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随便,随便不成功!我们不仅要看到成功者现在的成果和结果,但更要清楚他们取得这些结果的背后所付出的我们很多人无法体会的艰辛、汗水、勤奋、坚持与智慧!可以说大部分现在或者曾经牛逼的人,之前都是苦逼!不管这些牛逼的人各自都靠什么样的原因和路径、方法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成就,但毫无疑问,他们的成功归纳起来都会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质(特征)!
创业成功者都有哪些的特质?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无论是改革开放早期的,还是社会发展当下阶段的,只要梳理一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都不难发现,下面的“十二点”或许是他们走向成功、取得辉煌的共同特质:
古代圣人有曰“人无欲则刚”,籍此来告诫我们做人要有骨风。诚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必须遵守法律、规则,并遵循基本的社会公德与道德,这些不假,但这句话也反应出另外一个问题“人无欲则无求”,不管这个“求”是追求还是所求甚至索求,为了达到目标与目的,都得通过行动才能获得,当一个人的“求”都没有了,还能指望有行动?不夸张地说,欲望、梦想、价值是所有创业者的源动力。创业源动力一般源自四大层面:
其一、为了谋求生计。生存不仅是人的本能需求,体现了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的最底层,也更是创业者直至创业成功被人誉为成功企业家们大众的很多人选择创业的朴素而基本的出发点。当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时,稍微上进点、勤奋点的人都会也必须为解决生存问题努力。所以,在80年中国改革之风刚刚开始吹起时,一批为了谋生计和弄潮人走上了经商、做生意的创业之路,很多人因此成了当时众人羡慕的“万元户”,也走出了一些企业家代表。这其中,就包括了以作为贵州“两瓶--一瓶酒、一瓶酱”代表之一并能走向国际市场的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等为典型人物代表的(另一瓶则是刚刚放弃国酒商标申诉的茅台)。
其二、为了发家致富。有一部分人虽说饭有口吃的,可日子过得很苦,只要一看到机会,瞄准就上,办企业、开工厂等创业选择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这种案例就比较多了,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因为因为家庭成分差,在初中刚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就开始了谋生之路。在农村渡过了将近15年后已经年方33岁的他,依靠知青返乡的政策,回到杭州顶替母亲成了校办企业的推销人员。又经过将近10年的业务生涯磨炼,人到中年,已经42岁的宗庆后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并被其牢牢抓住:依靠借来的十几万资金承包了校办企业经营部,靠着三轮一路狂飙,骑出了后来国人皆知的娃哈哈商业帝国,也书写了自己的故事和传奇。当然类似此种状况的人物代表还有很多,比如京东的缔造者、创始人刘强东、华为缔造者任正非、苏宁的张近东等。
其三、不安分、要自由。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马云,他那些小故事就会很容易找到:从小调皮,爱打架,除了自小爱学英语外,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好无疑问马云这种学生属于老师眼中的刺头、偏科生。经过三次高考后还是靠兴趣爱好英语科加分项解围,终于被杭州一大学录取,并在毕业留校任教。可没多久,呆不住、不安分的马云又折腾开了,搞起了翻译社做起了生意来,让本来让“马爸爸”的爸爸刚放下悬着的心噗嗤一下又提到了嗓门前。再后来,就是开公司整黄页,到外经贸部建网站,一路忽上忽下的,直到组成“十八罗汉”开始打造阿里巴巴之后才没怎么换轨了,并逐步走上了巅峰之路。应该说,马云创业的初心,并不是因为家里穷吃不上饭,也不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而是自己天生就喜欢自由,不安分,要折腾,仿佛不折腾不舒服一样。好在马云从早期起步折腾开始,就没有忘了从自己的优势与兴趣英语出发,所以一路走来,尽管辛苦,但也没有太费周折。
其四、为了价值理想。中国企业界常青树代表之一柳传志曾谈到自己的创业初心时说“34年前,确切地说是84年那时创业,我的初心、动机很简单:觉得自己40岁以前的日子,在科学院里自己做的那些科技成果无法变成产品,只能用来写论文、评职称,太憋得慌,没有体现太大的价值,于是选择创业:一来想把自己的方案变为产品;二来通过企业这个载体看看自己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创业界,特别是在如今的创业界,很多在职场上做的不错、表现优秀的创业者也很柳传志一样,创业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此前无法实现的个人价值、理想的一种途径、方式。
路是走出来的,创业是闯出来的!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一颗“熊心豹胆”,只有具有了一定甚至足够的胆量才会敢于去尝试甚至勇于试错,并为之承担一切可能风险。不试,抓不机会;不试,找不方向;不试,找不到方法。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界的标杆人物之一的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在69年就带领公社农民集资4千元开始了小作坊式的农机器具的锻造加工---宁围公社农机厂,这也就是万向的前身。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鲁冠球此举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不是一般的胆量与胆识,是做不出了这个举动、举措的。
同样,在2003年非典非常时期,面对自己实体电脑经销门店必须暂时停业的现状,刘强东转向网上销售,并凭借在一些论坛发帖卖货的心得,后来果断地关闭了在北京渠道中颇有影响力的“京东多媒体”所有实体店,并推出“京东多媒体”网站,后来全面决然地全面转型家电类的电子商务公司。放弃已经初居规模,有良好的现金流的生意,全身投到一个当时国内没有成功模板可以借鉴的新业务、新领域中,可见刘强东此举需要多大的胆魄?
