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萧氏历史名人故事(4篇

2018-09-02 19:43:33  阅读 136 次 评论 0 条

  萧晅(1396—1461),字仰善,号雪崖,泰和县澄江镇栗芫萧家村人。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进士及第,殿试二甲第二名。曾任南京吏部主事、北京刑部郎中、云南按察副使、云南右布政使、湖广右布政使、两京礼部尚书。他为官廉明,善恤民心,人称:“德性之纯,政事之善”,誉满两京。

  萧晅生性仁慈,为人宽厚。他任云南按察副使时,边境许多外敌与内匪相互勾结,侵犯扰乱,动荡不宁。萧晅奉旨清剿,他首先想到的是民众疾苦,一旦用武力,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他主张和平解决。于是他把朝廷的施仁德政和爱民、安民政策,详细地作一番宣传教育。又捕捉匪首,动员匪众自首,瓦解匪心,安抚民心。并采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惩治首恶,协从者从轻或不予治罪的政策措施,使动乱及时得到平息。

  有一桩由千户所的长官,以斗欧伤人起诉的案件,牵涉人员100多人,多年悬而未决。萧晅接手后,详细翻阅案卷,并明查暗访,得到实情实据,及时结案,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了妥善处理,许多无辜者得到平反昭雪,深受官民赞誉。

  萧晅任云南右布政使时,因云南地处边远地区,山高皇帝远,当地官员的供需、俸禄,常常超越规定。萧晅到任后,发现这种现象,很不高兴,立即进行了裁减,并召开会议,宣布节省规定。他说:“所有官员的俸禄,朝廷早有规定,怎么可以随意开销呢?这岂不加重民众的负担吗?从现在开始任何人不得擅自增加。”并且从自身做起,主动减少俸禄,其他官员也一个个遵循执 行。

  萧晅升任湖广右布政使时,当时工部正在打造数百艘漕船,累向百姓征收木料、资金,终年劳民,群众怨声载道。萧晅看了于心不忍,于是就进言说:“官家(公家、国家)尚积存木料数有万计,工部可取之为用,不应重赋于民。”由于他的进言,征收得到制止,农民和民工的负担也得到减轻。深受广大群众爱戴。

  有一年湖广南北民族之间有些矛盾,加上受一些坏分子的蓄意煽动、挑拨,造成南北争战。朝廷当时准备派兵前往。萧晅上疏力谏道:“国之安宁,当以善为贵,兵戎相见唯不得已而为之;此乃民争,非外寇犯耳,宜以仁德待矣,臣愿前往息之。”皇上准奏。萧晅前往调查、了解情况,找来主要带头挑衅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开导,说服教育,很快平息了这场争战。

  又一次,朝廷军队在边境征战,朝中下诏向百姓征集粮物,犒劳军中将士,以鼓士气。萧晅接旨后,没有去惊扰穷苦百姓,他只是召集所有官员和当地富商,动员捐献粮财,并把官署平时节省积攒下来的一些钱财,用来置办粮物,运往前线军中,做到既服从朝廷又不扰民。因而,又一次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在任两京尚书时,一次在南京下基层巡视工作,发现有两地因遭水灾,而灾后防疫和善后工作没有做好,造成鼠疫泛滥,许多百姓因灾患病。萧晅不顾远途舟车劳累,立即召集当地官员请来医生,用草药在房前屋后进行消毒、防疫,对病员进行隔离治疗,严重的送往州府以上医疗机构医治,并倡议捐款。他说:“凡拿朝廷俸禄的官员均必解囊助之。”随即嘱咐随从,拿出自己随身所带,倾囊捐出。同时组织灾后重建,生产自救,使两灾区的鼠疫病情得到遏制,群众的家园得以重建,恢复正常生产。

  萧晅为官以来,勤廉慎行,凡事都照章而循,始终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中。朝廷上下赞扬他道:“仁义存于心,善言见于行,其德盛,其政勤,举其清名,重誉著闻于两京。”其一言一行,就犹如他自己的名字一样,“仰善。”他在南京去世后,皇帝闻此噩耗,悲痛万分,特闭朝一日。

