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女青年丁红燕的励志故事:诗支撑她走向人生的前方

2018-10-15 00:37:26  阅读 115 次 评论 0 条

  初识丁红燕,是通过朋友的讲述,继而读到她的诗集《为希望开一扇窗》,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7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通城县城南通泰建材市场一居民小区,见到了耳闻已久的丁红燕,内心忍不住有些激动。

  淡蓝雪纺衫,黑白波点裙,白皙的皮肤,清秀的脸庞,乌黑的长发……初见丁红燕,有着邻家女孩般的亲切,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走进她的卧室,收拾得干净利落,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台电脑、一把落地扇……这些便是终日与她为伴的“朋友”。

  “我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能躺着或坐着,看看书,写写字,构思自己下一本作品集,有时也帮助婆婆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丁红燕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据她介绍,《为希望开一扇窗》的诗集能够出版发售,得益于通城县文联主席刘亚敏的无私帮助。从整理初稿,筹集费用,印刷出版,到签售活动,都是他忙前忙后帮助完成。

  “时至今日,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今后我会继续写作,感恩社会,感恩帮助我的人……”丁红燕激动地说。

  就像丁红燕的一首诗中所说:我已经不再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还在孤单。因为只要我的生命还在新的一天里继续,那么我相信,我会让血液里的激情继续去沸腾到最后,用最崇高的心灵去处世。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比任何一个人都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我更加相信,我一定能每天都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新的每一天,让自己处之泰然。

  1989年,丁红燕出生在通城县关刀镇新建村。后因病致残,初中没毕业便辍学。

  2008年12月29日,是丁红燕终身难忘的日子:她被确诊患腰椎结核,腰椎神经受到压迫、堵塞,导致下肢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

  医生告诉她,像这样的病,如果不痛,就真的没有救了,如果痛,证明还有知觉。这对从小没有经历过病痛的丁红燕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实!

  2008年12月31日,丁红燕在武汉同济医院动手术,手术时间长达11个小时,伤口缝合16针。由于经济困难,丁红燕术后没有使用镇痛泵。对于她来说,与下肢的痛相比,伤口的痛微不足道……

  手术伤口恢复后,丁红燕转回老家休养,又因病情反复转辗到当地各医院住院治疗。

  出院后,丁红燕每天要吃7种药抗结核,倒在手里满满一掌心。“几年下来,我吃过的药、打过的针可以用东风大卡车计量,上医院比回娘家的次数还多……”她感叹地说。

  据丁红燕描述,每当脚痛的时候,她的身体会随之开始发烫,烧到全身无力大汗淋漓,一痛就是几天几夜,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任何止痛药和止痛针都无效,甚至让她几欲轻生。

  由于失去知觉,丁红燕的腿部被烫伤过4次。在她的小腿至脚踝部位,至今还能看到颜色深浅不一的疤痕。

  病魔无情人有情。2012年,丁红燕结婚了。丈夫小袁今年30岁,和她一样患有残疾,是个诚恳实在的小伙子。夫妻俩一起点燃生活的希望。

  出于对病人的考虑,医生多次建议丁红燕打胎,可她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总算熬过了8个月,孩子因缺氧,不得不提前进行剖腹产生出来,否则就有窒息的危险。

  由于之前做过一次腰椎手术,丁红燕在没有打的情况下,忍着巨大的疼痛将孩子顺利取出来了,一家人接过孩子欢天喜地走出了产房。

  上幼儿园小班的小曦喜爱唱歌、跳舞。她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走进妈妈房间,和妈妈亲昵一番,向妈妈展示在幼儿园学会的舞蹈和儿歌。

  在父亲资助下,丈夫小袁租了几间猪舍,养了100多头生猪。他每天早出晚归,勤劳实干,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开始自力更生,担起养家的重担。

  而对于女儿,丁红燕想尽力为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丁红燕说:“我每天坚持写作,记录生活点滴和感悟,就是想给孩子留下纪念,让她长大以后认识到,虽然父母亲是残疾人,但也是有用的人,激励她做一个积极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298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