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孔》的后面是家庭

2017-12-10 13:38:08  阅读 139 次 评论 0 条

  众所周知,余秋雨与已故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的关系很好,谢晋曾立遗嘱请余秋雨为自己写墓碑,谢晋去世后余秋雨执行了这个遗嘱,然后又写了这篇《门孔》的文章,写得很感人,以至于在网上流传甚广。

  《门孔》这篇文章,让读者看到大导演谢晋生活中的艰辛:四个孩子,两个孩子智力欠缺,而且很严重。但是谢晋与孩子们的情感甚笃,父子情令人感动。余秋雨透露,谢晋曾告诉他,自己的儿子阿三长年因病在家,“为什么眉毛那么稀疏?因为他每天在家的门孔里面等我回来。他只要醒了就在门孔里看,眉毛全部磨光了。”

  新散文集除了收入这篇写谢晋父子的《门孔》,还包括其他多篇写人的新作,有巴金、黄佐临、章培恒、陆谷孙、张可、王元化等文化名家,还有白先勇、林怀民、余光中等,可以说是余秋雨写作至今的全部单篇记忆文学的结集。

  新作之所以取名《门孔》,余秋雨说,因为门孔的意思,守护门庭,窥探神圣。门孔的后面是家庭,守护着家庭,但又是窥探着神圣。对谢晋的儿子阿三来说,他每天在门孔处,窥探的是爸爸回来,而对更多人来说,则是期盼着更大的东西。“我把‘门孔’这个含义当做当下艰苦奋斗文化人的共同哲学。我很愿意大家可以来看看我的这本新书,不是看我的文章,而是看这些文化前辈们,在艰难当中的努力、坚持,在门孔里面守护门庭,又窥视着神圣,这样的一个了不起的过程。”余秋雨说,自己写书有八百多万言,但唯有写作这本书时,一次次搁笔哽咽。

  新书中还特别收入一篇《单程孤舟》,既是余秋雨与妻子马兰多年来“相濡以沫、相依为命”情感历程的自叙,也是余秋雨对于此趟世间行旅的冷冽的彻悟:“只有此生,只有单程,只有孤舟,只有两人。”在发布会上,余秋雨还主动提到,社会上每半年有一条谣言说他和妻子马兰离婚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每次我和马兰看到都哈哈大笑。后来编得越来越夸张,各种各样的谣言越来越复杂,甚至把我马上和别人结婚的照片都登出来,这就乱了,请大家不要相信。我和马兰像好兄弟一样,好朋友一样,关系很好,很密切,我们是好夫妻,谢谢大家的关爱。”

  余秋雨透露,自己当下主要待在上海,“安安静静过日子,不上网、不用手机,大家找我很困难。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人不管走多远,不管写多少东西,重点还是一个小小的家庭,一个安静的生活,一个被安顿住的自我灵魂,被安顿住了,安安静静的过日子,看着周围的风云,觉得非常非常幸福。”

  提到余秋雨,不能不说到他的超级畅销书《文化苦旅》,该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该书开创“历史大散文”风气,影响甚大。至今仍在再版。与《门孔》一起亮相上海书展的,就有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增订版插图本《文化苦旅》。这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了十几篇重要文章,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其中入选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经典篇目也全部经过改写、修订。

  提到这本给自己带来巨大关注度的畅销书,余秋雨显得很自豪。他说,前不久有人问他,为什么你30年前的《文化苦旅》和丝绸之路,在起点和道路上不谋而合?“我当然很骄傲。在30年前,不做官、不出国、不做买卖、不做生意,辞职之后跑到丝绸之路的起点,跑到陕西、甘肃,一个人披着破棉袄去走。我说这是天的召唤,神秘的力量把我带到了一个重要的地方,我开始一个人走,这就是文化苦旅,我觉得这条路走得对。这个‘苦’并不是自己的苦,我们有百年血泪,但是我要告诉世界,这个民族有百年血泪,千年前的辉煌,是这样的。所以我辞职之后来到公元七世纪的阳关。当时的阳关和现在不一样,没有车,要走路,一个人披着破棉袄走路。有的时候感觉不安全,就在自己的手上拿一块石头,就这样走。这样,写成了《文化苦旅》。”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