创业之路,是一条荆棘密布而又曲折之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也必须依靠创业者自己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在创业之路上行走,不仅考验体力,更考验精力、心力!尽管乐视的风波仍在继续,贾跃亭也从“跃梦”沦落为很多人喊打的“梦亭”,被一下子从神坛掉进了深渊,让人唏嘘。贾跃亭面对如此之大的突变,摔的可是够厉害的!让人钦佩的是其在重摔后还能反弹,仍旧保持激情与斗志,还继续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可见其其内心是多么强大,很多人根本就做不到,早就被压垮了!就凭这一点就不简单、不能不让人佩服(至于乐视债务及贾跃亭之间的一些纠葛因为不了解事情真相,所以不作评论),同时也希望贾跃亭能成为第二个史玉柱,东山再起,能为投资者减少、挽回损失!
放眼望去,不仅贾跃亭,包括刘强东、马云等那些看似顺风顺水的创业成功的人,无一都经过事业的迷茫期、黑暗期、低潮期、折腾期,能熬过、捱过这几个期的除了需要得当的谋略、方法应该外,更离不开内心的强大、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鼓励与韧劲。
所以,创业对一个人精神上的折磨、折腾远远超过体力、肉体上的加压、摧残,没有强大的内心,坚韧的毅力、持久的定力是万万不行,万万不能的!
大成者能洞察大机会、抓住大机会,小成者能发现小机会、逮住小机会。不管成功大小,一个创业成功的人,一定是能洞察出机会点所在,并能抓住机会的人。
比如浙商及中国代表商界代表人物鲁冠球,1979年,当其不经意间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后。他判断决定交通是中国的重点基础建设与投资,所谓的“要致富、先修路”,而交通的发展势必会直接带来汽车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于是果断地砍掉其他项目,专攻万向节。因为他也感觉到:万向节尽管只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但这个像一个十字架,大的长度近一尺,小的长不过一手指,4个头的横断面平光如镜子,一旦磨掉一根头发的1/6就得换新的,别看着小小的万向节,这可是一个市场广、前景大的产品。于是乎,尽管鲁冠球一直梦想造车,但他事业起步就是从汽车底部这个不起眼的零件开始的。
投资界一些人喜欢讲风口,并诞生了一批诸如“站在风口,猪都能飞”等金句!虽然“风口”一说有被夸大的成分,但的确能反应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趋势和动态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一个成功而且能持续成功或者保持持续成功的人,一定是善于预见趋势并能把握趋势的人。比如大家已经熟的不能再熟的当今中国企业家标志性人物马云,因为第一翻译创业之缘,通过美国人比尔而接触到了互联网科技后,推出了海博电子商务公司,推出了第一本“中国黄页”,接着就又到了外经贸部做去网站和电子商务的相关工作。99年开始创立阿里巴巴,后来又创立淘宝、支付宝、天猫,可以说创造了不少在国内的新趋势、新风口。也是大家很佩服也很疑惑的“为什么马爸爸干什么都能成功呢?”。
