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山长的读书诗:教导学子如何读书?(图

2018-09-28 21:29:07  阅读 146 次 评论 0 条

  从岳麓书院诞生之日起,就是文人荟萃之所,这众多的文人硕士,学问造诣深,而且擅长词歌创作。他们在岳麓书院期间,吟诗作赋,有不少传世之作。如朱熹闻张栻得衡山胡氏之学,两次来访,在与张栻论学之余,写下了一百多首唱和诗。张栻的《南轩诗文集》中就有不少诗作写于岳麓书院。

  从岳麓书院诞生之日起,就是文人荟萃之所,这众多的文人硕士,学问造诣深,而且擅长词歌创作。他们在岳麓书院期间,吟诗作赋,有不少传世之作。如朱熹闻张栻得衡山胡氏之学,两次来访,在与张栻论学之余,写下了一百多首唱和诗。张栻的《南轩诗文集》中就有不少诗作写于岳麓书院。

  道光十年(1830)秋八月既望,《岳麓诗文钞》问世,这是欧阳厚均(时为岳麓山长)带领部分学生编辑出的。这部诗文集,“上溯唐宋,逮于国朝,凡官寓名贤,钓游髦士,题咏传记诸作,悉与钞撮,按时代之先后为编次”,分诗、词、赋、文四部,其中诗35卷,961首,作者467人;词1卷,20首,作者16人。

  这数以万计的诗词,就其内容分,有描写岳麓山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写景诗,有借景抒情的言志诗,有追忆缅怀先贤古胜的怀念诗,有记叙文人墨客间交往游览的唱和诗,有深含理学思想的哲理诗。而大多数的则是歌颂岳麓书院的悠久历史、自然环境、讲学论道、学术交流、读书吟诵等方面的书院诗。本文不敢全面论述,只就书院诗中的读书诗作些粗浅的探讨。

  书院,顾名思义,总是离不开书的。诗歌中就有不少反映读书的诗篇,抒发了师生们读书之乐。如朱熹的《山斋》:

  诗题所称的山斋,是湖南安抚使刘珙所建,在岳麓书院中。房子或许不大,陈设也许简单,但藏书丰富,作者乐在其中。

  诗用潺潺流泉来形容读书的欢快,有情有景,令人向往。这石濑在书院之后的爱晚亭下。据《岳麓志》载,张栻“最赏其处”。

  刺股悬梁,勤奋读书,古已有之。在岳麓书院的读书诗中,有大量的诗作是反映读书之勤的,如祁曜征的《岳麓读书诗同闽中罗孝廉六首》反映了读书要争分抢秒的心境。其中一首云:

  诗以比兴开头,说明学识就像汲水的绳子一样,绳子短了就打不到水,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就不能为社会所用。通篇强调要抓紧时间读书,增长学识。有的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千方百计寻欢作乐,而作者感叹人生的短暂,则是“披襟历晦明,高吟无昏旦。”

  像这样的诗作,数量不少。“大禹古贤圣,寸阴矢皇皇。良时不可失,荣名不可忘。”(赵宁《示岳麓肄业诸生》)“志士感时,如驹过隙。逝者悠悠,不舍旦夕。无宝元珠,无珍白璧。寸阴分阴,古人所惜。”(欧阳厚均《拟张茂先励志诗九首示及门诸子》之二)

  “窗含残雪篆含烟,半啸行吟手一编。”(胡依云《重过岳麓书堂》)残雪封窗,寒气凛冽,而诗人仍手不释卷,一边啸吟,一边行走,以抵御寒气的袭击。其情其景,十分感人。

  “学澜比似云澜阔,不到登峰那得知。”(毕沅《己酉孟冬诘武星沙,遨张忍斋学使、王梦楼侍读访慎斋前辈于岳麓书院,遍游诸名胜,攀跻绝顶,摩挲古刻,叙旧论文,薄莫渡江而返,得长律二章呈学政》)诗句告诫后人:学海茫茫,没有刻苦勤奋的精神,是难以有所成就的。

  读书要刻苦,珍惜时间固然十分重要,但读书的效果不一定与读书的时间成正比,仅“惜阴待旦,秉烛焚膏”是不够的,需讲究读书方法。到了清代,王文清对书院的教育作了一次总结,对读书法尤其注重。现在还见之于岳麓书院石刻的有《岳麓书院学规》、《王九溪先生手定读书法》以《王九溪学箴九首》等。这些,在诗中也有所反映。

  “惟应微密处,犹欲细商量”。(朱熹《怀南轩老兄呈伯崇择之二友二首》)这是提倡读书要讨论。

  朱熹曾慕张栻之名,自闽来湘,和张栻讨论“中和”之义和太极问题。两人的看法虽不一致,但彼些交流了学术思想,“胜游朝挽袂,妙语夜连床。”〔同上〕“南山对床语,匪为林壑幽。”就是当时的写照。张栻也赋长诗《别赋晦庵》纪其讨论之事。“妙质贵强矫,精微更穷搜。毫厘有弗察,体用岂周流。”只有通过讨论,才能掌握书本的“妙质”,理解文章的“精微”。

  “想通河汉星千座,味透芝兰月半林。”(黄宁莪《读书岳麓》)这是提倡读书要想、要思考。“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读书之要》)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想通河汉”,才能从书中悟出道理,“味透芝兰”。

  “日知其新,月守其故。毋求速成,毋求广骛。骐骥千里,积于跬步。我马驽骀,十驾可赴。”(欧阳厚均《拟张茂先励志诗九首示及门诸子》之一)这主要讲读书速度,要以弄通弄懂为宜,不要盲目求快,学问功夫,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既要每日知得新的知识,又要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

  这几句诗不仅抒发了作者的追求与志向,也可以说是概括了岳麓书院的教育宗旨。书院教育的目的,在通过自由研究学问,讲究身心修养,培养合乎传统伦理道德的人才。岳麓书院从南宋起,一直成为理学家讲学之所,历届山长、主讲大多数是理学家,所以岳麓书院自始至终是将义理之学、修养之道,作为教育的中心,作为读书的主要内容。

  岳麓书院是视朱张理学为正脉的,很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我们从赵开心的《登岳麓有感》的诗中可以窥见学生的追求:

  他们渴望成才,建立功名,重义、理,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据《宋元学案元城学案》记载:元将阿里海牙兵焚书院,当时岳麓精舍诸生“乘城共守,及破,死者无算。惜其不可考见。”

  有的学生关心百姓疾苦, 表现出可贵的民本思想。 清吴荣光的《留别岳城书院士子》写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岳麓书院的理学家们把理学当作第一义,把诗文当作第二义,或只把诗文当作宣传理学的工具,是“讲义语录之押韵者”(《后村大全书》卷一百十二:《吴恕齐诗稿跋》)影响了书院诗的艺术性。但是,“文芒应轸宿”,“诗教传西河”(王祚兴《游岳麓书院恭述二十五韵》),这些读书诗可以作为书院生活的一部分,对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书院教育是有一定作用的。

  *本文原载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编:《岳麓书院一千零一十周年纪念文集第一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原题为《文芒应轸宿,诗教传西河试论岳麓书院读书诗》。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82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