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分享《那年那信》讲述1700封家书的背后故事

2018-10-22 20:08:10  阅读 109 次 评论 0 条

  人民网北京7月2日电 2015年,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宣告“退休”,以一部《我遇到你》回顾27年职业生涯的心路历程。三年后,她再次推出全新作品《那年 那信》,通过1700封家书回忆家庭生活。

  6月29日,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新书《那年 那信》分享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以“记忆·记录·纪念”为主题,通过作者之口讲述这部“家世”式成长记录背后的故事,同时邀请俞虹、陈小川、白岩松、朱军等多位嘉宾分享彼此对“家书”的解读。

  这是一部关于家、关于记忆、关于回望的作品,跨越68年时光,浓缩1700封家书,承载了五代人的痕迹,是一部“家世”式的成长记录。全书共30个篇章,作者以“信中信”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1950年的情书,到2018年的“微信控”,不同年代的气息渗透其中。在作者看来,这些信里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代代都有故事,家家都有故事,千家万户的故事就像一块块小拼图,拼出了不同年代的世间图景。

  谈及何要写这样一本书时,敬一丹动情地讲道,我怕我忘了。“记忆是本能,记录是自觉,而纪念则体现着代际的传承”,她说,几十年来,父辈们走了那么多路,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到今天都是来之不易的财富。随着年纪增长,她愈发感受到这些书信记载着的更深刻的价值。作为媒体人,作为女儿要记录。她怕父母有一天会忘记,自己也会忘记,她怕自己的女儿以及家里更小的孩子会不知家庭的来路。

  敬一丹在活动中分享了一个图景。“那时候我13岁,父母去外地干校,我管家,经常给弟弟们补衣服。那天妈妈临时从外地回家,她在厨房忙活,我和以前一样,在缝纫机前给弟弟们补裤子……缝纫机针穿透了我的食指……这时妈并没有安抚我,而是大声喊来两个弟弟:你俩记住,你二姐给你们补衣服,手指都扎穿了。她也不是大人,她才比大弟大三岁,她替妈妈爸爸照顾你们……假如当年我妈把我抱怀里安慰,我立即就会哭,就会委屈,会觉得自己弱,可怜自己。而妈妈当时的做法让我不委屈,而是唤起了积极心态……”

  在陈小川看来,这些信件最可贵的价值是真实,真实的价值无限,而且时间越长,就越会发现那个年代书信最真实。因为没有准备给别人看,也没有准备公开发表。

  白岩松鼓励在场年轻人多去了解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的故事,了解自己家族经过了怎样的千山万水,那么有机缘地相遇。

  朱军表示,从这一封封家书中他读到了岁月与幸福。“岁月凝结成的情感到任何时候都那么打动人,到任何时候都可以让我们在文字及文字记录的岁月中找到我们的前辈和未来。而幸福就是一个家庭五代人有1700封书信可供思索,可供回忆,这就足矣。”(李红)

  习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好。我们从习总书记推荐过的书单中挑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邀请王刚、王劲松、佟丽娅等为我们朗读其中的片段。

  广大文艺工作者们不忘初心,思索、探索、行动,开启了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五年来,一批文艺名家做客人民网,聊创作心路,话人生感悟。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05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