其实,大家梳理一下马云的整个创业过程,马云成功离不开几个点:一,英语与沟通优势是其敲门砖;二,比尔是提示人;三,美国之行发现了信息差;四是,中国黄页试了水;五是,外经贸部给了一个更高、更广的平台、拓宽了视野与思维。这就是马云阿里巴巴后面能成功的前期积累,有了这些积累作铺垫,跟上国家发展及时代节奏,不犯经营中的大错,想不成功都难。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及其中的一些人物的相关典故,相信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和了解。在楚汉之争中,可是作为先天基础不牢、条件不好的刘备硬生生的将自己一穷二白的家业在苦心经营下,逐步强大并最终打败名门之后,兵强马壮、实力强劲的项羽,让一个豪气冲天、有勇有谋的楚霸王项羽自刎于安徽乌江,从而建立起相对统一的汉王朝。
尽管刘邦创业成功,打下江山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其有格局、会算账(会算账自然就懂得取舍、舍与得),以至于江湖都传刘邦揽良才谋士、能论功奖赏、大度封侯,所以当时的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三英“英布、吴越、韩信”等谋臣将士最后都成了其部下为其效力、卖命。要知道在这些人当中,一些人之前首先想到的、投奔的不是刘备而是项羽,是在项羽处不受待见后才转而投奔刘邦的。甚至连项羽的主要谋臣陈平,也因看清项羽个性特征与缺陷后断定其无法成就伟业而有了良禽择木而栖的想法,转而投向刘邦,并用谋略与计策帮帮助刘备瓦解了项羽内部。可以说,刘邦夺天下最大的优势是他自己的有格局、懂算账、会拢才,以至于到了三国时期,刘备还一直以汉室后裔为荣,并以刘邦为榜样,积极地向刘邦学习靠近。
其实,一个创业成功的人一般都是有一定格局并在创业路上会算账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格局、不会算账,一个人很难将企业玩转,聚集不了人才、人气。在企业界,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的任正非,他对待员工就显得有格局,也很会算账。他将华为的股份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且自己所占股份比例很小不到1.5%,大部分股份让员工一起分享。结果正因这一将企业价值让员工分享的体制外加一系列的机制,促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了利益共同体,也成就了华为团队管理的特色体系,并形成了中国企业界、管理学术界提到团队与执行力管理时,言之必谈的“华为管理”、“华为狼性团队”等现象。
真正的创业尤其是大创业者,绝对都是厉害的角色,这个厉害不是指他个性,而是行事特征。一般创业成功的人,不管其性格如何,体现到做事上时都会表现出做事狠、脚步稳的特征。讲真,做事狠不是做事毒、也不是恶,而是对事的分寸拿捏、火候把控、取舍等掌控比较到位;脚步稳,并不是说他们不去冒险,但不会去冒进、甚至赌博式冒进。行事前,他们一般在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环境和资源配置后,讲究与追求的是胜算几率。
中国商界响当当的人物---王健林,在2018年年初遇到了一些问题后,审时度势果断及时地通过“以资产换现金”的策略,开启“卖、卖、卖”模式,结果引来吃瓜群众好一阵子的调侃和嘲笑。殊不知,这正是军人王健林高明和果断之处,倘若不及时出手解决问题与化解矛盾,等到积重难返时,想解决可能已经无力回天了。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地产大佬张宏斌身上,其花巨资去拯救贾跃亭的乐视,哪曾想,乐视的洞太深,跟无底洞似的的,看不到底,于是在亏了对咱们老百姓而言就是天文数字、遥不可及的100亿后果断抽身、止血。王健林、孙宏斌关键时刻的举动,也说明创业也好、经营企业也好,做事必须狠的关键性和必要性。
成功创业者的狠和稳,不仅体现在平时,更突显在关键时刻,中国很多以前活的不赖,一时风光无限的企业和人物后来慢慢无声无息甚至无影无踪了,就是缺失了稳和狠所造成的!
