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你不得不知的4大人生哲理

2018-09-26 12:27:54  阅读 135 次 评论 0 条

  茶道发源于中国,兴于唐,盛于宋、明。唐代茶圣陆羽曾说,茶之为饮,发乎神龙,闻于鲁周公。上古神农时代我们便与茶结缘,从古至今,伴随着世事变迁,茶在中国,渗透进了人间百味。茶道成为指引中国人生活的一门艺术,茶道精神和静怡真,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正如儒家所讲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和是待人接物的宽容、谦和之礼。一份宽容的心态,一份温暖的礼让,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润滑剂,是发现美好的切入点。

  和是中国茶道的精髓,是儒释道三家精神的高度融合。茶道之和是中庸之道,是天人合一,是五行共生。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文人喜好以儒治事,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苏轼便是这其中的典范。他既有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又能在困境中获得道家的逍遥,参透佛家的解脱之道,活出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洒脱。

  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

  茶圣陆羽的挚友,著名诗僧皎然在他的三饮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一饮除去睡意昏沉,顿感天地之空灵清爽;再饮心神清静,与禅坐有异曲同工之妙,颇有迷即佛众生,悟即众心佛的味道;三饮最终实现了清静、自悟的禅宗宗旨。

  现代人热衷于禅修、瑜伽、冥想等等活动正是对古老茶道精神的追求。面对外界的嘈杂,不妨关掉手机,放下一切杂事,给自己一片安静的天空,静静地捧一杯茶,认真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蓄积再次出发前的力量。

  一说到茶,你可能会觉得这是文人墨客的风雅之事,大玻璃杯泡水如饮牛,不解其道不如不饮。其实不然,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对茶道有着不同的追求。老舍经典话剧《茶馆》中,去茶馆喝茶的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涉及各行各业。不论是王公贵族追求的茶之珍,亦或是老百姓追求茶之味,大家都能在茶事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舒畅,这便是怡。

  饮茶需要从忙碌的生活中跳出来,暂时摆脱生活的枷锁,中国文人不得志时往往会在自然山水和品茶间寄托情思,在一缕茶香中排遣抑郁之情。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物质固然重要,但精神享受更不能少。过于重视物质享受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就会慢慢陷入潭底,徒然挣扎,找不到自救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人名家的真字迹;用的茶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瓷,最重要的是饮茶之人要怀有一颗真心,与茶友相处要真诚,要用真情。

  尼采说,人的成熟不是被现实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实际,那是精神的早衰,真正的成熟,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人生如茶,只有经历沸水煮泡、起落沉浮,方能清香扑鼻、沁人心脾,经历过人生的坎坷,世事的磨难之后,方能从茶的清醇中品味人生,返璞归真,发现真正的自己,以不变应万变,面对纷繁的人生。

  在一次次的茶事活动中,我们最终达到对真的深切体悟,品味人生;朋友之间获得更加真诚深入的交流和关爱,茶人之间互见真心;探索世界真实的样子,发现自己真实的面貌,认识生活,好好过日子。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80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