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维仁散文集《倚着月光前行

2018-09-26 22:24:42  阅读 140 次 评论 0 条

  近几年,散文创作有两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种是鸿篇,一种是短制。前者动辄洋洋万言,后者追求精短文风。无疑,诗人、散文家王维仁先生的散文集《倚着月光前行》偏重于短小精悍。

  这部散文集是在作者创作的大量的散文中精选出来,所选作品思想深刻,蕴涵丰富,生动活泼,情文并茂,绝非时下一些报刊发表的“快餐散文”所能比拟。全书分为“故园情深”“山水风韵”“月夜无殇”“梦幻幽思”“春脉律动”“苦雨映心”和“华章微凸”七辑,这些作品不再拘泥于形神聚散、布局谋篇,也许只是一点感悟,一缕情愫,一折片断、一个细节,但它关注社会,贴近生活,或切中时弊,剖析社会人情;或抒写文人雅趣、抱负情怀,均是有思想锋芒、有人生哲理、有文化积淀和笔力的文章。读后令人有余香满口之感,充分体现出作者自觉而成熟的文体意识。

  所谓文体意识,是指作者对精短散文的审美本质与艺术个性的把握。诸如它由于自身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而近乎必然地派生出的取材上的简中寓繁,构思上的小中见大,以及手法上的重细节、重表现,语言上的重意味、重弹性等等。散文集《倚着月光前行》中的文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题材选择上,王维仁先生的散文注重小处着眼,点上切片,采撷生活的微观场景和生命的细节体验,加以精致的生发与点染。如:《故园情深》(三章)写的是作者所熟悉、所钟情的故园生活。只是在将这种生活熔铸为散文艺术时,作者没有让笔墨做大时空的、漫无边际的挥洒,而是用它抓住晨曦中的元帅林、夕照下的萨尔河等风物来抒写故园深情。《看见一只孤独的喜鹊》,则通过下班路上,“光秃秃的杨树上”一只喜鹊“在黄昏的微风里孤寂地清唱”,来反思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诸如此类,或表达一片情趣,或感悟一种意象,或描绘一幅图景,或讲述一段经历,无不紧扣着微观的生活现象与具体的生命心象,折射出精短散文特有的小处着眼的选材意识。

  在艺术构思上,王维仁先生的散文善于提炼恰当的“文眼”,抓住富有包蕴的闪光之处或者充满内涵的特殊物件,实施以巧取胜的布局谋篇。《老杨树》这篇作品由“记忆”落笔,先讲述老杨树生长的环境和我们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稍事过渡,便写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贫乏的物质生活和快乐的精神状态。再写“我们长大了,老杨树却倒下了”“没有被砍倒的,唯有我们的记忆”。于是,一种隐隐而又淡淡的怀旧情绪,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牵连着现代社会缺憾与悖论的生命体验,便升腾于夹叙夹议的字里行间,构成了作品基本的精神指向。这篇文字由于构思灵巧,笔力集中,所以不仅篇幅精粹,“少”中有“多”,而且情绪起伏,感人至深,同样颇见散文精短的优势。

  在表现手法上,王维仁先生更多使用象征、隐喻、意境、拟人等诗性手法,让笔下的艺术形象因虚实相生而意蕴丰富、题旨深远。《月光》即是这方面的典范。作者由眼前“上弦与下弦不断变幻的月光”,写到“幸福的感觉”与“心怀”,虚实转换,让“月光”这一意象在有限的艺术空间,传递出丰富的生活经验、充足的生命意味。在《马架子一瞥》中:“走近你,走进梦里千百次的呼唤,走进风雨洗涤后的庭院,走进岁月无法抑制的期盼……”“因为信仰,你获得新生;因为希望,你走向明天。”“走近你,我看见了中国农村的变革卷。”“走近你,我看见了塞北鱼米之乡最美的风采!”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节奏鲜明,因而感情更加强烈。还有《那不是港口》《绿洲》《游走的幽灵》等篇什,由于诗性手法的引入和巧妙使用,描写对象或多或少折射出明显的象征性和隐喻性,从而使得通篇作品的内涵极大的丰赡起来,给人以绵绵的沉思与不尽的回味。

  总之,《倚着月光前行》是一部靠近灵性的精短倾诉,其不俗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透澈的观察力,无限的仁爱……一篇篇串珠式的文字,透着散文遗忘已久的冲淡风格,一种人生历练之后的安静与释然。

  马忠,生于七十年代,四川南江人。二级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理论评论著作及诗集十余种。曾获首届、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评论奖等。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81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