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振华路拐进旨亭街,老字号排骨饭店食客熙熙攘攘,厨灶上烟火气袅袅蒸腾。往里再走几步却是一片清幽,恍如隔世。容庚故居就隐藏在旨亭街8巷。
这是一座有着“三间两廊”样式的小小清代民居,趟栊门、青砖墙、满洲窗……屋内处处透着岭南建筑独有的风情。如今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莞人的一处“书香圣地”。因为这里还走出了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考古学家和书法篆刻家容庚,书画篆刻家容肇新,民俗学家容肇祖,金石目录学家容媛等几个大学者,承载着他们兄妹治学的青春励志故事……
容庚故居模样如旧,各种摆设极力还原了容庚兄妹当年的生活轨迹。遍布故居各处的展板和著作,在向游客述说他们的生平及其家族的书香文脉,让人艳羡不已。
容庚在自述中说:自己性情愚钝但兴趣广泛,尤其对小说和篆刻入迷。但身上毛病不少,尤其15岁父亲病逝,家道中落后,更是一度迷失自己。容庚的浪子回头及其兄妹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两个人--母亲邓琼宴和四舅邓尔雅。
容肇祖在《我的家世和幼年》中记述了母亲为他们四次搬家的经历,俨然近代版的 “孟母三迁”。那时邓琼宴一个人带着6个未成年的儿女,生活艰辛异常。但为了让儿女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邓琼宴在丈夫去世次年起在广州、东莞之间数次搬迁,直到1913年后容肇祖、容庚、容肇新先后就读东莞中学后才搬回莞中附近。
据容庚自述:当时四舅邓尔雅就寓居其家,兄妹几人每天课余都与舅舅围着方桌,“或习篆,或刻印,金石书籍拥置四侧,心窃乐之”。容庚在与邓尔雅学习古文字和金石时萌生了补辑《说文古籀补》诸书的志向,并在弟妹的帮助下编撰了《金石编》三卷。
“大哥(容庚)以后不久,即随四舅草创《金文编》;二哥于书法外,以刻印称;我随四舅学诗,为以后教文学的基础。这都是移居近中学和近外家之所得益。”容肇祖在《我的家世和幼年》也回忆道。
也就是说,从1913年到1922年容庚容肇祖兄弟北上求学的十年间,容庚兄妹在母亲的苦心栽培和四舅邓尔雅的悉心教导下,在故居中度过了宝贵的青春时光,奠定了日后成为大学者的基础。容庚北上后更是凭借《金石编》获得了大学者罗振玉的赏识,被推荐直接入读北大,他日后出版的学术专著30多部,《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尤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崇,分别是古文字研究学者和青铜器研究的必备书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