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不免谈到有关读书的话题。互联网圈大佬们鲜少有称自己不爱读书的,但每个人对于读书却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马云老师教师出身,又是湖畔大学的创始人,本应该对读书这件事是极力推崇的。
但早年间在央视《对话》节目中,马老师却抛出了“读书无用论”,当然并不是往常意义的“读书无用”,马老师自有自己的一套说辞。
马云说:我很久没读书了。很多人批评我和马化腾没有文化,因为我和马化腾的办公室从来不放书。但是,办公室里面放书,那是给自己看的吗?那是给别人看的,显得很有文化的样子。
马云说:为什么不推荐老板们在办公室里面放书?办公室里面摆书的,十个有八个是骗子,因为他们只是为了想向别人装出一幅很牛逼的样子。
但同为嘉宾的王健林一听就非常不高兴了,他说马云是老师,嘴巴比较能说,他自己不愿意学习,不愿意看书就算了,还说别人看书的人做得不对,这也太不厚道了。
马云还讲了一个道理,他说公司聘请我当ceo,不是让我来办公室看书的,如果光看书就能为企业赚钱,那问题就严重了,他们天天跑去看书就行了。
最后马云给出一个自认为形象的比喻:“读书像汽车加油,得知道去哪里,装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车。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虽然马老师本意上是在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成功还是要靠实践。”但是这个略带标题党意味的论调,还是在彼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受到了不少驳斥。
“读多少书算“读书太多”?最好给出一个标准的数值,以备参考。否则,读得不够或者读多了,岂不影响我们成功?”
或许觉得自己言论有失,马老师在后续的发言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这番论调解释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看书和看世界同样重要。
“第一:今年想找出一项自己真正喜欢而且可以坚持持久的体育运动,真的需要运动了,
第二,今年也得找出自己真正喜欢的艺术兴趣活动来,比如唱KTV,唱京剧,学画画写字…
第三:今年必须安排好时间读读书,计划打算看100本书(或者100本好电影好电视剧),这几年看书不够啊,想请大家帮忙推荐些书,电影。电视剧的单子,我准备好好的买书。
其实,马老师近年来精神境界大增,比之于读书这种固有的获取新知的传统方式之外,更推崇看世界的形式获取知识,也无可厚非。
这是马老师早年读的一本书,马云少年成长并不算顺利。18岁高考落榜,开始打工。
而路遥的这本《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锲而不舍地参加高考,这使马云很受鼓舞,再次高考时就考上了杭州师范。马云说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就是杭州师范,因为在这里,他找到了自信,他在多次演讲中提到这段经历。
这是一本中国式的励志书,围绕曾国藩的格言来展开,但却包罗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方法论和人情事理。马老师非常欣赏书中涉及的理论,并说自己将书中的一些思想运用到了阿里的企业管理之中。
虽然pony哥马华腾出生在“普通家庭”,自身还是理科工程师出身,但对于看书这件事,却相当热衷。
当初“微信阅读”刚上线时,马化腾亲自为其站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马化腾曾说“我个人非常喜欢《Dont make me think》(点石成金),我也给腾讯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发了一本,它告诉我们用户喜欢什么,而我们又该怎么做。”
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举止和文化变迁洞若观火,所著的《认知盈余》在国内尚未正式出版时,便得到包括马化腾在内的社会各界读者的广泛关注。
2011年编译版《认知盈余》在国内上市时,马化腾亲自为其作推荐序,写下名为《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2000多字的序。
小马哥认为“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克莱·舍基的每一次发现,都在提示我们未来人类世界的一个全新发展维度。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试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试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这也是极少见像小马哥这样顶级的互联网大佬为一本书亲自发长文做序,可见书的内容质量极高。
