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成立这10年间的风云变幻。早期人为国家为人民赴汤蹈火,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越的斗争。本期策划整理了重要历史人物的一些小故事,再现了真实历史背景下伟人们的青春岁月。
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的名字和中国的现代史联系在一起,最早的缘由当然是《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被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延请为北大文科学长,在上海诞生的《新青年》随之北迁北京,这被研究历史的人们看作是一次战略转移。从此,《新青年》与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主席曾经在中共七大的预备会议上说:“他(指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准备了干部。【详细】
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组织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他们开始酝酿成立中国。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组织,并任书记。【详细】
组织新民学会集合志同道合的人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深深感到要改造中国与世界,必须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人。1917年夏天,发出了《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详细】
编辑《湘江评论》为了引导社会舆论,学联会办了一个刊物《湘江评论》,推为编辑。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提倡民主与科学,分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新文艺等栏目,当时在湖南全省很有影响。【详细】
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曾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某种程度也在实践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详细】
筹建湖南小组出席中共“一大”1920年5月,上海成立了中国发起组——小组,北京小组也于9月成立,接到上海和北京的通告后,同何叔衡商量,在长沙也成立了同样的组织。【详细】
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职务周恩来从日本回国,使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喜出望外。在他们看来,周恩来担任这个主编职务再适合不过了。周恩来欣然同意挑起这个担子。他刚刚回国就急不可待地投身到激烈的斗争中去。七月二十一日,第一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出现在报摊上,报头印有一句英文名言作为点缀:“民主:一个民享、民治、民有的政府——我们的座右铭”。【详细】
“旅欧总支部”周恩来任第二届书记中国的巴黎组织称作“旅欧总支部”,由赵世炎任第一届总支书记,周恩来任第二届书记。这是一种需要把一个人的全部时间投进去的工作,因为旅欧总支部领导的范围不限于法国,而且包括德国和比利时。象周恩来这样热衷于新闻工作的人,完全懂得报刊的激励人心的作用,因而他立即着手创办一个刊物。【详细】
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护国战争,屡建战功,当了护国军的混成旅长,在滇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作战机智勇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详细】
参加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在我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光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起义后,朱德同志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详细】
在柏林加入中国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人,加入中国。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里留学。【详细】《建党伟业》参演明星
韩三平(总导演):我对于青年偶像演员演伟人并不担心。片中的、周恩来、朱德、等都是正值20多岁的年轻人,所以必须选用年轻演员出演。此外,《建党伟业》这次选定演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演员们基础本身很好,再有时间来做充分的准备,肯定不会有问题。
刘烨:对自己的扮相很有信心,只用20分钟,加个双眼皮和假发就很像了。很珍惜这次能够获演伟人的机会。与现在的年轻人相比,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鲜有物质要求,却执著追求精神要求,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这种精神。【详细】
陈坤:虽然我不太像总理,有人比我更像吗?有,太有了。全国的特型演员多了去了,但都不是导演韩三平要的。我特别喜欢韩三平这种对重大事件的态度:历史的真实信息在递减,但那种仪式感由角色身上生发,成为伟人故事最新的注解。所以,像不像不是最重要,人是分好几个层面的,我外表不那么像,但我会去接近周恩来儒雅的气质和风范。【详细】
1918到1926年,时当蒋介石32岁到40岁之间,这一时期,他追随孙中山革命,和合作,是他一生中比较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日记往往最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从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来看,蒋介石也曾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过浓厚兴趣。
五四以后,新思潮大量涌入,知识分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新式书报,企图从中找寻救国真理,蒋介石也不例外。这一时期,他把“研究新思潮”列为自己的学课,自觉地、有计划地阅读《新青年》等刊物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书籍,俨然是个思想开通、追求进步的新派人物。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给蒋介石的第一印象是深奥难读。据他自述,《马克思学说概要》的“经济主义”部分,他读了三遍,还感到“不能十分了解,甚叹马克思学说之深奥也”。有时,他不得不掩卷而去,但是,读来读去,他终于读出了滋味,甚至读出了“趣味”[详细]27岁的悬殊宋庆龄嫁给孙中山
宋庆龄从美国毕业后,于1913年8月29日抵达横滨,第二天就由父亲和姐姐陪着去拜访孙中山,这是宋庆龄长成后首次会晤她所仰慕的革命家。19年前,庆龄还在襁褓中时“见过”孙中山,她当然完全记不起来孙的模样。宋庆龄见到孙中山,极为兴奋,她也加入了父亲与姐姐的行列,协助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1914年9月宋霭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接替姐姐,做了孙中山的秘书。
孙是革命家,年岁的差距显然无法阻止两个人急速成长的爱苗,即使孙已有妻室和三个子女。以《西行漫记》闻名的美国记者斯诺曾在30年代问宋是如何爱上孙先生的。她答道:“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敬仰。我偷跑出去协助他工作,是发自少女浪漫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详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新文化运动,作为九十年前那场席卷全国的运动,现在已是尽人皆知了。胡适,也作为那场运动的发起者与主将而名声鹊起。可以说《新青年》是胡适的发祥地,没有《新青年》,胡适的命运或许是另外一番光景。
1917年1月年仅24岁的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9月在北大任教,随后出版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在学术界取得无可争议的地位,短短两年内胡适即与国内顶尖学者并驾齐驱。
面对《新青年》的急剧左转,胡适尤其不满,他讽刺说:《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Russia》②的汉译本”。胡适与《新青年》的关系也告一段落,就这样,胡适与《新青年》的关系告一段落,结束了这场蜜月般的文化之旅。[详细]蔡锷亲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
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激起了人民的无比愤怒。12月25日,在蔡锷、唐继尧和李烈钧的推动下,云南举行起义,反对帝制。接着,蔡锷将军首举护国义旗,亲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从云南经贵州毕节,向川南挺进。
护国军从云南出发时,只领得饷银2个月,子弹平均每枪300发。在川南一带鏖战半年之久,特别是二三月间,战事十分激烈,护国军处境相当危急。在此危难之际,叙永民众踊跃参加护国运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援护国军。蔡锷虽身患喉症,仍往返奔忙于叙永、纳溪之间,身先士卒,亲临前线,在指挥作战的同时,深入基层与官兵谈线日,广西宣布反袁独立,其他各省也纷纷响应。蔡锷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向北洋军阀发动总反攻。第三天,护国军总反攻开始,连战皆捷,拿下纳溪、江安、南溪等地,占领了距泸州城仅5公里的南寿山。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