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84岁教授站立3小时上完“最后一课”他的教育语录引无数人点赞! 特别关注

2017-12-26 12:15:43  阅读 104 次 评论 0 条

  原标题:致敬!84岁教授站立3小时上完“最后一课”,他的教育语录,引无数人点赞! 特别关注

  他是浙大机械工程学院的退休教师蒋克铸。1994年,他从浙大机械工程学院退休,不服老,要求继续讲下去。于是被返聘到竺可桢学院讲授《设计方法学》课程直至2008年。

  今年10月份,他向学院提出,希望能再度走进课堂,与学生们分享他终身从事的《设计方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11月10日下午,84岁的蒋克铸蹬着他的“爱驾”——当时花了他400多元,购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26寸的凤凰牌自行车,前往位于玉泉校区的浙大机械工程学院上课。

  “看他推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第一教学楼的门口,喘着粗气,微笑着向同学们打招呼,那一幕真美好。”该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项淑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

  这是蒋克铸教授的最后一课。在浙大玉泉校区的第一教学楼报告厅,他为150名来自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上了一堂《漫谈设计思维》的课。

  浙大机械学院在课前几天发布消息,现场来了150多名学生,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其他学院对设计感兴趣的同学也慕名来听讲。

  由于提前半个小时到了教室,上课前,身着藏青色夹克、头发稀疏花白的蒋克铸静静地坐在第一排。一点半一到,他缓缓站起,蹒跚地走上讲台,站定后,伴着全场的掌声,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蒋克铸对于学院和同学们愿意给他这样的一次讲课机会表示感谢。自从1994年正式退休后,这是他近十年来第一次站上浙大机械学院讲台。而他也为这一天的课,准备了足足两周。

  他说,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特别想回到课堂上给现在的学生们讲讲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自己一辈子积累的知识传承下去。现在的条件好了,不缺设计学的教材,但里面有实践经验的少之又少。

  蒋老师的课,实践性很强,他退休前教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学》都是热门专业课。

  蒋克铸上世纪50年代从他的母校——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了十余年,随后在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富春江指挥部工作了十年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调入浙大。从教学到实践再到教学,他深知高等院校“设计学教育”中的实践缺陷。他认为设计的目的就是落地为生产实践。

  在最后一课上,他每讲一个案例就要向学生们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了不止十次。

  他讲了一段关于理论和实践的亲身经历,“我在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富春江指挥部工作期间,参加了阿尔巴尼亚支援修建工程。当时要测算一个宝塔弹簧的用料,同行的其他高校的工程师用微积分公式怎么都算不出来。一个钳工师傅说,用牛毛毡剪一剪、卷一卷不就算出来了?后来工程师们发现,是推导公式中出现了误差导致得不出结果,不过最后还是算出来了,和用牛毛毡的方法‘卷’出来的结果很相近。

  虽然最后这个复杂的公式还是留存了下来,但对设计思维来说,墨守成规、纸上谈兵是最要不得的。”这段回忆,让蒋克铸沙哑的声音中带着笑意。

  “老师在写题和画板书的时候,学生同时在动脑。所谓‘教授’,‘教’时要‘授’,示范是最关键的,不然与网络授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蒋克铸年轻时是体操和跳水运动员,在运动中半月板撕裂,多年来膝盖不便。在讲课现场,大家四次请他坐下讲课,但他总是摆摆手,一直坚持站着讲了三小时。他认为站着上课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只有站着上课才能示范和演练。”

  蒋克铸习惯板书,虽然因为年龄大了,抬手画图时胳膊明显的难以伸展,但他仍然不会简化任何一个细节。讲到工程实例时,蒋克铸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才能有真正的体会,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了一张1米×0.6米大的泛黄的图纸,这是他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建设富春江水工机械厂绘制的。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一的学生陈斌也在现场听课,“当蒋教授打开这张图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设计精神。是对设计的尊重,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满怀情怀与热忱”。

  蒋克铸不愿意“享福”,他乐意和学生待在一块儿。虽然浙大机械工程学院经常会派代表来慰问他,但他心里更觉得“不舒坦”。他说:“我是拿着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证书上写着‘对高等教育有特殊贡献’。难道我退休后就白拿着这份津贴享清福?”所以在1994年退休后,他继续去竺可桢学院上课。

  但年纪越来越大,蒋克铸很着急。他认为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经验没留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重复我们以前走过的弯路。我们每一个老教授都有一笔巨大的知识财富,应该传承下去。“我也想像孔夫子一样周游六国,把毕生所学都传给年轻人。虽然有学生觉得我严格,但只要还有一两个学生愿意听我的课,我就要一直讲下去。”

  “教书和写书相反,写书要求的是上升到理论,拿个版权。讲课是要用最少的时间,交出最好的答案。老师要自己先消化好,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而且不要总是讲定义和理论,要由简入繁,运用道具,不然学生没有具体的概念。”

  本以为他的生活也如设计思维一般一丝不苟,但在他家墙上,很有艺术感地挂了些许摄影照片,有一个玻璃橱柜里摆放了很多工艺作品。这与他的爱人息息相关。

  提起老伴,他的脸上就会浮现温暖而害羞的笑容。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下班回家一推门,伴随着饭菜香,就能听到老伴的调侃:“哟,我家老爷回来啦。”蒋克铸的教学生涯获得了许多奖,他首先与爱人分享,常常打趣说:“奖金归你,奖状归我。”

  2008年老伴去世对蒋克铸的打击很大,正是在那时,他决定正式离开讲台。“那时对我来说唯一的宽慰就是我教的班(竺可桢学院的班级)毕业了,这也是我教的最后一个班。”

  他在老伴的墓边为自己留了一块空碑,已经篆刻好了墓志铭。“‘我造物,故我在;我育人,故我在;我创思,故我在。’这是我给自己写的墓志铭,这是每一个教育从事者都应有的价值观。”

  蒋克铸老教授用一辈子的时间,诠释着自己的教育价值观。这些朴实而有教育意义的话,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所谓‘教授’,‘教’时要‘授’,示范是最关键的,不然与网络授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讲课是要用最少的时间,交出最好的答案。老师要自己先消化好,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

  “不要总是讲定义和理论,要由简入繁,运用道具,不然学生没有具体的概念。”

  “‘我造物,故我在;我育人,故我在;我创思,故我在。’这是我给自己写的墓志铭,这是每一个教育从事者都应有的价值观。”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1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