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席慕蓉的散文精选集《写给幸福》全新结集出版。这本散文集贯穿女作家整个创作生涯,向读者诠释了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席慕蓉。
席慕蓉自言:绘画是我的理想,诗是我的痴狂,至于散文,则是我的生活笔记,且行且注记,作为对自己生活的纪录和整理。
在这本散文里,我们可以从席慕蓉早期的灵动诗意读到中期的睿智淡雅,再到读到晚期的家国情怀,一路追随诗人的真挚笔触,体悟生命的丰盛美好。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叶嘉莹曾如此评价席慕蓉:“席慕蓉以她最敏锐的感觉、最诚挚的感情使我‘原形毕露’。”
当代十大散文集之一的张晓风也曾饱含诗意地盛赞席慕蓉:“世界是如此富艳难踪,而你是那个在一瞥间得以窥伺大千的人。”
美学大师蒋勋先生更是客观又深情地写到:“席慕蓉的散文,书写着她的单纯成长、梦想热望、家国情怀、时代深沉。我喜欢席慕蓉,她大情大性,又谨谨慎慎,兼具感性与理性的聪敏智慧,她的散文与诗,在华文书写的世界,为许多人喜爱,带给读者安慰、梦想、幸福的期待。”
没错,这就是席慕蓉。她的文字庄严而敏感,矜持而亲切,不止诗性与爱,还有风霜与坚韧,气魄与风骨;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激动与澎湃,辗转与彷徨;波光细碎,温柔慈悲。此次散文撷选的范围,纵横席慕蓉整个创作生涯,亟欲综合早期、中期、现今的散文创作,刻划个人的散文观和生命风貌。
全书共分七篇,从早期的《初为人师》《写给幸福》,到初履蒙古大地的感动,到追忆父亲生平的《异乡的河流》,再到写给蒙古族的《聆听大地》《乡关何处》;诗人虽自谦“细碎波光”,但其庄严感性的姿态,其实蕴涵生命流离的史诗,波澜壮阔,感人至深。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我们的生命里面还有更为固执的生命,我们的感觉背后还有更为强烈的感觉。一切的一切都会在瞬间欢然苏醒,不计前嫌,不念旧恶,重新开始再来奔赴一场慎重繁复的感觉的盛宴。”(《初老》)
席慕蓉不是温床中的诗人,书摘里的作家,她是经过战乱流离、阅尽辉煌沧桑的大仁大智者。她见过世间最美的,也见过最遭的,却能放下成见,大笔挥就:“让我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星空 ,直面生命的狂喜与刺痛。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独白》)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席慕蓉。她以最纯真炽热的心拥抱世界、赞美自然,她从孤岛奔向草原,于废墟之上重建信仰。
“没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的一种自然,是要用几千个日夜,几千个流泪与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过滤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努力的克制与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几千几万句话才能形容得出来的啊!‘自然’是什么呢?应该就只是一种认真和努力的成长罢了。”(《生命的滋味》)
她渴望自由,却固执地坚信“安定”“幸福”与“美”,赞美平凡生活的意义深长;她大情大性,饱尝命运的苦涩后仍能真心歌颂生活——仿似拍拍你肩膀,轻轻提醒:生年轻人,你是幸福的。
“生活与生命各有其诱惑,就算悲伤吧,还是有幸福感的。每个人撒他的网,得到他自己的收获。在一生里,去走上几千几万里的路,去捕捉几千几万种变幻的景象,去感受那几千几万种不同质感的细节,把所有的一切都放进柔软的心中,不断地重复回想、重复品尝,一次次地用追怀与疼惜的情愫去抚摸,一层层地为记忆添加上透明的光泽,最后所得到的,就是生命的精华了吗?在生命里,每一个值得追怀的时刻都自成一个光影迷离的世界,似乎是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映照。”(《夏夜的记忆》)
席慕蓉的文字,如山涧溪流,涓涓流淌,抚慰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不安;又如春风化雨,悄然而至,润泽每一个孤独灿烂的灵魂——生命中美好的都享受,不好的一并歌颂,写给生命,写给幸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