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lname

2018-10-22 02:29:50  阅读 108 次 评论 0 条

  近日,两条关于“教材”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一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将删鲁迅的文章《风筝》,另一则是合肥某中学早读课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开学演讲稿。前者是“民族的”代表,后者是“世界的”代表,而争议也正与他们身上的“标签”有关。有家长甚至认为读奥巴马影响孩子的文化取向。

  鲁迅一直以来在国人心中的形象是“民族斗士”、“民族魂”、“民族文化”。鲁迅的作品更是常见于中学课本。但是最近几年关于删除鲁迅文章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当然伴随着的争议也是不断。有人认为鲁迅的文章过时了,不再适合中学生阅读。而有些人则坚定鲁迅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不能被删除。而奥巴马虽然是美国总统,但是由于其出身以及现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的身份,让其经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特别是奥巴马的美国梦和自身追求梦想的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奥巴马的演讲稿可以看成是其精神和思想的象征,其中不乏励志的文章。这对于很多青年来说,是一种激励甚至是学习的榜样。

  初一上学期撤掉鲁迅的《风筝》,主要是考虑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它不太好懂。虽然鲁迅的文章可以深读,也可以浅读,但很多学生反映艰涩难懂,我们出于无奈只好拿掉。”[详细]

  该校校长认为奥巴马的演讲很具体,很生动,从个人和家庭出发,并不空,也不大,我认为很有利于孩子们接受。而且让孩子们理解上学的意义,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一位家长也告诉记者,他仔细看了孩子带回家的演讲稿,“感觉不错,用浅显的语言和大量的事例,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 [详细]

  在很多人眼中,鲁迅是民族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积淀。而奥巴马则代表的是西方文化,其言行透露的是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而当两条新闻放到一起看,鲁迅的“拿来主义”碰撞现实版“拿来”文化奥巴马时,二者的标签则被放大了,民族认同感和排他性就会凸显。在一些家长和网友担心鲁迅“下架”会让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丢失的时候,又要担心奥巴马等外来文化的“侵袭”。而且是代表两种文化的大人物,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从教育的角度,标签的背后也是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国民教育中,我们通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文化上的“排他性”。文化固然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导致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价值取向,但文化也有共性,所谓“大道相通”,在导向人性之善、意志之坚、品格之洁等人们共同追求的美好品质的方面,可以说,不同文化皆有着相同愿景与路径。[详细]

  “我曾在北京和南京的几所中学讲鲁迅,在台湾的大学也讲鲁迅,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很多学生的作业,水平之高,对鲁迅作品的理解之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说明,年轻人不是不喜欢鲁迅和鲁迅作品,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鲁迅作品本身,而在于教育的方法。”钱理群教授认为,鲁迅、周作人的思想与文学,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两个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文学史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和名字。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已经融入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传统;他们开始的思考,将在后代人中承续。[详细]

  其实最近几年关于鲁迅要被彻底“驱逐”出中学教材的说法也未曾断过,鲁迅的文章也经历了删减的过程。最近人教社又出面否认鲁迅将被请下教科书的“神坛”,鲁迅的文章不会永远消失只是调整出现的学期。但是不管减少鲁迅文章与否,鲁迅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不会消失。而针对学校晨读读奥巴马演讲稿,更是不必大惊小怪,至于家长担忧的“演讲稿渲染了很多美国精神,美国文化的味道很浓,会影响孩子的文化取向,”则是杞人忧天。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教育的内容必须严谨慎重。一些未能收入课本的经典名篇,同样可以在学校基础课之外的拓展课、研究课上,让学生阅读和品味。我们要尊重经典,同样也要尊重教育,尊重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和探索。 [详细]

  所谓教育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发展规划以及课程内容安排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体现国家民族传统、渗透民族精神的一种特性。奥巴马固然是美国人,但其演讲稿内容却并非仅仅透视出了美国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相反,其更是强调教育对自己命运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励志性。教育是没有国界的,何况各国的文化本来就有相通之处?民国时期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今中国的孔子学院已经落户106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精华与糟粕,所以,对待文化与教育,我们需要的是兼容并包,去粗取精,而非固步自封,死守传统。如此一来,中学生早读课齐诵奥巴马演讲稿又有何不妥?[详细]

  学生读什么本不应该大惊小怪,而当两起新闻被放到一起甚至被贴上“标签”时,就引起了家长的多余担忧。不管鲁迅是否被“踢出”教材,本土优秀文化都要学习。而对于另外一种“教材”——外来优秀文化,更需要去接受。正如该校长所言教育具有共性。

  有专家认为,鲁迅文章太深刻,不是初中生能感知的,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详细]

  鲁迅文章千好万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不能在所有中小学生面前,具有绝对的普适性。[详细]

  概括说,中小学语文教材不仅不应该删减、还应该增加鲁迅的文章,更应该巧妙的设计练习以及评价,让鲁迅的文章成为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辨、拓展学生认识空间的范例,这样的范例实在应该珍惜啊![详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04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