创业成功的结果,一般离不开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找对了创业方向,这个方向一般是适合创业者自身特点的和社会发展及趋势的;二是做对了事,在方向不错的情况下,能把事情做对,特别是在基于顺势而为的前提下用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对。
分众对于在城市写字楼里办公的职场人士来说,很熟,还有点又嫌弃又喜欢的感觉,嫌弃的原因是总被强迫接受观看,喜欢的原因是等电梯时能打发一下无趣的时间。十几年来,中国的媒介不断更新换代、唯有分众的商业模式至今没有怎么转变,即便如此在广告界仍执掌牛耳,最近还被马云高价参股,着实属于楼宇广告界的独角兽!
分众的诞生与成功是偶然更是必然!谈分众就必须从其创始人江南春说起。都知道江南春酷爱文学,文笔也很不错、喜欢写诗。因此,江南春在大学期间成了学校诗社的主力,还通过文案创意获得了不少收入,并且通过无锡一个市政广告的案子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50万。其在大学一毕业后便开始了广告公司的运作,成了永怡传播的总经理。彼时,永怡传播的主要客户来自刚新起萌动的互联网及IT公司,前两年发展迅速。
未曾想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广告客户仿佛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永怡传播的营业额严重缩水。面对困境,于是,江南春开始反思传统的广告模式。江南春认真地分析了中国传播介质的构成、各自优劣势:“报纸和电视是国家的;杂志人家干得挺好的,也赚不了太多的钱;户外广告是赚钱,但围着内环跑一圈发现,屋顶已经都是广告了、没有位置了,这口饭没得吃。”经过一连串的提问与否定之后,有一天,江南春突然看到电梯外贴的海报,又联系到自己曾帮LG做过液晶显示屏广告代理,“为何不把液晶屏式的广告媒体放到楼宇里呢?”的创意与意念突然涌现,并越来越坚定。于是,开始于2002年找上海的一些楼宇大厦进行试点。试点后于2003年正式成立分众传媒。
又一个没想到,在江南春的分众成立不久,另一个同样是上海的虞锋则选择在北京成了了“聚众”,干着和江南春一模一样的活,前两年各自都在跑马圈地,毕竟中国大,还相安无事,可随着彼此的开荒都接近尾声,短兵相接、相互抢夺楼宇资源、比拼价格成了必然。于是,在商界上海了在同一领域两个上海男人的“决斗”的经典案例,并在关键时刻,江南春与虞锋长之间以摆事实、讲道理、话趋势地谈几次,终于,两个商场中的智者达成一致,最终以分众收购聚众而告终,从而一统天下!此次收购,让成就了江南春的楼宇帝国,也成就了虞锋的投资帝国(成了专业的投资人),事后来看,两人皆大欢喜!
从分众的案例不难看出江南春从一开始就找到了方向,而且这个方向特别适合其本人,也在关键时刻做对了事,主要表现为:其一,文案创意要以文笔与思维作为基础与支持,这是江南春的强项;其二,永怡传播为江南春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与客户资源,能洞见客户内在需求,做到实用、实效;其三,分众本质还是传媒传播,虽说换了形式,但基本模式没怎么太大的改变,原有的资源继续有用、有效,降低了风险;其四,在同行进行肉搏战、价格战不利于行业和企业发展时,江南春主动出击,通过联合收购方式(收购了行业内聚众、框架等主要竞争对手),统一了楼宇广告江山,制定了新的行业规则和门槛。
韩语在《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意思是说人不可能生下来就知道,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后才得知解。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创业成功的人都是一个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也都是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
在传统零售当道的时候,国美、苏宁是国内家电线下流通渠道数一数二的标杆,后来因为电子商务的冲击,势头有所减弱。但是作为苏宁的当家人张近东,面对新形势、新趋势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及时拥抱互联网,实行苏宁互联网+战略,这点,大家可以从苏宁多次门店招牌及口号更换可以看出其战略不断转型、不断升级。从早期苏宁电器到苏宁易购,再从苏宁易购到苏宁云商、智慧零售,直到现在的苏宁零售云等,苏宁每次变化带来了企业的发展与增长的同时,也将苏宁逐渐打造成了一个平台型企业,并改写了家电流通、终端渠道的江湖排名。
看的见的是表象---苏宁的改变;看不见的是内核---创始人张近东的自我改变。大家想想,作为苏宁这艘航空母舰的掌舵手,张近东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善于创新的话,怎么能针对新环境及时把握方向、及时调整战略,虽说他可以不懂具体互联网技术,但不学习的话,他是没办法抓住互联网及科技的趋势与规律的。抓不住、抓不准,张近东也就无法谈应用与创新了,更谈不上决策、抉择呢。
所以,一个创业的成功者一定是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学习为基础通过实践、实操来提升自己的水平的,水平高了、见的多了,创新能力自然就差不到哪里去!