  萧桢(1431—1501),字彦祥,号寅庵,泰和县冠朝镇墩陂村人。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刑部主事、湖广青吏署员外郎、湖广按察司佥事、按察使、河南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工部右侍郎和刑、工二部尚书。他在朝为官近四十年,不畏权贵,不以权谋私,两袖清风,以廉著称。

  萧桢从不以权谋私,始终做到清廉明决。在任刑部主事时,他一次下到某县巡视,发现一宗由当地富商残害下人至死的案件,其中疑点很多,而罪犯却没有得到惩罚。他调来案卷,认真审阅每个细节,并重新进行调查审理。富商闻讯,立即亲自带着重金,来到萧桢下榻的官邸,恳求他给予开恩,并许下诺言:“这只是小小的见面礼,只要大人肯放过小人,家中金银珠宝,任大人您挑选。”萧桢冷笑一声怒呵道:“你也不去打听一下,我萧某人何其人也?人称‘萧一火’你又何尝未闻?竟敢来此妄为,欲毁我清名,就是来生也休想!”随后立即吩咐升堂,将这富商绳之于法,并把包屁罪犯的县令也一并治罪。

  在河南任布政使时,他经常下基层,了解调查百姓生活状况和灾情。当时很多钱财、布匹、物品等都由他掌管,并经他发放。有些同僚,劝他说:“诸多公钱,均掌于你手,何不用些送与上司,来日便于提升。”萧桢回道:“所掌公钱再多,吾心终无私欲,岂不知勤能生俭,廉可养心,今生就此停迁(停止升迁),也不以钱物奉承。”他不但自己做到无私欲之念,而且时刻告诫下属和地方官员:布政司的钱物下拨给你们,要专款专用,不能擅自滥用,更不能据为已有,或用以送人情和关照戚友。他还说:“救济莫救己”,不要借赈灾之机,中饱私囊。据史载称他“至则宣上德,究民隐,尤不肯以公钱曲奉权贵,人人以为难。”《吉安府志》上说:“致性廉洁,令行禁止,风清俗正。”

  在任湖广青吏司署员外郎时,一次前往江西主持乡试,当时有几位姓郑的同乡考生,听说萧桢是主考之一,便带着一些礼物,找到萧桢下榻之处,请求他透露试题,并指点一二。萧桢大为脑火,立即训斥道:“亏尔等还言吾同乡,尔等今此行为,有损我乡风,你等不知聒耻,吾觉脸面无存,念你们初犯,否则拿下治罪。”几位考生闻言,赶快拿着礼物逃离。

  在南京工部任职期间,督办、督监建筑工程,他始终从勤俭节约出发。当时南京为旧都,许多坛庙、宫阙、城墙、桥梁、道路等,因年久失修,逐渐倒塌,急需修建。当时有许多权贵想乘机谋取暴利,遂拿着礼物钱财前来向萧桢要求承建工程,并要他抬高修建造价,都被他一一拒绝。于是他精心计算工时、工费、物料、费用,做到既不浪费一物一料又不妄费一个劳力,不乱花一分一毫,并按质、按量、按时全部修复无遗。

  萧桢为官四十年来,始终慎廉自律,在每个岗位上都不以权谋私,一生无所爱好,公务之余,惟有赋诗读书,攻阅治国典籍。一年回家省亲,众乡邻见他随从挑着一担沉甸甸的箱子,都以为他当官发迹了。古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以都围了上来,问长问短,看能否讨到赏钱。萧桢一见,面带愧色地对乡亲们说道:“我虽说在朝为官那么多年,除了所得微薄俸禄外,从不捞取分文不义之财,所以没有什么礼物孝敬各位父老乡亲,我一向所存只有诗书。”随后他又指着两个箱子说:“带了一些书籍回来,其中也有我空闲时所著,各父老乡亲,如不嫌弃,就请随意挑选。”

  萧璁(1397—1461),字孟奎,号敬斋,泰和县灌溪寺下村人。明朝宣德八年(1433年)登进土,历任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工部营缮都水清吏司郎中、礼部祀祭司郎中、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萧璁历官朝廷,鞠躬尽瘁,廉慎自守,勤政清廉,得到朝野一致好评。

