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召开2018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成果发布会

2018-10-01 21:40:28  阅读 119 次 评论 0 条

  光明网讯(记者雷爱侠 通讯员许振声)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订一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之际,2018年7月2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在中山大学召开成果发布会,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18)》、《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港澳青年内地创业》)。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袁旭阳副院长主持成果发布会。

  会议开始后,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陈广汉教授首先致辞。他表示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作为港澳治理与粤港澳合作发展领域的国家高端智库,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自去年五月以来研究院在开展大湾区系列重大重点课题研究、提供高层次的决策咨询服务、推动大湾区学术交流工作和解读有关大湾区政策建议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制定提供了相应智力支持。

  之后陈广汉教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18)》的主要观点。陈教授以区域合作为核心,围绕中国三大城市群形成与大湾区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的演变和决定因素、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比较与优势借鉴以及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思路与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针对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这一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18)》主要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分别是:一、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二,推进基础设施的互利互通;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四,建立多元化协同产业发展体系;五,共建优质生活圈。最后陈教授进行总结,认为“一国两制”和四个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和经济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必须推进体制和基础设施对接、城市功能和产业分工协调,实现区域内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借鉴国际经验打造中国式湾区,并与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共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新时代下“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实践。

  课题组成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云刚教授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区域协调现状、问题与展望作了重点介绍。刘云刚教授介绍了粤港澳跨境区域协调的特点与难点,总结了已有的跨境区域协调机制的探索经验。在对大湾区区域协调未来的展望中,他提出建立双层协调结构、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管、推进行业服务标准和推进广域行政等四点政策建议。其中他尤其强调区域协调问题即是广域行政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区域协调当下亟需建立制度化的广域行政模式,而不是就事论事。

  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光南教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港澳青年内地创业:企业案例?创业者故事?政府政策》两份成果。《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全球已有的行动经验,结合大湾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构建起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展示了大湾区11个城市各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排行榜。《报告》针对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三个地区的不同情况为每个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路。

  《港澳青年内地创业:企业案例?创业者故事?政府政策》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机遇下的22个企业案例,22个创业故事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18项政府职能创新。这一成果总结了创业者们成功的规律,查找还存在的不足,探讨这些案例对于其他创业者的启示。与此同时,该著作对每个层级的政府相关政策进行归纳比较,通过18项政府职能创新,探究政府在促进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方面如何提供立体式、多方位的政策支持。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85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