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曾题“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并赋诗言救国之大志:
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来就因坚韧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我做不到。”
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董存瑞挺身而出,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 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 “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 呢?”
钱钟书精通多国语言,他在法国的时候,一回,搭乘公车,闲得无聊便拿出报纸来看,但看报的方式有些奇怪,倒过来了,这时站在他旁边的一位年轻的法国小子就笑他说,不懂法文就别看报,都倒过来了也不知道,钱钟书看看小伙子,对着报纸马上放声念了一段,那小子听了甚是惊诧,羞愧。
1937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铁路桥通车。眼见着列车从桥上飞驰而过,茅以升心中涌起无比自豪,那造桥的日日夜夜又闪现在眼前。
茅以升是1933年8月辞去北洋大学教授工作,南下杭州开始建钱塘江大桥,着手大桥设计。935年4月,正式动工。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大桥建成,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以水治砂,用高压水枪冲开江底坚硬的泥沙层,解决打桩困难,由一天只能打一根增至一天打30根。他用“沉箱法”,克服水下施工水流急的困难;用“浮运法”,利用江潮涨落将巨型钢梁运到江心安上桥墩,前后共攻克80多个难题。工程进行到最紧张阶段时,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多次狂轰滥炸,工程始终没停,反而加快了。铁路桥的提前通车为支援上海保卫战作出贡献。
11月17日,公路桥又正式开通,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公路两用桥诞生,耸起铁路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当时每天乘船逃难的人多达数万,公路桥一开通,从早到晚,桥上拥挤得水泄不通。然而,就在开通的前一天,茅以升接到密令,最高当局要炸钱塘江大桥5自己造的桥要自己炸,数万人的心血毁于一旦,他心中十分难过,而且铁路桥通车才仅仅三个月暇,他服含泪花、心如刀绞地说:“这真比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还不忍下手啊!”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茅以升知道,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造桥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炸桥为阻挡日寇的侵略铁蹄。当晚,在茅以升的指导下,埋放炸药忙了一个通宵,全部到位。也就是在公路桥通行的当天,桥下已埋下炸药,只不过对外严加保密,以免过桥群众惊慌。‘12月23日下午,日军逼近富阳,爆破人员才奉命接通100多根引线。然而,此时桥上仍涌动着潮水般的逃难群众,嫁桥人员实在不忍动手。直到傍晚,已远远看见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了,才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轰”一声巨响,建成仅89天的钱塘桥腾起缕缕冲天烟柱,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通途瘫痪。
沫若小时候很孝顺。有一次,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不知从哪儿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就想弄一株来。可市面上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里去找。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刚刚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就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事后,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让她很伤心,便教育了他一番,叫他以后要诚信做人。对这段往事,郭沫若一直牢记在心,直到后来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也未曾忘记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1 据1976年总理去世后,负责整理周恩来和两人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的人回忆,周恩来的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结余存款所得的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
据统计,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所以说,两位老人非常俭朴。
南开学校是一所国内闻名的先进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中,常有考试,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贵。
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困难,可是他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一直却十分顽强。他入学后,住宿在学校里,每天起床钟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
起初,他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当好了。后来,就能看许多英文原著了。
他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学校每两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来的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1916年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
他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在笔算速赛中,他是48名最快之一。代数得满分。心算比别人笔算还快。
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所以,他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记》,就毫不由于掏出伙食费把他买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那时候,他对学习目的已认识得很清楚。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 乎将来。”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作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他是在苦苦地大基础,作准备呀!
由于他的勤奋苦学,品学兼优,使全校师生十分钦佩。校长称他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同学说他是在万苦千难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第二年,经老师推荐,学校破例免去了他的学杂费。周恩来成了全校唯一的免费生。
1917年6月,周恩来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他在南开学校4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追求进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青年了。
从小读《三字经》,就知道了古人“负薪”、“挂角”的勤学故事。“挂角”说的是唐朝李密,初为隋炀帝宿卫,后辞去发愤读书,骑牛到外地寻师,以《汉书》挂牛角,行、止皆展读。阅《齐白石状略》,知道这位杰出艺术家少时也曾“挂角”读书,打下古文基础。
白石老人留下的古文作品,不及他写的诗多,但从他的《自状略》中,可以看出其古文功力和特有的风格。他出身贫苦农家,11岁以前放牛、砍柴,在劳动中抓紧时间读书,还以树枝在地上、墙上练习写字。有一天,在山上专心读书,忘了砍柴,粪也拣得不多,吃完晚饭又提笔写字时,他祖母就叹息着说:“伢儿,你投错了人家。”对于这一儿时经历,他在《自状略》中这样写:
王母(即祖母)曰:“今既力能砍柴为炊,汝只管写字。俗语云:‘三日风,五日雨,那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孙奈何?惜汝生来时走错了人家。”于是将《论语》挂于牛角,日日负薪,以为常事。
上面的引文只有几十字,逼真地描摹了祖母当时口语,表达了她既忧伤又惋惜之情,也记述了齐白石为了励志成材,每日外出砍柴然又不废读的真实情况。这样简洁的文言,自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烟龄长,烟瘾大。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访问中国时,曾告诉说:“苏联的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斯大林遵照医嘱戒了烟的话,他可能不会逝世得那么早。”也许是他的劝告起了作用,戒了烟。但是,十个月以后,他又抽了起来。1958年6月7日,外交部长陈毅率黄镇和另外几位回国的大使一同来到中南海游泳池。招呼大使们入座,递上一支烟给陈毅,陈毅摆了摆手:“我戒了。”笑着把烟放在嘴上,说:“还是你有决心,我戒不了。”
可是,在的一生中,还是有一次控制住了烟瘾。那是在1945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始终未抽一支烟。这一点,曾使许多人佩服。蒋介石告诉陈布雷说:“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据说每天要抽一听(50支装)。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绝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到了晚年,疾病缠身,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劝告,下决心戒烟。不知经过了多长时间的煎熬,终于告别了“烟民世界”,此时已是他去世的前一年。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董存瑞挺身而出,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 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 “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 呢?”
钱钟书精通多国语言,他在法国的时候,一回,搭乘公车,闲得无聊便拿出报纸来看,但看报的方式有些奇怪,倒过来了,这时站在他旁边的一位年轻的法国小子就笑他说,不懂法文就别看报,都倒过来了也不知道,钱钟书看看小伙子,对着报纸马上放声念了一段,那小子听了甚是惊诧,羞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