的深刻感触是:世间还有那么一场美丽的离别戏剧!真仿佛遭遇了一回青春少年时的爱情绝唱。真理是实在的,美的真理更是实在。但总的来说,人对艺术真谛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追求是无限制的,这就要求作者开拓的艺术视野是否有着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而席慕容做到了,她不是神,也不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她把从绘画中悟出的视觉空间艺术揉入到诗歌散文创作中来,字里行间就流溢出极美的诗情画意。

  《火种》里她写道:艺术上的火焰给我们的感动,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最深处的激发,我们对艺术家的感激,就在于此,也尽在于此。她在对其艺术世界的探索里,把自己的性格个体与艺术主体溶于一体,把自己真实坦然的一面交给读者,这是难能可贵的。她极其工心于用通俗平民化的生活场景,以小见大的刻画她的生活艺术中的理念,使人在浑浊中得以看见晶莹的星辰,使人身陷万籁俱静中不觉孤独,使人如入一浩淼广旷、深邃博大的宇宙世界中,沉思默想,在美的感染之下,懂得真理?.这是对生命力量的激发,令人久久不会平息心胸中的感动。经历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受战争伤痕影响的迷惘的一代之后,在步入全新的新经济、网络数字化社会的年代,虽然已是一个文明与文化都相当发达的时期,但人类生存的世界还是充斥着战争危机、能源危机、人与人友好相处关系的恶化等等消极一面。很对人对生活对人生充满了失望和悲观情绪,及时享受及时快乐的新新人类也许就是杰出代表,他们有追求创新、观念解放、大胆表现自我的积极的一面,但他们似乎没有正确和完善的人生信仰,视循规蹈矩和墨守成规为洪水猛兽,他们的审美观出发点是决不因循守旧,绝对的标新立异追逐流行时尚,他们与美国的嬉皮士相仿。但是人生是一出永远不停歇在上演的戏剧,再多的美丽光彩,也只是短短的一刹那时间,再甜美的生活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亮点,不是全部,没有热爱美,热爱人生的生活态度,专注的去追求刹那生命之美碰撞的辉煌和浪漫也并不是不无可取,但对新新人类而言,这不是对美的真理的真所求,当然,也就无法洞晓美好人生的真意。每读席慕容的作品,我们在发现美的同时,也能找得到生活的希望及得到心灵的慰籍,也感受得到拥有美好生命信仰的所在。

  我们在席慕容的作品中,对她的印象总是那么睿智和坚强,可生活中,席慕容也难免身为女人的多愁善感,在平静如水的生活里,她害怕看见带着血腥气的残酷杀戮场面,她不情愿听收音机里萧杀的悲秋故事,更怕战乱年代,流离失所的逃亡生活,她被朋友善意的叫做鸵鸟.她在自省时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软弱,看问题是不是总报以积极的态度,但她一直是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创作,她希望这样她能出去心中这些混乱的念头,努力达到一种简单又真实的生活境界。她不停的写,用一种其特有的声音为美好的爱情,美丽的生命意义呐喊。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她写道:

  仿佛现于眼前的是一幅诗画交融的场景,这样的爱怎不动人心魄。有读者曾经问她:您在诗作里的情感是真情吗?她几乎无法解释,文学作品里的艺术创作怎一个情难解?!

  席慕容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成长的痕迹》、《有一首歌》、《画出心中的彩虹》等作品不仅再版多次,只要是知名的文学网站或网络书市无不登载着她的散文和诗作,文情诗意中间的温柔、蕴籍深情,又是打动了多少无怨的青春里的少男少女呢?1984年由于台湾两大著名书店发布的全年畅销书排行榜中,席慕容有六部上榜,有人就把这一年称为席慕容年。但席慕容不仅是已成为了一个畅销书女作家,就汲汲沉醉于名利中,止步不前了。有时她并不迎合潮流,我行我素,我写我心,她从平俗的生活中跳跃出来,对社会,对生命,对美,进行一些深刻的思索研磨,以期发现其中更为深切的道理。在对生活、对社会事件、亲情、友情、爱情的抒写中,她总是能独到的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己所想所悟打动读者,使读者明白她要表达的道理是真实的,不是虚拟的。从席慕容的作品中,给很多人,连我在内,一直以为她是一枝温室里的奇苑,人生平坦和安实、幸福,没有经受过人生中大悲大喜的惨痛遭遇。但查阅了资料,知晓现实的生活中,席慕容象每一个普通人,一样遭遇过冷遇和不公,还有巨大的生活挫折。她的作品总是如此安然的诠释大悲大喜也许只是一种写作风格或一种往事已消逝的平静心境。她为美作的辩白也许就是最好的佐证:在今日的世间,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美丽和真挚的事物其实就在眼前。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宁愿在一开始就断定,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只是一种虚伪的努力。这样的话,当一切都失去以后,他们也因此不会觉得遗憾和受到伤害。显见,不曾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不曾有过那样的一个美丽梦想,她是怎么也写不出上述感慨的。

  《说创作》里她鞭策入里的揭示:因为,逼近我们或者激发我们去创作的那一部分,其实无关于智慧和学识,而是生命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在心理埋藏好了的一种原始呼唤。……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之间总会有痛苦和遗憾,所以许多人总是迟疑着,不敢去回答那样的呼唤。《孤独》里她写道:孤独的人总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有这种思想,却不知在每个角落和每个世间里,都有其他的人和他抱着一样的想法,和他同样孤单。有一天,终于有一个艺术家唱出了首寂寞的悲歌,这一首歌在开始时也许带有犹疑,声音很轻,但唱到中途,就会有了新的声音加入,有了新的朋友,歌声越来越大,终于回应回响,变成了一首人生的咏歌。秦文君写过:孤独是人生最大的敌人。但席慕容笔下真形毕露的孤独,却是另外一种境界。席慕容不亢不懦,清词隽语中,她那不名一格孤独的是魅力,却是震撼人心的。可谓,每个作家的出发点不同,同一事物的名状也不同。也许无形之中,她的写作艺术真谛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共鸣,这也是一种层次很高的艺术境界吧,在席慕容剥析之下,孤独也带有某种意义上心灵审视中的美感了。

  在席慕容影响深远的散文《有一首歌》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心里,一直有一首歌。我说不出她的名字,我也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是,我知道它在哪里,在我心里最柔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特别清朗的晚上,风沙特别大的黄昏,或者走进一条山路的转角,走过一片开满了野花的广阔的草原,或者在刚亮起灯来的城市里,在火车慢慢驶开的月台上;在一个特定的刹那,一种似曾相识的忧伤就会袭进我的心中,而那个缓慢却又熟悉的曲调就会准时的出现,我就知道,那是我的歌-一首只属于流浪者的歌。……那一年她回到了她魂牵梦萦的蒙古大草原,那时那刻她也许真正明白了她父亲为什么给她起了一个江河之意的蒙古名字。

  她也深切的体会到《有一首歌》唱起时的,那一种有着别样深沉美感的感动。面对萋萋连天碧草,泱泱平镜如砥的天穹,广饶无垠-感觉如此亲切温暖美丽的蒙古大草原,整个她推崇备至唯美唯真的实在画面,她泣不成声,难道这就是上苍给予她的最高规格的恩赐?她几尽哽咽的说:我希望我能够溯流而上,一天比一天更真切的了解那个属于我父母的古老而美丽的民族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56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