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郑州降了场“秋雨”!余秋雨透露当年辞院长时公开读了这篇古文

2018-10-06 21:22:51  阅读 113 次 评论 0 条

  余秋雨,一个中国当代文坛绕不开的名家,他的《文化苦旅》等作品被认为重新唤醒了唐宋八大家建立的散文尊严,成为许多人的偶像。7月21日中午的郑州酷暑难耐,但依然有千余名读者来到黄河科技学院,只为听一堂余秋雨的讲座。

  在这场名为《寻找中国古典的现代魅力》的讲座中,余秋雨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与现代美学表达,也确实让人感受到了一阵清爽。本次活动由中原国学讲坛携手作家出版社、康桥论坛举办。

  余秋雨经历过孤独和热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人生境遇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走上郑州讲台的他,依然给人一种精致感,腰杆直挺,脚步健硕,服饰得体利落,和十多年前经常在荧屏上见到的余秋雨相比,除了头发有些花白,并没有太大变化。

  新书《古典今译》首发选择来到河南,不知是不是出于新书主题与河南深厚历史底蕴契合的缘故,但余秋雨现场谈到庄子、谈到韩愈,会特别给大家强调下这也是一位河南人。

  在此前的一次河南之行中,余秋雨曾说,中国有漫长的五千年历史,有八个古都,其中一半在河南,并表示会远远地、静静地一直仰望着河南。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追问。哪怕是这样一本看似平常的翻译古文的书,余秋雨的初衷依然没有忘记追问和思索。

  中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并不是古老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开场的一席话,余秋雨就将自己的观点抛出,现实中有人总误以为年代久的一定是精彩的、优秀的,让年轻的生命大量不加选择地朗读古代很多文章。但他通过对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考察发现,文明越悠久的地方现在的状态却不太好,沉重的历史包袱会成为一个民族往前走的负担,哪怕这个包袱里是财富,也会对创新有影响。

  那么包袱该如何解除?余秋雨支招说:我们要从古代文化寻找那些超越时间空间永恒的美,把包袱里最有魅力的东西和身心联系到一起,这样就可以轻松上路。

  为此,余秋雨认为,需要对古代优秀文化进行选择,优秀的文化也要选择,要选择其中的现代力量、现代魅力。否则会让年轻人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会让他们在应该创造的年龄没有创造,革新的思维淡化,前行的力量减弱。

  他以卢浮宫里的维纳斯雕像举例,和维纳斯雕像一起陈列的还有许多同时代的其他雕像,但人们更多是看维纳斯,这是因为维纳斯有超越时空的力量,维纳斯是丰收、爱、美之神,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健康和高雅的女性美。

  余秋雨在新作中将中国古代历史上10篇风格迥异的古典美文,以词美意达、文气饱满贯通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散文。这其中有屈原、庄子、司马迁、陶渊明、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大家喜爱和熟悉的作品。

  十篇文章勾勒出了极简版的古代文学史,但为何没有选择明清是文章?在余秋雨看来,宋以后文气已经散了、弱了,不在具有典范性文本的范畴了。

  谈到翻译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余秋雨回忆起当年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时的场景,彼时作为最年轻的高校校长的他,提出辞职让很多人深感意外。余秋雨说,他在辞职大会上当着领导同事们面,读了这首《归去来兮辞》,我说,陶渊明有荒芜的田园,而我连荒芜的‘田园’都没有,我要到遥远的地方,到西北高原去寻找唐代的步伐。那一天,陶渊明的文字阐释了我,我和他一样是两个回归,在回归‘田园’的同时也回归了文学。

  这个细节不禁让人回想起他的传奇经历。余秋雨曾在孤独中撰写《世界戏剧学》,居一校之长高位时突然勇退,踏上文化苦旅。之后走入媒体聚光灯下,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讲,开设《秋雨时分》等文化节目。可就在余秋雨的名字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番争议,他选择继续走自己的路,尘埃也终于落定,余秋雨的作品依然畅销。

  提到庄子的《逍遥游》,余秋雨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是我的人生理想,也是我的艺术理想。 讲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他说:司马迁只参与了短暂的历史,但用自己的屈辱来填补中华民族的尊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让我们看到一个有着远大历史责任感的人是如何面对屈辱的。

  讲座开始前,国家话剧院著名演员俞颖携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朗诵了《离骚》。余秋雨说: 年龄阅历让俞颖理解得更深刻,朗诵时,我们会觉得这讲的就是她自己的感受,这便是把握到了古代优秀文化内在的生命力。

  《诗经》告诉我们什么是诗,屈原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个体的经验让人们记住了他。余秋雨说,《离骚》太过高雅,很多人不一定能读懂,但全中国普及最大的诗人是屈原,并用端午节来纪念他。

  余秋雨表示,中国需要一批古文化的阐释者,在保护和尊重的过程,要寻找和当代人心灵相通的美。

  不希望年轻人不加选择地背诵古文,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美。基于这样的思想,我对古典文化进行了认真地选择,选择‘古代具有典范性的文本’。新作《古典今译》是余秋雨在散文创作中的一次新的实验,让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对接,并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完成古典文化在现代人们内心相融、互铸的工作。

  他希望文学界一起努力,在文学的海洋里寻找生命能够栖息的岛屿。而他自己投入的最好方式就是翻译,是深入内层,和作者紧紧连在了一起,会发现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在余秋雨看来,翻译古典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将自己和古人连接在一起会觉得历史更为亲切,自我的生命也将因为超越时间、空间而变得宽大。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余秋雨借用这句话说:不要老是翻历史的灰烬,要把我们的手伸向灰烬深处仍有余温的地方,并用自己的体温去触摸,看看有没有被重新点燃的可能。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91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