度、量、时机、节奏等是创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左右结果、局面的一种势能,无法测量,只能感觉,并最终能产生和形成事物的转折点与爆发点。
孙子兵法的“写形篇”里有五曰: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这其实也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始终贯穿和体现的一些规律,也是我们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尽管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但用发展的眼光及引申的角度来看,度包含了两个维度,一是,指空间大小、程度大小的概括,二是,意指法度、规则;量则指幅度与重次。如果能把度、量、数、称等把握准、运用好、控制准,创业一定会迎来爆发点,有了爆发点也就迎来了转折点,过了正向转折点,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金立手机今年资金断流,身陷泥潭,能否摆脱还是个未知数。想当年,金立也是曾经辉煌过好一阵子的企业和品牌,在危机爆发后其老板刘立荣眼泪哗哗地,2017年60亿的营销费用并没有让金立产生高增长的销售,这是直接导火索。事情是这么个事情,可花了60亿的营销为啥就没落地,白花打水漂了,关键花了这么多钱,作为消费者的我买手机时就硬是想不起金立来,所以钱不是花多,也不是不花,而是花对、花好!
椰岛也是保健酒行业的品牌,曾经的保健酒第一股,如今被ST带帽,要不是现在的投资人冯彪采用资本市场惯用的手法,通过自己告自己而被迫停盘,就凭前不久发的椰岛季报,退市是大概率的事件。作为曾经保健酒行业的领头羊,短短的不过十几年间,如今椰岛的销售额不足劲牌的零头,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究其原因,主要核心四点造成,一是,早期上市兜里有钱、成了土豪,在主业根基还不牢固的情况下,开始多元化,又是白酒又是酒精,又是房地产又是蔗糖贸易,结果处处都要花钱,处处钱不够,还都不专业没优势;二是,国有体制、机制,人人都是主人、人人也都不是主人,还容易形成派系之争;三是,错失了主业保健酒的黄金期,在保健酒礼品、餐饮、家用三大细分市场,本来椰岛是礼品市场的老大,可后来礼品市场逐步萎缩,餐饮市场打不开局面,就在这种进退两难中,市场黄金期一晃而过;四是战略定位不清、方向不明,老是找方向,总在定新的战略,总觉得是机会,又老是抓不牢。
如果说金立亏在了钱花的方向不对,度、量把控不对,那椰岛则是失在了度、量、数、称等问题上。可以说,如今的椰岛是在吞下了自己过去亲自种下的“投资多元化、经营多元、品牌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盲目、冒进的苦果!
