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名人名言故事知道的告诉我

2018-10-23 03:23:08  阅读 121 次 评论 0 条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 马嘟嘟,马嘟嘟。 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 华罗庚纪念馆 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 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 同伴回答说: 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 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 菩萨: 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 菩萨 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 菩萨 ,心里暗自琢磨: 菩萨 果真万能吗? 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 菩萨 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 菩萨 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 菩萨 卸了装,华罗庚一看 菩萨 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 妈,你往后不要给 菩萨 磕头了, 菩萨 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 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 他却认真反驳道: 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 菩萨 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 留头法 或 留尾法 ,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 6,先在算盘上打上2 6=12,再退一位,加上8 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 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 尝试 与第四句中的 尝试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 尝试 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 尝试 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 尝试 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 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 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05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