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诗词格言美文: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2018-10-06 02:59:37  阅读 98 次 评论 0 条

  弘一法师留下了诸多的诗词作品,恰似疏林晚钟,在精神的时空中回荡、延伸。法名演音,晚号晚晴老人。弘一法师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1942年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

  弘一法师一生迄今留存的歌曲作品有70余首,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填配的歌词声辙抑扬顿挫,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由于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曲调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

  弘一法师自称:“余童年恒览是书。”一个“恒”字,说明他对这本书不是读一、二遍就算,而是经常读、反复读。他成年以后,仍然不忘此书,说自己“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之为圭臬(圭臬,比喻典范;准则)”。大师在《改过实验谈》演讲中说∶“余自儿时,即读此书,皈信佛法以来,亦常常翻阅。”他不仅自己常常阅读,也常摘录来教导学生,写成条幅和大众结缘,并且撷取其中菁华百余条,编成《格言别录》。大师把全书分为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处世类、接物类,齐家从政惠吉类、悖凶类八个部分,简约明了,更方便阅读、受持。

  法师垂危时,作二偈给夏丐尊等旧友。诗境圆融、洒脱、从容,充分表达了大师对生与死的必然,和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的彻悟。只有具备如此渊博深厚的学养的哲人,才能有如此博大、恢宏、超脱一切、悲悯一切的胸怀,才能如此冷静地、理智地、从容地面对生死之界限。诵其诗,令人起敬。

  这首著名的《送别》写于1905年,是李叔同20多岁在日本留学时所作。 曾在电影《城南旧事》作为主题曲出现,为世人而熟知。清新淡雅,情真意挚。

  六个单音节的“纷”字,以声状物,来描绘落花之多和花落之速;跟着又用六个“寂”字陡然一转,把人们带入了寂然无声的境界。所谓落尽繁华,归于岑寂,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世间万事万物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时序更迭、春秋递嬗之后,时空无奈、生命无常。

  真正的大心境,并非放弃后的坦然,而是放下后的无意。人生有遇亦有别,遇时珍视,别前祝福,凡人凡事终是尘,莫让过往云烟迷惑了行程;生活里本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别在是非之间劳心费神,幸福才是人生的唯一答案;得到勿窃喜,失去毋徒悲,得失只是一种状态。

  人不能离开人群而独立存在,自然会有各种因缘和境界,人际交往中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应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环境,保持心态稳定,涵养德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但并非让人不去认真、努力,心态上随缘,了然世间万物并无百分百完美,正如佛家所言: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原文出自苏轼: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如花开花落,事物的发展规律也自然遵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的历练、格局,也逐渐返璞归真,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对人宽厚,对事淡然。这是弘一法师推崇的一种处世观,对于习惯了快节奏、强竞争的现代人来说,也许难以理解。但越是学习佛法,越能明白其中道理。烦恼无不是自寻!

  出自蕅益大师《灵峰宗论》,田里的禾苗相当于我们宿世的善根,现在成熟了,我们要做的是给它灌溉以及除去杂草 ——除去对五欲的贪求、妄想,到时候自然就会获得丰收。

  弘一法师书法中,此诗流传较广,原文是石屋清珙禅师所写。他生于南宋卒在元,法号清珙,石屋是他的字。他三十多岁隐居霅溪(浙江湖州别称),是曹洞宗一代名师。语言随便,富有禅意,一句两句,触动心灵。过去事过去了,未来事也不必多思量。梅子熟了的季节,栀子花自然香了。正所谓:水到渠成。这句话表达着一种恬淡自然的达观心态,事情到了成熟的时候就自然成熟了,事情应该怎样发展就应该怎样发展。

  格言联璧又名《觉觉录》、《传世言》。金兰生编纂了悟子整理,一代高僧印光法师作序。被称为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弘一大师云:“余自儿时,即读此书;皈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亲切而有味。”

  李叔同另一首流传于世的《忆儿时》,受了犬童球溪《故乡的废宅》影响而问世。 这首《忆儿时》,原曲为美国民谣《我那阳光灿烂的老家》,曲作者威廉·S·海斯。流畅舒缓的旋律中隐约着淡淡的忧伤,至今已被众多歌手翻唱过。

  君子不做违心之事,不做欺骗之事,不做伤天害理之事,真君子都是谨言慎行的,唯恐自己种下因的种子,将来要承受果的回报。

  正如弘一法师的《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在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在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90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