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有文化,常年操持家务,勉强够得上是“相夫教子”的传统女人。说到我们从小受到母亲的歇后语教育,兄妹几个个个都能够举出不少例子,现在回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还是那么津津乐道。母亲的教育方法很有特点:几乎每次都会借用一两句歇后语,言简意赅,说得我们口服心服,尽管那时我们还不知道那就是歇后语。很小的时候,她告戒我们:“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一次,我没有把事情做好,她批评我说:“你这是‘乌龟唱曲——鳖(别)调’,你应该如何如何。”我故意呛她:“乌龟根本不会说话,怎么会唱曲子?”她忍住笑,故意沉下脸:“你别管乌龟会不会真唱曲子,赶紧把你的事情做好!”我猜她也解释不出来,但觉得母亲的歇后语用得还真是地方,我只得老老实实从头来过,直到把事情做满意为止。
儿时,每次期末考试我们几个都看得很重,自己觉得已经很认真对待了,可是拿到学生手册,发现总是难得考上100分,不是这里扣掉2分,就是那里扣掉3分,最令人沮丧的是只有94分,刚刚被排除在优等之外!给母亲看成绩时往往被她数落:“你这是‘老妈子放屁——有粗无细!’”说得我们一脸尴尬,懊悔不已。我的粗心毛病还真顽固,直到考进市重点中学才慢慢改掉,当然离不开母亲无数次的歇后语耳提面授。
老人家对我们的教育,感受最深的是要我们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她有一句口头禅:“什么不要学啊,学个‘痖痖疯’——过河还不要钱哪。”我们几个参加工作以后,仍然坚持学习,老人家的话成为我们的动力,不论工作多么繁忙,家务多么繁重,始终坚持学习,而且尽量多方面涉猎,不断充实自己,实际工作中往往能够触类旁通,绩效明显。我感到母亲是一位颇有文学意味的女人,她说的歇后语,很多后来都能够在歇后语词典里找到,甚至现在我的写作,也有母亲的歇后语影子。母亲用歇后语教育了我们,使我们跨出人生扎实的第一步。
我常常向老人家打探,女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这些歇后语从何而来?她回答我们,她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是外婆用歇后语教育了她、舅舅和姨妈。母亲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美德通过歇后语传承给了我们,使我们学会怎样面对人生,她成为我们兄妹最好的启蒙老师。我们成家以后,有时去看望老人家,她还时不时地蹦出几句俗语、歇后语来,例如“石头朝山上背”,讽喻做无用功;“一娘生九等子”,比喻怎么做人主要靠自己;所谓“一等人自成人;二等人教成人;三等人打死不成人”;“你能用竹竿把太阳撑起来?”比喻凡事要抓紧,不可懈怠;“舌头打个滚,出门不折本”,比喻出行须问路,对不了解的事情,不妨问问周围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