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 梦中的草原浪漫依然(组图

2018-09-13 03:06:16  阅读 102 次 评论 0 条

  席慕蓉,蒙古族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等。最近又推出了《追寻梦土》与《蒙文课》两本散文集,读者遍及海内外。

  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随全家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全家移至台湾。她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21岁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油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年轻的席慕蓉和丈夫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一个是学油画还写诗,从小非常讨厌数学;一个是学物理的,沉迷于数字的空间里,他们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竟然相爱了。虽然现在丈夫因病离世,但是席慕蓉的回忆仍很动情:“我觉得他是我最大的支持者,我有今天,一直都是他在我的后面,他对我很宽容,很大度。所以他过世了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自己不会哭,本来觉得可以蒙混过关,结果还是过不了关。如果要讲的话,就是说我想谢谢他。”

  1970年席慕蓉就以“穆伦”为笔名发表作品。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9月前往故乡,初见内蒙古高原。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等荣誉。近十年来,潜心探索内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

  新报:许多喜欢诗歌的朋友在面对诗人的时候,总想问一句话:你写诗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

  席慕蓉:这个问题不会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有的事情就是因为我们说不清楚所以才会去写。从我来讲,在写诗的时候,就是很诚实地面对自己,想办法安静下来。日子会过得很混乱,写东西其实就是用文字来整理你的生命。对我来讲,写诗是让我得到身心安顿。

  席慕蓉:不光是诗歌,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里肯定会有创作者本身对生活与生命的触动,但是一定也会有创作者的想象力在里面。所以讲艺术的手法与作者的触动一定是都在里面的。我写诗的时候,觉得跟任何人无关,就是一种释放,就是说我的身体里还有另外一个我,心里有时候总有些东西在那里绕着,我就是想用诗把它引出来。

  新报:对年轻的朋友来讲,写作是很吸引人的一件事,但是很多人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太自信。

  席慕蓉:其实功夫都在日常,我的建议是写笔记、写日记。我的建议是年轻的朋友不一定要把自己界定为年轻的阶段,生理上的阶段,在灵魂里面是没有的,一个6岁孩子灵魂里面的某一种直觉,可能到了70岁,那个东西还会回来。要自己多阅读、多去观察别人、多反省,你会觉得生命的面貌其实不是表面的那样。

  席慕蓉:其实整天琢磨这样的问题,你就比较累了。我从十几岁开始写诗,直到今天,在写诗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写出一首好诗。好和坏都不要去管它,只是把心里的东西说出来就好,不要在乎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新报:作为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油画家,你对自己在哪一个领域内的作品更满意?席慕蓉:其实我对自己的诗是不打分的,但是我对自己的油画可以打分。因为我觉得在诗歌方面我只是一个业余者,我可以有不打分的自由。但是我更珍惜自己的诗,珍惜我在诗歌里的自由度,所以我希望保持一个业余者的身份。

  新报: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对作家的写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你对内地的文学作品有怎样的评价?

  席慕蓉:对于内地的作品我读得不够多,所以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是我最近特别喜欢读内蒙古作家鲍尔吉·原野的作品,我觉得他所写的无论是内蒙古高原还是其他的,他都能用很淡的笔调写出来,但是有很浓的对人的触动。

  新报:现在许多评论家认为有“诗歌危机”存在,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诗歌是很兴盛的,许多年轻人都写诗读诗,现在这种状况已经一去不返了。

  席慕蓉:我倒没觉得有“诗歌危机”存在,我觉得诗歌从来没有中断过,就是说一个写诗的人要写这首诗,他有释放的感觉或者有想要写诗的渴望,这是几千年来没断过的。我写了一首诗,写完以后,也许有两三位读者读了说他喜欢,其实这就够了。几千年以前的人写的诗我们还记得,我相信几千年以后也许有人只记得我们一句诗,这也就够了。

  席慕容:写散文比较主动,我想要写这个东西的时候,稍微认真一点就可以写出来,但是我写诗是比较被动的。我知道我要写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只有把这首诗写出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我要讲的是这个。所以对我来讲,散文我可以做命题作文,朋友让我写些什么,我还可以写。但就算是我再喜欢的朋友,给我出一个题目,让我写一首诗,那我也绝对写不出来。

  新报:最近几次到内蒙古高原,和你20年前刚踏上那里相比,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吗?

  席慕蓉:这几年我有一个特殊的感受是不说不行的。就是我在一些地方看到草原上的生态被毁坏,而且这种毁坏是出于无知或者出于贪婪,有许多露天煤矿惨不忍睹。我不觉得煤矿的价值高于草原,我觉得草原的价值远远高于煤矿,因为这是我们整个地球可以呼吸的肺。露天的煤矿最多挖20年就没了,但是毁掉的草原都是几千年间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

  青春年少的时候,总喜欢躲在诗歌里畅想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开始摆脱诗歌,走入实际的人生,也还有许多顽固的分子,坚持和诗歌战斗在一起。在我看来,这是诗歌的真正读者,也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者。对许多人来说,席慕蓉是一个温暖的名字,在这个名字的带领下,可以回到自己的青春岁月,看见自己的校园生活,聆听自己青涩初恋的心跳。作为画家的席慕蓉,用自己的文字,给数不清的青春染上了一层暖暖的底色。在她的笔下,内蒙古高原被赋予了一种近乎神圣的气质,在时时召唤着她这个异乡的游子,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愫,也从原先的唯美转向了更加沧桑厚重的美。席慕蓉的文学关怀,从人的情感也更多地转向了血液。看过席慕蓉的画,笔触间有着不张扬的美。想象到她的文字,近年来由于沉迷于对原乡的描绘,原先的纤细韵致与现在的博大关怀竟成为一道亮丽的互补色,描绘的同是人生,却又事关没有遗憾的青春。本版撰文/马驰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68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