  萧璁出身贫寒,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其父少年丧父,仅靠勤耕苦累来支撑着一个十余口之家。

  一次,萧璁岳父生日时,诸女婿均是富家子弟,都以贵重礼物相赠,唯独萧璁因家贫与妻黄氏空手前往祝寿,岳父很不高兴,因此就另设一桌粗茶淡饭招待他。夫妻俩愤然离席而归。途中,萧璁对江盟誓道:“今被侮辱岐视,来日如无出头,我誓不为人。”从此萧璁格外发奋苦读,家里没钱买烛点灯,就爬到村边石台寺窗台的梯子上借庙中透出的烛光攻读。僧人看见告诫说:这样很危险。萧璁回答道:书中道理未理解明白,危险就更大了。功夫不负苦心人,萧璁果然高中进士,官至吏、礼二部侍郎。

  萧璁任工部主事时,奉命督办修建京城,他严格审核设计、规划,周密安排用度,精心计算工费,并且身体力行,现场督建。工程竣工后,与他要好的同事说:你家穷,到目前全家仍然住着一幢破烂不堪的房屋,这里剩下那么多材料,你不防拿些运回去建房,萧璁一听,当时就训斥他们一顿,他说:“别人如此说我姑且原谅,你们了解我的为人,还来纵容我违法,岂不把我萧璁看扁了。”将剩下的材料和资金,一一让人清点退还朝廷,并将功绩分归各有关部门,自己未拿一木一砖,不贪财居功。得到皇上的嘉奖。

  “土木堡之变”后,景泰皇帝继位,皇上想效仿西方国家,兴建建福寺,萧璁知道后上疏力谏:“夷狄之祸,后世滋甚,皆由崇尚异端所致,闭玉关,却西域,先汉所以清宁,招回纥,借契丹,后代所以浊乱。”皇帝打消了念头。他任工部营缮都水清吏司郎中、礼部祀祭司郎中时,北京已安定下来,朝廷要求更改制定礼仪,许多官员各执已见,久而未决。萧璁受命,引经据典,力求实际综合考证,很快就制定好了,报呈皇上批复实施。景泰五年(1454年),河南灾害严重,皇上下诏要求直言献策。许多官员大多都说些讨好奉承皇上和没有见地的话,唯有萧璁直言上疏:“厚人伦以肃朝政,慎封守以壮国势”等六条有效建议,取得很好效果。

  一年,萧璁赴浙江主持乡试,这在别人眼里看来又是一个肥差,然而萧璁却不这样认为。他不畏权贵,不循私舞弊,唯才是选。当时有几个考生家长,依仗是朝廷官员亲戚,要求关照其子。萧璁当场回答说:“只要是人才,我自然会秉公选拔,否则休想在我这走后门。”他们一听,又生一计,拿出金银送与萧璁。萧璁一见,立身愤怒呵斥道:“天理昭昭,你等竟敢目无王法!我乃秉公办事,你等休想用金钱来收买我,最好早早收回,否则决不轻饶。”他们只好悻悻告退。在这次乡试中,他选拔的人才,个个都是真才实学,出类拔萃的,又一次得到皇上的褒扬。萧璁为礼部右侍郎时,一次英宗与内阁学士李贤谈论景泰皇帝中诸臣的功过时,李贤赞扬萧璁“老成练达,勤政廉洁,敢于直言,所奏切合国体。”于是又升他为吏部左侍郎。

  萧璁在朝历官28年来,廉慎自守。同村好友萧钧,常来京叙旧,见萧璁每次退朝后即取出典籍,夜晚独坐看书至三五更。萧璁常对萧钧说:“经论(处理国家大事)不可无本,这就是它的本。”又说:“我们要为天下、国家尽心,旦夕怎能苟且偷安?在朝为官,凡是以金钱交易者都要拒之门外。”萧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虽然他为官20多年,但家里四世同堂,十多口人住的却是简陋茅屋,吃的是粗茶淡饭,没有丝毫积蓄。他时常寄回来的只有家书,每次信上的内容大体均为:同心协力,计田耕种,有心计者理家,有力者务农,必聪颖者方始读书,如有一人不善则使众人共攻之等等。他一生生活简朴,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责。皇上刚准备重用萧璁时,他却一病不起,病重期间,仍然一直坚持工作,最后卒于京城。