除了《认知盈余》,小马哥还推荐过《人人时代》、《赢在顶层设计》、《罗辑思维 : 成大事者不纠结》、《投资革命》等四本书。
一说起读书的大佬,读书狂任志强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地产界大佬、原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被称为中国读书最多的商人。
任志强曾向媒体透露,从1985年开始,他坚持每天读书6万字,2小时就能读30万字:
我每天晚上一般坚持一小时以上读书,一分钟看两页书。如果不是涉及到经济上比较难懂的那些书,一分钟阅读800-1000字是没有问题的。
任志强个人藏书数量巨大,他曾拿出上千本书在公司开了间图书馆,对员工开放,而上千本书中都有大量记录和作者签名。
此外,任志强还建立了自己的读书会,是中国商界影响力最大的读书会之一,每次报名参加者达到数千人。任志强还曾邀请老友潘石屹去武汉读书会推荐书。
今年的读书会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潘石屹在荐书会结束后,在朋友圈吐槽:花费巨大精力准备和进行了一下午的读书、荐书会网络上没有任何反应,自己顺嘴说了一句选对象,选合作伙伴,一个竟然就有1000人观看,让人看不懂,想不明白。
任志强曾表达过自己为何狂爱读书的原因:当他们这代人需要努力学习时,却赶上了,基本无书可读,此时恰恰处于一个人的求知期。
“发生的很多事情可能都不懂,一开始就是盲从,后来是怀疑,特别需要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去填补空白,渴望读书。”
任志强读书破万卷,讲话开会时各种数据信手拈来、历史文件如数家珍,之前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也多次被证实。
圈内人都知道,王兴有3台kindle,家里、车里、公司各放一台。他很少能离开书,在接受财经记者小晚采访时,王兴的学识底蕴显露无疑。
“我看过一本美国退役的特种兵指挥官写的书,书名叫《mission,men and me》mission是使命,men就是团队,最后才是自己。我理解的战斗就是mission 、men、me。”
“《孙子兵法》说过“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确实团购的事情不是我们打赢的,不是我们打倒了对手,是他们自己绊倒的。
我们教育员工要非常节制。很多人说我攻击性很弱,我们的高管看起来攻击性也很弱,但这并不是关键。比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马歇尔,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但他做了很多正确的决定,比如在二战爆发迅速扩充美国军队,该换人的时候换人,甚至把下级提成上级。他本人的战斗力和攻击性很强吗?可能未必,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战争中最大赢家的最高指挥官。”
张一鸣的回答是《活法》、《少有人做的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基础生物学》,还有《世界应你而动》、《你从来没有努力过》。
而在采访之前,在时尚芭莎记者说起王兴有三台kindle,表扬其阅读量丰富时,或许觉得自己不能输,张一鸣玩笑似的对记者说:我有五台 。
但是无论kindle的数量有多少,从采访中的表现来看,王兴的阅读量高过张一鸣应该是肯定的了。
作者讲了一个3M原则,第一个M是Mission,任务、使命;第二个M是Men,就是人。第三个就是Me,我自己,他认为按这个顺序,当面临一些相对困难的选择时。
王兴说你可以这样来思考:首先思考Mission,也就是你的使命是什么?有时候达到目的可能要有人牺牲,但这是你必须接受的现实,要把使命放在最前面;
书里分析了正在进行中的资源革命:3D打印、物联网、无人驾驶汽车,这三者将如何改变全世界的工业?建筑业正在进行模块化革命,太阳能发电很快就会普及....资源的枯竭,既是危机又是商机。
王兴曾把孔子比喻成2500年前的创业者,他从鲁国起家,有自己一套想法,然后有一套商业计划书,但他需要获得支持,在本地没有得到支持他就到处游历,去获取资源,希望能够把他的想法变成现实去改变社会,这是孔子一生的故事。
由此可见,每天坚持在饭否上更新状态感受的王兴,其内心世界的思考还是极丰富的。
当碎片化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浮泛于生活,王婆卖瓜式的知识贩卖,粗鄙尽显,商人们用各色攻心计,抢夺普罗大众的时间与认知时。
普通人所能摸索到的困局钥匙,或许也唯有读书二字,让更高的认知,暂压下生活的苟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