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爱书人分享读书乐趣

2018-10-12 22:17:45  阅读 115 次 评论 0 条

  是的,就有一首打油诗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其实,夏天晨起方便,晚上又因燥热难以入眠,自然也就多出了许多读书时间。闲暇时分,手持一本好书,或躺或立,或坐或卧,不知不觉就沉浸在文字的馨香里,笑看花开花落,静听小桥流水,遐想人生起伏,感悟生命真谛,那是非常惬意的事儿!

  夏日读书,可以随时亲近书本。周末到郊外选择一处山水清丽的地方,于大树筛落的荫凉中闻着幽幽山水气息,赏看水波涟漪与苍山倒影,一边读书,一边聆听大自然的低吟浅唱。读书之余,倍觉心灵空间,神清气爽。

  早晨日出,散步公园,于道边椅上坐了,听着鸟雀欢歌,迎着凉爽的风,掏出随身携带的一卷书,去体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的情趣与安适。午后移椅于室外,在院里一角的荫凉里,一手执书,一手摇扇,再时不时从石桌上端起茶壶嘬一口,真是怡然自得。日落黄昏,伴着晚风,听着蝉鸣,品味“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美妙,自然忘了夏日的燥热,有的只是一种心灵的宁静美。

  若逢连阴雨,不热不冷,空气湿润,这时读书最好。倘若在乡下,有老屋青瓦檐流滴嗒声相伴,声声慢,一种氛围悄悄润入文字,那文字也变得活色生香起来。随着雨声,你会一直读下去,忘却一切。

  其实,一个人不想读书,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出不读书的理由。而一个人想读书,则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可以读的。清代文学家张潮《幽梦影》中有句曰:“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叫我说,未必,读书随心,高兴了,无论何时何地,你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为好。春天我还在读张中行《负暄琐话》,读李渔的《闲情偶寄》,读《贾平凹散文集》。到了夏天,我却突然想要再读《红楼梦》。这是第四遍读《红楼梦》。第一遍在少年,二遍三遍都是在青年,这回是中老年了。这回是专门为了解决一个长期的疑惑读《红楼梦》的:为什么研究《红楼梦》成了红学,而研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却没有成为“三学”和“水学”呢?红学的学问在哪里呢?这时已经人世沧桑,对饮食男女已经淡化,能够静下心来读这本小说了。静心一读就发现这部书确实是“真事隐”。许多事都藏在字缝里,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事的关系扑朔迷离,疑点很多,没有阅历,不用功夫,焉能洞察这一切!

  打住吧,回到文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独坐在庭院中,神怡气静、心若止水。的确,置身于书中,情操在捧读之中得到陶冶,心灵于吟咏之中得到净化,于浑不觉之中忘却了酷暑逼人的烦恼。

  自立夏以来,我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时,天已大亮。做早餐,送孩子,趿着拖鞋去市场买菜、买鲜花,拾掇完这些,时间差不多就七点了。之后一直到八点钟,满满一个小时,都是我一天中的黄金时段。

  书房里有一张果绿色的原木拼布艺沙发,是我花四千大洋从网上购来的,虽时间过了许久,但仍清晰记得送货师傅从一楼搬至五楼后,大汗淋漓地蹲在地上安装它的情形。这张沙发初到家里时,并没有受到家人的多少待见,他们嫌它过于素简,不够清贵,我反倒喜欢它的实用朴拙。忙完每天早上的“家务必修课”后,我便蓬头垢面、披头散发地半依在这张沙发上面,阅读至八点,之后再梳妆整齐,出门上班。只要是工作日,这个习惯雷打不动。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包括《亲爱的生活》在内的艾丽丝·门罗的一个系列七本书,纳塔莉戈德堡的三本经典写作教材和根据台湾艺术家蒋勋口述整理的九本《蒋勋说红楼梦》等书,我基本上都是利用每天的黄金时段坐在那张绿沙发上读完的。