  萧泰登(1266-1304),字则平,号方崖,泰和县禾市泸源村人。先后任永丰县丞、湖南道儒学提举、江西行中书省承务郎、海北广东按察司佥事、江西儒学提举、岭南广西肃政廉访司佥事、奉训大夫、兵部郎中、奉直大夫、南台鉴察御史等职。由于他办事干练,为官正直,执法严明,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褒扬,而名噪朝野。

  萧泰登,曾祖萧逢辰是宋朝进士,也曾为官。他本人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经测试,以才干步入仕途的。十七岁被录用为永丰县丞。又因他公道严明,才干超群,得到频频提升。

  在任海北广东按察司佥事期间,一次獠贼前来侵犯,许多官员和百姓都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不敢前往阻敌。唯独萧泰登,奋然翻身上马,冲出城外前去杀敌,将士、官员们见状,才随即一起跟从前往驱杀獠贼。敌人杀退后,萧泰登很是狐凝,他想獠贼怎么如此胆大,竟敢在此时来犯?于是他对此事暗中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经过了解审查,发现本部有很多人,暗地与獠贼勾结。为此,他宣布:“凡与獠贼私自串通者,自太守、县令等地方官员以下的人员一律统统问罪,概不姑息。”当时,有部分官员托人送礼,请求宽恕,有的通过上面关系前来求情,均被他一一拒之门外。并且说道:“贿赂、托官者罪加一等,我即使被罢,也秉公依法,先治尔等再言。”同时又把海北积滞多年的案件逐一进行核实审查,有数十起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有近半百逍遥法外者,也被绳之于法。对当地的积弊现象,社会治安也进行了全面整治,使海北出现了路不拾遗,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康宁的好局面。然后,他还向朝廷奏明海北经济困难情况,建议减免韶州赋银一半。因此获得皇帝的褒奖。当地百姓,只要知道萧泰登出巡,他们就会自发地肃立路边两旁,举旗夹道欢呼“萧青天!”

  1294年,萧泰登升任奉训大夫、兵部郎中。当时安南(今越南),已经不再臣服元朝,并侵占我元朝边境五百里。为此,萧泰登奉命出使安南,前往妥协有关事宜。安南国的君臣们听说中原有诏书,且派来的大使是萧泰登,他们惊凝参半,惧怕他的威名。萧泰登抵达安南后,向他们宣示朝廷的有关政策和恩德。经他善言雄辩,恩威兼施,安南答应归还所占土地,并派人前来朝廷奉表贡献,以示谢罪。

  任岭南广西肃政道廉访司佥事时,萧泰登发现岭南广西贪官污吏甚多,地方官员沉淫酒色,懒理政事,积案、冤案很多。他明查暗访,深入调查,仅半年时间,查处贪官污吏400百多个,处理积压案件60多起,平反冤案数十起。一次有一位叫薛阚千的土著“元帅,”到当地掠夺百姓牛马近千头,并强抢民女,肆意杀害平民。萧泰登闻迅,立即亲自带人前往捉拿归案。在大堂之上,姓薛的不但不跪下认罪,反而大喊大叫道:“我乃堂堂元帅,谁敢奈何老子。”萧泰登檀木一拍,从容回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随即大喊一声: “姓薛的你强抢民女,掠夺百姓牲口,残害平民,证据确凿,罪不可赦,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随即吩咐刀斧手,将其推出衙门外当众斩首。百姓又一次欢呼“青天大老爷!”

  一年,柳州左道谋反,叛乱平息后,当时关寸甲要治死罪的有200多人。萧泰登接案后,重新仔细审阅罪状记录和案卷,经过详细审察,发现有不知情和不相干者137人,他予以释放。萧泰登在任期间,为别人严反昭雪的人不计其数,而被他所罢免的贪官污吏和违法乱纪者有近600人。

  注:此四篇文章曾刊载《庐陵正气》和《世界萧氏》杂志《江西日报》、《井冈山报》等刊物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59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