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寒假,学校里总会留一些作文日记或是做读书笔记的任务。做摘抄是很多中小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假期里,在平时的阅读与语文学习当中,能够准备一个摘抄本,随时随地,或是规律性地做些摘抄,久而久之,不仅是积累知识,更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形成对好文章的判断与审美,再长远些说,更会提升孩子的人文修养与气质。
摘抄本是粉色的塑料皮,小32开,隔几页会有一张彩色的插页,或是山水,或是明星,纸张粗劣,印刷也极不均匀。
但孩子的笔记很工整,每句摘抄都会在下面注明来自哪本书以及时间。里面有古诗、古文,现代诗,历史故事或名言警句。
从小学到高中,足足有十五本。能坚持这么久,还一直保留着,这让我有些吃惊。
剪报本则要大了许多,16开的那种。那时候不像现在,家家都有订报纸杂志的习惯,有些是专门给孩子订的,大人怕孩子看完之后丢掉,于是就领着孩子做了这么一个剪报本,把里面好的文章按照报纸或杂志上的形状剪下来,用胶水一张一张地粘在本子上。那次去,孩子还特意拿出来给我看,厚厚的一个剪报本,里面甚至还贴了一些漫画和打油诗。
那时候孩子已经在读大学,孩子拿出本子给我看时,表皮已经蒙上了岁月的尘迹,剪报本里的报纸都已经泛黄。可是看着这些,他的眼神里透露出骄傲的光,似乎也在追忆自己美好的童年。
做摘抄的好处自不必多说,无论学习什么,日积月累都是成功的唯一途径。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取得巴西奥运会冠军后,接受采访时说过,女排每天的训练内容里,仅是一个扣斜线的动作,就要连续训练三个小时。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人的学习。
但是很多家长也存在困惑,老师只让孩子做摘抄,但没告诉孩子摘抄哪本书,怎么摘抄,自己也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选书,如何指导孩子摘抄与整理。
首先是选择适合孩子阅读水平或是学级要求的书。一般学校的老师都会推荐,比如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的书,都是语文老师推荐的热门作家。如果老师没有推荐而让自主选择的话,也不要随便去挑一本就丢给孩子去摘抄。
摘抄的前提还是阅读,如果是一本孩子没有阅读兴趣,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摘抄是机械的,刻板的,并不能转化为知识存入孩子的大脑。
1.在内容上,以孩子的阅读水平与阅读兴趣为前提。也就是孩子易于理解的书,不要选难度太大的书。
2.在作者上,以儿童文学名家为主,比如金波、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汤素兰,殷健灵等。这些都是文学造诣很深的儿童文学作家。
3.在题材上,多选择童话,寓言,儿童文学故事类的书。这些书里文字的使用灵活丰富,可以摘抄的余地很大。
4.内容上,低年级同学要以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为主;高年级的同学则多摘抄一些有哲理、富有思想的句子。至于一些好词,其实不必单独摘抄,把包含好词的句子抄下来,在词语下方划线提示,使词语不离开语句环境,以后在使用上,才知道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否则仅仅是把好词单独记录下来,下次仍不知道如何使用,这样的摘抄没什么意义。
以上书目仅供参考。需要提示的是,无论选什么书,多选名家名作,经典散文和小说,终归不会有什么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