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简史 先秦散文:老子

2018-10-04 19:40:39  阅读 125 次 评论 0 条

  《老子》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道》开始,下卷言《德》为端,故又名《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学派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并称:“老聃,真吾师也。”。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系统地论证剥削制度不合理的第一个哲学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是唯一可以和孔子哲学相抗衡的最大哲学流派;他也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唐朝时被认定为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传说他辞官归隐,去周而行,过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邀,著《道德经》五千言,骑牛而出,莫知所踪。

  与《论语》不同的是,《老子》为老子亲撰,后世补增极少。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比《论语》更具抽象特质,他的文学性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诗意的语言。《老子》一书中使用了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等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变化多端,就像一首首的哲理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

  《老子·六章》描写道孕育万物,生生不息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其哲理玄妙,行文跌宕流畅,句式连环相对,读来朗朗上口,意趣盎然。

  从文体来说,《老子》和《论语》都注重情感和形象性,但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作为说理文结构并不明显,但都具备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88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