创业在折腾中定位、定向,在折腾中找到、找准位置。一个创业最终成功的人,不管之前经过多少波折、费过多少周折,最终能成功一定是以找准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为根本前提的,在这一创业修行旅行中,折腾是必不可少少的,折腾的核心意义就是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如果在折腾中犯了大错就会摔大跟头,严重的还一时无法爬起,甚至就永远爬不起,小折腾则不会伤筋动骨,能爬起来并很快恢复元气。
刘强东、马云等都是经过多次折腾后,找到自己要干嘛,最终通过不懈的奋斗、努力拼搏后,迎来了人生的高度。我们在钦佩这些大咖牛人的成绩之时,更要去分析别人成功的前因后果。
比如马云,因为有英语优势所以靠加分项被大学录取,因为英语优势被大学聘用当老师,因为英语优势及老师的角色做了翻译社进行了第一次生意尝试,因为英语及翻译社接触了外教比尔,因为英语及比尔接触了网络科技前沿阵地的关联公司,因为英语及互联网科技相关公司创建了海博电子商务推出了“中国黄页”,因为英语和“中国黄页”又被外经贸部挖角,因为英语和在外经贸部的国家级窗口单位的历练后来创立的阿里巴巴。可以说,在马云的发展历程中,虽说其东换西换,这折腾、那折腾,没成功前别人都对此不屑一顾,可别忘了,马云这些折腾不断,始终发挥着两个自身优势与特点:一是英语优势,靠英语获得了机会;二是老师岗位所带来的“表达与沟通”所谓的“会讲故事、能忽悠”。
创业过程中,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折腾都不会太坏,换来换去也都属于小折腾不用怕。创业过程中要说什么最值得怕,可能最数犯大错,一旦犯了大错,很难扭转,特别是通过借债的形式在没有根基支撑的情况下,多元盲目化、投钱冒失化,今年的金立手机、盾安等事件都说明了犯大错的严重后果。
营销界里的不少人可能都看过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论》这本关于品牌营销的书,该书的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为导向和以消费者心智为导向来展开,强调要么第一,要么独特。其实,不仅品牌营销如此,创业项目切入也是如此,不管在什么年代,即便你是模仿创新,只要你能在所处的年代做出独特、形成区隔,显然更能成就大业。
作为酒业销售百亿俱乐部成员之一的劲牌(其它分别为: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是唯一的保健酒品牌,也是中国酒类销量最大的单品品牌之一。如果去问酒类营销圈的人士如何解读劲牌的成功之道的话,相信很多人都会说说最基本、最直接的三点:其一,劲牌对终端的把控力,实实在在的是终端致胜的典范,业内很多企业想学一直学不像;其二、稳定的经销商队伍(在中国酒界有两个可以传承品牌,茅台与劲牌,都在培养经销商二代);其三,劲牌的拳头产品--小方劲,无人争锋(尽管竞品不少,但无力挑战)。其实,劲牌的成功远非这三点所能决定的,如果非要用一句概况劲牌成功之道的话,那应该是以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支点、以具特性的产品为切点、以掌控终端为焦点、以团队执行为重点等为基础而形成的特色、特性的结果!
而劲牌成功的特色、特性结果恰巧再次应证了“定位论”,也充分说明,创业者的成功一定是或产品、或方法、或模式某几方面或者全面,有自己独到的体现。这也是独特的表现与功效,只要有了独特就会显的不同,只要显得不同,就会形成区隔。
同样类似的案例还很多,比如都是电子商务平台,京东和天猫就各有特色、明显不同,京东是垂直类平台,天猫是物业式平台。
无论创业者个人是什么个性风格、怎样的行事特征,也不管创业的项目是什么,商业模式如何?最终,创业能否成功都要依靠经营来实现!大家都知道,作为网络与科技的两大巨头AT的“小马哥”马化腾和“乡村教师”马云二人个性还是有很大差异,马化腾内敛“擅长技术、讲实用”,而马云外向“擅长忽悠、讲故事”,可以说不同的个性就会形成不同的行事风格,不同的风格也会决定不同的企业经营风格,事实上,腾讯的经营风格与阿里集团的经营风格就有较为明显的不同。正因为如此,往往在企业就形成了“老板作风就是企业作风、老板风格就是企业风格、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一些真实写照。尽管不同个性、风格的老板导致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方式不同,但再不同,只有有效适用企业就行,就好比腾讯和阿里一样,风格不同,但经营的都比较有方,从而都抢占了各自的高地,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考验一个创业项目或创业载体能否取得成效?取得怎么的成效?都必然靠经营来实现。而经营的好坏在方向没问题的前提下除了要一定的战略、战术支撑外,更多的是靠执行,也就是说经营的好坏的结果,至少50%取决执行效果。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蓝图变现实,梦想要实现,执行是唯一的出路和出处!尽管不同的企业因为企业性质不同、老板风格不同、行业类别不同等会导致企业在经营上、在管理上、在具体执行方式上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甭管他是“狼性团队”还是“绵羊团队”,什么团队不重要,重要的是团队在一起不是团伙,能取得好的成效、获得好的收效!
总之,成功有方法,更有原因。创业者尽管个性不同、风格不一,获得成功的方法和原因不尽相同,但有规可循,有律可遵。这些共同的特点、规律,就是那些创业成功者的共同具有的特性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