  也许你要反驳我,说我读的这些都是无用的闲书。没错,阅读这些书,是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没能让我升职加薪,更没能让我十项全能。但在读它们的过程中,我很快乐,难道这还不够吗?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曾用很绝对的语气说“愉悦的精神是兑换幸福的现金”。每天二十四小时,用一个小时阅读获取来的滋养身心的能量,足以抵御一整天我们在其他事务中的消耗和磨损。英国伟大的文学家毛姆曾经说过,阅读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此言不虚。艾丽丝·门罗笔下的安大略省,那些无名小镇和农场,那些在起居室里忙碌的妇女和在大街上奔跑的男孩,他们的命运起伏,遭际变化,总能带我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抽离,穿越时空,抵达那文字中构建的魔幻异域。他们的悲喜恩怨,挫败挣扎,都给了我观照人性的更多角度,使我可以更宽容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

  关于读书,鲁迅先生曾有过非常有趣的一个比喻。他说,我想爱好读书的人,该如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嗜好读书的人也一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到了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长知识,但这些倒都不及计,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赌徒,这在赌徒之中,也算是下品。短短几句,便对善读爱读者有了精确生动的刻画。

  前几日跟一个苦闷中的朋友聊天。他说,自己之所以常常身陷焦灼,面对难题手足无措,就是因为身边缺了一个可以引领启迪自己的年长智者。我建议他下一次烦恼临到时,可以去图书馆,打开书架上任何一本书,里面的哲思和智慧都足以令人忘忧。如果有了聪敏的心性,圆融通透的内在,哪里还会愁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之后,对物质和身外的名利几乎是无所求的,而丰富随意的阅读,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废墟之上建构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你每读一本书,就是往你的花园里播种一粒种子。

  有了物质,只能算生存。而有了精神,才能算生活。往辽阔宽广处说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浩然之气的颐养均离不开对“无用之书”的阅读。那从极个人极细微的地方来谈,我们最终要成为的,不过是一个懂得“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的有血有肉,有滋味有情趣的普通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等读书名言佳句一直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成为照亮个人修身养性的一盏明灯。

  小时候,我对读书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央求父亲给我买一些书籍。新书买回来后,我欣喜若狂地顾不得吃饭,手里头拿着书就躲在僻静的地方,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就这样,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每逢周末,我就背着面饼和一壶水,借来父亲的自行车骑到离家20里路的县图书馆去看书。一进去,我就被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吸引住了。我最爱看鲁迅、巴金、高尔基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记得大学毕业那一年,我怀揣梦想前往省城寻找工作,投递了许多简历,却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稳定工作。在我陷入失业的烦恼而无法自拔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让我重拾信心,给了我向上的力量。“人在逆境中不是都选择放弃,只有努力,你才能选择想要的生活。”父亲说完后递给我一本书。

  寒冷的冬夜里,我躺在床上捧起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里讲述了一群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表现出的一种永存的精神——拼搏、坚韧、奋斗不息,总在不断激励着我。无论在哪里,苦难与挫折只是暂时的,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强就可以战胜一切。后来,我重新振作起来,拼命地复习,参加了市里举办的教师招教考试,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成为了某县一名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目不识丁的妈妈叮嘱我:要珍惜这份工作,要多学习一些知识。如今,我依然坚持每天读书学习,摘抄读书笔记,经常写随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与文学素养。

  多读点书、读点好书,应当成为人生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当你日积月累的读书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当你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当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你就明白了读书的真正目的,也会感谢自己曾经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一个人可以不看电视、不上网,千万不要不读书。要从浮躁中平静下来,让终生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风尚。

  今年“三秦阅读月”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是“全民阅读增自信追赶超越谋发展”。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我省将进一步实施精品战略,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陕西省传播学会联合会员主流媒体,发起举办“三秦悦读”大型主题征文活动。华商报开启了“书香陕西·悦读记”征文活动。如果你有言要发,有文要写,只要与阅读相关。都可以给我们投稿,切记!必须是原创哦,我们也会不定期将投来的优秀稿件在华商报上刊登,希望能给爱写作、爱读书的你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征文邮箱:(请在邮件标题注明“书香陕西”字样。在稿件后注明你的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电话、通讯地址)

  自5月19日启动征文活动以来,本报已经收到近400篇来稿。今日选登三篇,和爱书人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96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