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写的东西有人看就是幸福

2018-09-25 09:24:12  阅读 126 次 评论 0 条

  毕淑敏:越是纷扰的人生,越能让我们对世界多一分了解。每个患者都会讲出为什么那么做,会讲出其行为的逻辑。只有开了心理诊所,才明白世界如此复杂,人性如此多元,反而让我对真实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毕淑敏:是的,大家都觉得不快活,一是因为物质的欲求无法满足,比如职位、金钱、房子等,一是没有安全感。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们都是外部因素,人的快乐究竟该由外部决定呢,还是由自己决定?是自己支配自己,还是让看不见的手支配自己?我觉得,快乐来自内心的判断,一个人就算住在大房子中,也未必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毕淑敏:关键是从渴求到达到,真的会快乐吗?就像张国荣,普通人向往的东西他都拥有了,可他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快乐。

  毕淑敏:有这样一个调查,在博彩中获大奖的人在几个月后,快乐感和没中彩之前完全一样。还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表明,穷人在逐渐变富的过程中,初期快乐感确实与财富增加在同比增长,可到了一个阶段后,两者关系就不大了。这说明,钱多快乐多、有钱就有安全感,这是发展初期特有的心态,关键看你是否突破了温饱阶段的快乐观。我的意见是,一个人不要被外部因素左右,不能把自己的生命拱手相送。

  北京晨报:今天80后、90后的孩子们的生活已无温饱问题,可他们依然不快乐。

  毕淑敏:改革开放给了这一代人机遇,世界上最新的电影、最好的游戏、最先进的产品,他们都能通过网络看到,这在几十年前根本不可能。中国用30年走完了世界100年走过的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的物质与先进国家相差何止百年,许多乡村没自来水,没有电,今天的年轻人可以看到巴黎最新流行的时装,可他们看得见却买不起,如果内心再没有一个非常稳定的价值体系,就会觉得饱受折磨。

  毕淑敏:是的,物质财富增加了,教育要跟上,现在孩子技巧、能力、知识储备都很好,但幸福感与技术无关,技术是制造不出幸福的。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价值观,我任教的大学中有一个女孩,她课也不上,追星一直追到国外,她对我说,她这么做是为了质问这个世界,难道她没有选择的自由吗?我觉得,她有选择的自由,但她没有权力用糟蹋父母血汗钱的方式去追寻自由,人应当自立,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毕淑敏:还是要回到人文立场上来。有了财富,是继续膨胀,还是去追求幸福,追寻精神的满足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几百万年来,人类进化的准则是不仅要利己,还要利他。

  北京晨报:人文精神之所以代代传承,因为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可这些东西今天孩子们已经不大去看了。

  毕淑敏: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代人迫不及待地在积累财富,凡是不实用的技能都被排斥在外了,对于学生来说,有读小说的时间不如去记几个外语单词,考试时多得几分,也许人生就彻底改变了,靠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怎么可能谈幸福呢?中国人口基数大,向上的管道一直比较拥挤,在和平时期,只能依靠教育,现在连幼儿园都在竞争,北京本来就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在阶层流动中占有了先机,可大家依然你争我夺,那些乡村的孩子该怎么办?要想达成真正的公平,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能总是顶尖的那一部分人比拼。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总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不能把弦老是绷得这么紧。

  毕淑敏:当然有关,过去我们获取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文学,而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短平快,堪称色香味俱全,全面占领了他们的感官。看小说只能靠眼睛,通过感悟和思考去复原写作者的初衷。你说大观园什么样,林黛玉长什么样,这些都要通过想象来完成,需要与自己内心世界相结合。可现在的大片根本不给你这样的空间,许多年没看电影,今年看了一次《变形金刚3》,节奏实在太快了,让人脑子根本反应不过来,回头一想,其实情节上有很多逻辑问题,可当时你却感觉不到。我们的古人生活节奏很缓慢,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是属于“三省吾身”的,现代人晚上都在加班,没时间反省。我有一个朋友,不喝咖啡、果汁,就觉得嘴里没味道,在今天,人们越来越品不出清水的味道,感受不到简单饮食的滋养,这样内心就被裹挟了。所以大家要去吼卡拉OK,这确实是发泄愤怒的最好方式,几乎所有动物都会嚎叫,可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愤怒呢?

  毕淑敏:是的,这是看漫画理解不了的东西,小说给予内心完整的认知,它教会我们同情与悲悯,学会爱,感受爱,这是万分重要的。许多拥有亿万财富,乃至身居高位的人,他们却不知情感为何物,成了精密的机器人,没有灵魂。人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如果不做心理医生,我只能想象富人生活未必幸福,做了心理医生,确实接触了大量的实例,有的人房子大到有人进门,要用望远镜去看是谁的地步,你这么富裕,可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穷苦的人,对于有良知的人,这是无法容忍的事。2008年,我绕地球走了一圈,发现它其实没多大,那么慢的船,不过只走了百十天。它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学会有节制的生活。

  毕淑敏:如果我在家里讲这些故事,不过三五人听到,如果和朋友、同事们讲,不过百十人听到,印成书,至少还有几万册,我是个没奢求的人,对此已经心满意足了。我写作仅仅是为了和别人分享,后来文章被收入中学教材,这大大超过了我的期望。一次天津高考,试题用了我一篇文章,是18分大题,让我很担心,千万别是偏题、怪题,说实话,让我来答那道题,我也答不太好。后来人家说,你就放心吧,你是中学语文老师们重点监视的作家,有新作品都会让学生们阅读的。后来,得知这道题同学们平均考了13分左右,我才放了心。

  毕淑敏:确实如此,稿税起征点依然是800元,争取了多少年,也没有什么改变,作家是小众群体,怎么呼吁,人家坚决不变。此外盗版太多,吞噬了作者、出版社、国家的利益,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老手艺人,写了好作品,也是一锤子买卖,市场很快就被盗版接管了。我倒也无所谓,丹麦人幸福指数是世界最高的,其中排在幸福感第二位的就是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人能听到。作家写作,有读者看,这已经很幸福了。

  北京晨报:莫言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严肃文学来说,应该是个利好消息吧?

  毕淑敏:首先要祝贺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曾经是那样的遥不可及,现在终于也有我们自己的作家得到它了,这说明,中国的严肃文学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我对未来抱有希望,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当他们突破温饱阶段后,他们会更加关注精神建设的。

  毕淑敏:外部世界确实非常重要,但内心也要学会辗转腾挪,不论时代怎么变化,做人的根本指标没变,文学的根本指标没变。在今天,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我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挣扎了,我们忘掉头上的那个大尺度的存在。我在西藏待了10年,在藏北的星空下,确实有一种震撼感,真正理解了宇宙之辽阔,生命之短暂,这种感觉,我保留了几十年,它改变了我一生的准则。所以,我给这本书起的题目是《星光下的灵魂》。世上没有价值的东西很多,孔子说人到70岁,就会“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希望能提前达标。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79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