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瓷都情”获奖美文欣赏(四十九)——茶与瓷

2018-09-04 16:23:43  阅读 121 次 评论 0 条

  由景德镇市教育局和中国江西网于2017年10月至12月联合举办的景德镇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国梦、瓷都情”美文征文比赛活动已圆满结束了。自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动员,该市中小学生踊跃投稿。经择优推荐,共收到优秀征文519篇。

  通过网上投票(投票达13.9万人次,参加人气230.1万人次)和专家评委老师认真评选,按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三个类别,产生了美文征文一等奖25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80名以及10个单位优秀组织奖、20个优秀辅导老师奖。

  同学们紧紧围绕征文主题,把“中国梦”与“瓷都情”有效结合起来理解和认识,抒发对瓷都的热爱,较好地诠释了“中国梦”和“瓷都情”,生动记叙了全市中小学生的身边事例,讴歌了许多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家乡——瓷都的热爱之心。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到本次获奖作品,本网将依次发送获一、二、三等奖作品供大家欣赏。

  我的家乡——景德镇,是中国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积淀千百年历史的茶与瓷构成了家乡独特的文化。

  浮梁县自古便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白居易的传世名作《琵琶行》中便提到浮梁茶叶,“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自此,浮梁这一名便传遍全国,推向世界。浮梁茶始于汉晋,盛于唐朝。至唐代,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况。汤显祖更是赞叹“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浮梁茶叶受古今中外的人们赞美不绝,而小小一杯茶,却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细啜慢抿者大可阳春白雪,当然下里巴人的牛饮茶汤,也自得其乐。茶从不挑剔饮者,对文人雅客来说,品一杯清茗,只为修身养性;对市井小民而言,粗茶牛饮,只为解渴提神。但仿佛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就有茶,茶文化贯彻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在重构“一带一路”的今天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从茶叶大国正转向茶叶强国,而我们的茶文化必将成为链接其他文明的桥梁。

  “黄山为九州增色,瓷器与中国同名”,景德镇自古以来以瓷为业,积蓄了丰富的陶瓷文化底蕴,故被世人称为瓷都。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槃,催生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灿烂,实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明珠。董必武初访景德镇时,亦留下了“青白釉倩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殊”的名句,“艺精雕削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为我们展现了景瓷繁杂精巧的多种工艺。总而言之,景瓷可以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来概括。但如此精湛的工艺其中必少不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当第一缕阳光穿越云层落在昌江河岸时,远处雾霭茫茫,两岸瓷器作坊鳞次栉比,屋影映在水中,依稀可辨;陶工们和泥的声音、挑瓷工的吆喝号子,也顺着江风飘入耳中;江中船头攒动,千帆竞行,热闹繁忙的景象跃然眼前。如今,这似是存在于水墨画中的景象已随着城市发展与进步消失不见了,但世代相传的陶艺却一直在延续与传承。如今,这些陶瓷工作者们身上体现出的工匠精神为我们的陶瓷艺术品做出巨大贡献,正是他们的精益求精,对每一件瓷器的不断雕琢与改善,才令我们的陶瓷文化举世闻名。

  在欣赏每一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它们的生产者身上所体现的闪光精神。“中国制造”正面向全世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社会岗位上的每一位公民都以负责、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全民小康梦也将逐步实践。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十三亿人众志成城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61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