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十一连跳”事件成为近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个中的原因,舆论分析认为,这些工人每天陷入“上班、下班、睡觉”的这种“钟摆式”的生活,挤压着他们的私人时间,人与人之间变得十分孤立,哪怕同在一个宿舍的人,都是叫不出名字的“熟悉的陌生人”。“非正常死亡事件频发反映出企业在组织生涯管理层面上的缺失。”资深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尽管导致上述悲剧事件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对职场环境的不适应和人职不匹配无疑是主要原因。
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谈到,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便越容易自杀。“集体的力量,是最能遏制自杀的障碍之一。”因此,为避免再度发生类似悲剧事件,洪向阳认为企业首先应该充分重视组织生涯管理,协助员工确立个人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
他分析,组织生涯发展的本质是让员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从组织的角度充分考虑员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而形成个人职业定位和规划,不断为员工成长提供帮助。由于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协调,因此,当个人目标实现时,同时对企业作出了有益贡献,对企业的贡献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员工的动力,最终达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结果。
在向阳生涯资深职业规划师闫岭看来,富士康第七跳的主角———“明星员工”卢新的霍兰德职业倾向艺术型十分明显。这种类型的人具有想象、直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意等人格特征,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境,不善于事务性工作。很明显,卢新的职业兴趣及倾向与其在富士康的岗位极不匹配。一个人从事一份与自己性格、兴趣不相符甚至是相悖的职业,可想而知其状态会有多么糟糕。
从卢新的日记来看,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就走错了”,因此,“很迷惘”,但是,个体的无奈和痛苦并未及时得到来自组织的重视和援助,一个原本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就在对人生的后悔与迷惘中最终走向了灭亡。
除了提供组织生涯规划,加强员工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员工提升职业心态的成熟度也很重要。“十连跳”,敲响了富士康员工心理健康的警钟,而这对于国内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也同样值得警惕。
某地区调查报告显示:当地很多流水线%以上为女工,年龄集中在19至22岁,月平均工资只有1200元。两三年过去,虽然这些农民工技术日益娴熟,为公司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但工资增长却十分缓慢。类似这样的状况在国内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在巨大的生存压力、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高强度低收入的无奈、未来发展的迷茫与绝望中,很多员工的心理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企业在给予员工合理的劳动报酬的同时,不能忽视给予员工“心理福利”。一些国际知名企业都有专门的员工援助计划,有专业心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咨询,为员工送上“心灵鸡汤”。中国职业咨询元老人物、高级专家王一敏透露,在日本,企业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保健组织,除了在员工有烦恼时提供咨询外,还要求主管平时注意员工心理状况,并定期实施心理诊疗。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认为,企业应更多地从正面对员工展开积极的引导,帮助员工提升职业心态的成熟度,容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应付职场中各种复杂局面。从多个层面切入,改善员工生存现状,让竞争更加公平、让人际更加温情,减少乃至消除员工的绝望情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